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635篇
安全科学   1477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610篇
综合类   1755篇
基础理论   267篇
污染及防治   226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209篇
灾害及防治   3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12篇
  1971年   14篇
  197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道路机动车动态排放清单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黄成  刘娟  陈长虹  张健  刘登国  朱景瑜  黄伟明  巢渊 《环境科学》2012,33(11):3725-3732
以上海市为例开展了实际道路车流分布、行驶工况和车辆技术的实地调查,建立了道路车流、VSP分布和车辆技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时的车流、车速等交通信息,构建了动态化的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模拟方法,并开展了城区典型道路的机动车小时排放模拟案例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道路车流以轻型客车和出租车为主,分别占各时段车流总量的48%~72%和15%~43%;VSP分布与平均车速存在较好的规律,各车型VSP峰值随平均车速的上升向高负荷去移动,且峰值逐渐降低;当前上海市车辆以国2和国3车型为主,经过年检站调查结果的校正,国2和国3车型分别占各车型的11%~70%和17%~51%.模拟案例结果显示,道路机动车CO、VOC、NOx和PM日排放峰谷比可达3.7、4.6、9.6和19.8左右,CO和VOC排放主要来自轻型客车和出租车,与车流变化的相关性较好,而NOx和PM排放主要来自重型客车和公交车,且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采用建立的动态排放模拟方法可实时反映实际道路的机动车排放变化,获取高排放路段和时段,为交通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2.
河套灌区土壤水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及水平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田间土壤水及地下水在不同作物种植区、不同灌期等情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水平衡特征,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为典型作物,在河套灌区选取4块2亩的试验田,于2009年4-11月采集田间土壤及地下水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地块间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差别主要集中在5-9月的作物生长期.夏灌灌水量不足,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田间土壤水分变化属于“蒸腾蒸发消耗型”;秋浇期内水量充足,各地块各土层含水率均明显增加,田间土壤水分呈“入渗补给型”.各地块地下水埋深月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优先流的存在,地下水对灌溉降水响应快.本文定量研究了区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灌区水平衡要素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微波辐射对污水处理厂动态流活性污泥性能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3min内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能的变化,探讨了微波辐射对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溶解率、上清液中COD和污泥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强度的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相关性质的影响不显著,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活性污泥的结构.适宜的微波辐射能显著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500、700和900W微波辐射的适宜辐射时间分别为180、150和60s,此时,活性污泥的比阻为0.3×109S2·g-1左右,较原活性污泥减小了88%,泥饼含水率由原活性污泥直接抽滤的85.2%降低到70.0%.VSS溶解率和上清液COD都随着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适宜的微波辐射能促进污泥的团聚絮凝,过度的辐射会破坏活性污泥结构,使活性污泥颗粒细小化,混合液黏度增大,导致脱水性能变差.通过动态流动下微波辐射对活性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可为微波辐射在活性污泥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基于SD-CA-GIS的环境累积效应时空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环境累积效应分析强调环境变化的时空放大作用,突出环境要素之间的时空交互作用,从而对环境分析方法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在对传统环境分析方法归纳、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集成系统动力学(SD)和元胞自动机(CA)的优点,建立了能够分析时间累积、空间累积效应的SD-CA-GIS模型.以山西潞安矿区作为研究区域,在分析矿区社会、经济、工程和环境等因子之间时空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了SD-CA-GlS模型.考虑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殊性,从影响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出发,预测和模拟了矿区2006-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累积状况.结果发现,由于煤炭资源开采等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在研究时段内,工矿用地、居民用地和交通用地呈现累积性增加,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累积性减少.同时,由于不同阶段人类活动干扰的种类和强度变化,使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扩展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述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考虑时间累积效应和空间累积效应的动态变化,能为环境累积效应的分析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5.
污水土地净化系统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研究不同管网铺设率对水流流态的影响,可为设计参数的选择及反应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因此,运用示踪-应答技术,以停留时间分布(RTD)理论为基础,对反应器中水流的状态进行分析.同时,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RTD分析和CFD模拟结果互补分析发现,底部的碎石层具有布水功能,而表面的水层具有集水的作用:水流在承托层中水平流动,竖直流经填料层,最后在水层中水平流入集水管网.在有承托层和水层的情况下,系统采用不同管网铺设程度的布水和集水方式对填料中水流的流态影响不大,然而管网孔口布水效果不均.各管网铺设率反应器的体积效率均在90%以上,但都有一定的无效体积或滞留区.半网布水、集水的反应器体积效率最高,流态接近推流形式.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为1.09,轴向扩散系数为0.037.  相似文献   
136.
采用序批实验和并行解吸法,研究了添加和不添加Na2SiO3两种情况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污染老化土壤中α-、β-硫丹的洗脱效果与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不添加Na2SiO3时,α-、β-硫丹的洗脱率顺序为Tween80/SDS>Tween 80>Triton X-100.Triton X-100/SDS在100~500 mg·L-1和800~1 000 mg·L-1时的洗脱率分别低于和高于相应浓度的Triton X-100;添加Na2SiO3后,硫丹的洗脱率顺序为Tween 80/SDS>Tween 80>Triton X-100/SDS>Triton X-100,4种洗脱模式对硫丹的洗脱能力均显著提高,其中α-硫丹的洗脱率分别是不加Na2SiO3的1.17~2.73、1.87~4.02、1.85~6.56和1.87~2.85倍.硫丹的洗脱过程可用4参数2室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存在明显的快速洗脱和慢速洗脱阶段;β-硫丹的洗脱速率和洗脱率均低于相应处理的α-硫丹,表明β-硫丹较难从土壤中洗脱;添加Na2SiO3可增大硫丹的快速和慢速洗脱速率常数,减少慢速洗脱的百分率.与其它洗脱模式比较,添加Na2SiO3的Tween 80/SDS能够高效、快速洗脱污染土壤中的硫丹,是一种优良的混合洗脱剂.  相似文献   
137.
张超  陈银广 《环境科学》2013,34(7):2741-2747
发酵液是一种优质的碳源,能够提高生物除磷系统(EBPR)的除磷效果.采用基于碳源代谢的修正ASM2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发酵液作为EBPR碳源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发酵液作为EBPR唯一碳源时,系统中的异养菌不仅不对聚磷菌(PAO)的生长构成竞争关系,反而促进PAO的生长.发酵液作为实际污水的补充碳源时,优化了污水中的碳源组成,创造了有利于聚磷菌生长的环境,使EBPR中聚磷菌达到微生物总量的40%以上,比实际污水作为碳源的EBPR中的PAO含量提高了3.3倍.  相似文献   
138.
We report on the biodegradation of pure hydrocarbons and chemotaxis towards these compounds by an isolated chlorophenol degrader,Pseudomonas strain H.The biochem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sequence identified Pseudomonas strain H as having 99.56% similarity with P.aeruginosa PA01.This strain was able to degrade n-hexadecane,1-undecene,1-nonene,1-decene,1-dodecene and kerosene.It grew in the presence of 1-octene,while this hydrocarbons is toxic to other hydrocarbons degraders.Pseudomonas strain H was also chemotactic towards n-hexadecane,kerosene,1-undecene and 1-dodecene.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Pseudomonas strain H is an attractive candidate for hydrocarbon-containing wastewater bioremediation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s.Since the classical standar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chemotaxis are not efficient at low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we 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e dynamic speckle laser method,which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to confirm bacterial chemotaxis at low cell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05 colony-forming unit per millilitre (CFU/mL)) when hydrocarbons are the attractants.  相似文献   
139.
WAHMO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s in Dalian Bay, China as to predict well as the growth and control of alga. The observed and predicted values of main pollutants showed a good trend at all study locations and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m can be ignored.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phosphate was one of limited factors to control algal growth at the location near the sewage outfall, meanwhile, away from the sewage outfall, the synergy of ammonium nitrogen and phosphate was the limited factor.  相似文献   
140.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对防沙堤风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防沙堤迎风面和背风面设计方式对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沙堤风场主要受迎风面坡度控制,坡度越陡对风速的衰减效果越好;对于固定形式的防沙堤,风场结构特征与风速无关,对不同风速的衰减比率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