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546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为把握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重点控制区域,应用排污系数法估算了汉丰湖流域2015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农村生活源TN、TP污染物的贡献量,利用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其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的总负荷量分别为2721.42 t和492.04 t;等标污染负荷量以南河子流域最大,汉丰湖子流域最小;不同类型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差异很大,以肥料源和畜禽养殖源为主要来源,其中肥料源等标污染贡献率为76.92%,是汉丰湖流域首要污染源;各乡镇中,敦好镇、铁桥镇和白桥镇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较高,均高于350 m3·a-1,为重点控制乡镇.等标污染负荷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流域农业面源有种植业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肥料源-畜禽养殖源复合主导型、种植业源严重污染型和肥料源复合主导型这4种污染类型.  相似文献   
962.
白洋淀流域氮、磷、COD负荷估算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DEM数据,运用GIS工具划分子流域,并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空间相关资料,通过文献调研和区域情况调查获取模型参数,建立白洋淀流域氮、磷、COD污染负荷模型,并进行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流域氮负荷为31815.47t/a,主要来自种植和土壤侵蚀,贡献率分别为26.52%和21.03%;磷负荷为3873.33t/a,主要来自土壤侵蚀和种植,贡献率分别为30.78%和25.80%;流域COD负荷为110728.52t/a,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城镇污水,贡献率分别为43.47%和23.53%.总体分析表明,种植、畜禽养殖、土壤侵蚀和城镇污水是影响白洋淀流域氮、磷、COD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需优先施以管控.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公路运输时发动机粘接界面处受振动载荷情况,为振动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公路运输下加速度数据,对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分析,并完成载荷谱的构建,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发动机简化模型,进行发动机模态分析和振动过程模拟.结果 对消除趋势项后信号进行统计分析,信号峰值大于3倍均方根值,表明振动数据中包含数值急剧变化的部分,信号峭度为9.34,属于超高斯分布,采集信号中包含冲击信号.将简化后PSD作为输入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后封头底端粘接界面位移较大,通过选取的4个参考点上看,位移和加速度均方根值突变的频率在33 Hz附近.模拟实际振动过程发现,前封头及筒段处粘接界面所受应力较为均匀,约为25 kPa,在封头和圆筒段相接处应力值较大,特别是在后封头顶端,存在应力集中,应力值最大可达130 kPa.从应力历程上可以看出,药柱的松弛效应使得冲击过后应力幅值迅速变小.结论 通过实测数据与有限元软件结合,完成了发动机粘接界面模态分析和实际振动过程模拟,为后续振动试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4.
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防控氮沉降增加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氮沉降临界负荷作为描述生态系统不受氮沉降损害的特定数值,为氮沉降污染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目前,国内外关于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缺乏对氮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定量方法的系统总结。因此,本文总结了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国内外典型生态系统的应用,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65.
基于流域或区域点源和非点源磷入河过程的水文学差异,以及影响河流持留作用的主要机制,建立了描述河流段末磷负荷量与流量和水温之间定量关系的二元统计模型;通过逐月的河流水文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中4个系数的有效校正和验证,实现了对点源和非点源磷入河过程的准确定量.与现行的水文估算法相比,该模型既考虑了河流磷的持留能力及其时间变异性,也考虑了上游水体输入的磷负荷量,推进了对磷污染过程的定量认识,满足了我国以行政区为主要水污染控制管理单元的现实需要.应用该模型,计算了浙江长乐江集水区2004~2009年的总磷(TP)入河量.结果表明,TP年入河总量为(54.6±11.9)t.a-1,其上游水体输入、点源和非点源的入河量贡献率分别为5%±1%、12%±3%和83%±3%.夏季5~6月和8~9月的非点源TP累计入河量占其全年的50%±9%,增加了引起下游水体藻类暴发的风险.河流TP持留量为(4.5±0.1)t.a-1,占年入河总量的9%±2%;5~9月的TP累计持留量占全年的55%±2%,表明河流持留能力对流域或区域磷素迁移转化过程的调控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建立的二元统计模型仅需常规的河流水文水质监测数据,无需专业软件知识,且计算结果直接来源于实际的河流水文水质测算值,为实施流域或区域磷污染总量控制策略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可靠的定量工具.  相似文献   
966.
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PM2.5捕集增效技术—烟尘预荷电微颗粒捕集增效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了双极荷电对粉尘凝并的影响及扰流柱的产涡效果,在中试平台上测试了热态模拟烟气条件下该装置的增效结果。该技术在300MW机组工程上应用的测试结果为:电除尘器出口PM2.5下降30%,烟尘总质量浓度下降20%。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对挖掘荷载冲击下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ANSYS AUTODYN有限元软件对挖掘荷载冲击管道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不同挖掘环境下管道的受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受到挖掘荷载的作用时,管道的应力分布成对称状,在荷载作用位置单元处,有效应力达到最大值,且挖掘荷载大小与斗齿数对管道受损程度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炼化企业的反渗透浓缩水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对浓缩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降解的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反渗透浓缩水TOC降解率达到67.4%,降解浓缩水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4~6,温度30~40℃,光照时间2.5h,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实验为浓缩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9.
The study focuses on individual and standard visual display unit (VDU) workplaces with respect to performance and muscular load. Three different work settings were realized: The workplace was either adjusted to individual preferences or to the European standard. The third condition mirrored exactly the individual setting, however participants were told that it was set according to another standard.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visual performance in a search task, the rated muscular load, and individual preferences. Results show that both individual work settings yielded a superior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However, performance and muscular comfort improved when participants knew they had adjusted the workplace. Apparently, VDU users follow a intuitive rationale adjusting their work setting minimizing muscular load and optimiz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70.
Purpose. A tandem carrying style is often used in the workplace, but carrying approaches are different for two people because of the holding load in the tandem posture. To understand these carrying styl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s of muscl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trunk influenced by front and back holding of a heavy load. Methods. Electromyography data of eight trunk and two hip muscles, as well as displacements of the trunk, were recorded for analysis while subjects stood statically holding a handle in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ody with and without load. Results. Without load, muscle activities during front holding mirrored those during back holding. With load, greater muscl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dorsal muscles of the trunk and lesser activities were noted in the ventral muscles in the two holding styles. More frequencies of trunk oscillations occurred in front holding with and without load.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ack holding of load created more stability of the upper body, whereas front holding resulted in more instability of the tru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