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61.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缺乏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进行诊断和识别。烟台市作为我国典型滨海城市,湿地退化,生境类型单一造成景观稳定性差,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刻不容缓。为全面识别烟台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利用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粒度反推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诊断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生态断裂点等,识别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发现:(1)烟台市生态源地共计668.85 km2,主要为林地、水域,源间廊道共计1548.36 km,呈现"两横两纵"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烟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3处生态"夹点"区域、8处生态障碍点区域、39处生态断裂点区域、破碎生态空间1308.66 km2;(3)结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修复提升方向。研究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生态系统整体修复提升提供...  相似文献   
362.
环境质量评价中关键因子识别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分析环境影响指标的数据资料 ,不但可以根据数据内在特性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 ,避免权重人为给定的任意性 ,而且还可以通过逐次筛选找出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本文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南京市秦淮河水环境评价中 ,筛选出了影响秦淮河水质的关键因子 ,可供秦淮河水环境监测和治理作参考。另一方面 ,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类似问题的综合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363.
对珠江口四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及近滩为主的水域进行浮游藻类发生与关键水质因子 (溶解氧(DO)、活性磷 (PO3- 4-P)、硝酸盐 (NO- 3-N) )的监测与总结 ,得出二者间具有较高相关性。为珠江口水域水质、浮游藻类生态及赤潮研究做些基础工作与贡献。  相似文献   
364.
为了建立一套生态遥感快速监测方法,实现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以2015年广西40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例,以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高分影像、地貌为基础数据,利用RPC模型及网络刺点进行影像纠正,使用空间分析等程序化处理方法进行代码转换和信息抽取,实现了广西国情普查成果转化,得到了2014年和2015年生态遥感数据,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遥感快速监测方法,最终得到2015年全区重点生态功能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40个重点生态功能县中有15个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级为"优",25个为"良"。  相似文献   
365.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66.2%为轻度黑臭;60%分布在广东、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8省;36个重点城市的黑臭水体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州、深圳、长春、上海和北京5市。通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93个黑臭水体的现场督查结果可知,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措施不到位、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管网建设、底泥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后期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66.
自“八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重大环保工程计划经历了起步探索、“三废”治理、总量减排、质量改善等4个发展阶段,在重大环保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其管理模式、技术应用、项目投融资均得到持续改进和发展。环保重大工程管理经历了以实施过程监管为主、以项目前期储备为主、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绩效为导向的3种模式。工程技术应用逐渐呈现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全过程污染防控、区域流域综合治理、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等4个特点。在环保投融资方面,社会资本投入日趋占据主导地位,环保资金分配逐渐以环境质量效果为导向,绿色金融创新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突破。未来重大环保工程将以改善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为出发点,技术发展将面向资源化和可持续性,重大工程实施与城市开发经营相融合,依效付费机制成为项目管理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367.
“罐采样-实验室分析”是当前测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流方法。结合已有资料,针对方法涉及的采样、样品运输与保存、分析测试等环节,考察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罐选择、清洁度、气密性、惰性化是样品保存的先决条件;采样流量控制器的气密性、流量校准等是保证监测准确的基本要素;温度变化对样品保存产生影响;标准气体的湿度、配置平衡时间、保存时间、配制准确性和内标气体的保存时间等会导致校准和溯源产生偏差。样品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是分析过程中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干扰因素,实验室有机溶剂也会干扰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8.
抗生素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异味污染引发的民众投诉增多,逐渐成为发酵制药企业亟需解决的污染治理难点。以红霉素、四环素和泰乐菌素3种抗生素原料药的发酵生产过程为例,通过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气相离子迁移谱和气相质谱等多手段分析方法,解析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污染特征。结果表明:3种发酵尾气的气味特征、挥发性物质组分和含量差异较大;尾气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相同的组分,如乙醇、丙酮、2-戊酮、辛醛和苯甲醛,也各有特异性成分。未经处理的红霉素发酵尾气具有明显的土霉味,且臭气浓度值明显大于四环素和泰乐菌素发酵尾气。气味活度值(OAV)的计算结果表明:2-MIB和土臭素2种萜烯类物质是红霉素发酵最主要的异味污染物;而四环素和泰乐菌素的发酵异味是多种醛等含氧有机物和有机硫化物混合后形成的,因而气味特征较复杂。3种废气中,红霉素发酵尾气具有气量大、异味物质嗅阈值极低的特点,易造成异味污染且影响范围广,去除治理的技术难度也相对更大。本研究通过解析识别不同品种抗生素的发酵异味污染特征,以期为抗生素发酵异味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9.
Plackett-Burman法筛选污水中氨氮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广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936-2940
结合生产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A2O生物处理单元、AB生物处理单元、微絮凝过滤单元和次氯酸钠消毒单元等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基于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统计方法对该厂再生水中氨氮符合相应标准的概率(保障率)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氨氮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对此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全流程处理工艺中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主要控制因子:混合液回流比、过滤池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和接触池中次氯酸钠投加量,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70.
马本  孙艺丹  秦露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928-5940
为保障生态产品供给,中国设立了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了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本文首次在县域层面构建2002~2017年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政策组的“反事实”情形,基于双重差分法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县域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该政策提高了县域财力、长期来看一定程度改善了产业结构;以标准财政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机制弱化了县域经济发展激励,资金补助不能完全抵消限制开发对县域经济带来的负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内资企业受影响较大.随着投入资金累积、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该负向效应随时间而减弱、经济促增效应逐渐显现.政策效应在不同生态功能和经济区位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建议持续增加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将生态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作为资金分配依据,考虑按生态功能类型设计差异化政策,更好激励县域生态产品高水平供给与经济价值实现的双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