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115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uppress membrane fouling in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dielectrophoretic(DEP) motion of particles in an inhomogeneous electrical field. Using a real sample of biomass as feed, the fouling-suppression performance using DEP with different electrical field intensities(60–160 V) and different frequencies(50–1000 Hz) was investigated. The fouling-suppression performance was found to relate closely with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the electrical field. A stronger electrical field was found to better recover the filtrate flux. This is because of a stronger DEP force acting on the biomass particles close to the membrane's surface. Above an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value of130 V and 1 k Hz, respectively the permeate flux was reduced due to an electrothermal effect.  相似文献   
572.
针对电力应急救援队伍能力传统评估方法未考虑指标数据类型多样化和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基于二元联系数理论构建1种改进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研究队伍能力基本属性和动态变化情况,从人员配置、队伍管理、装备配置及实战情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二元联系数理论统一指标数据类型,结合AN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某省3队为例进行TOPSIS综合评估,并与AHP-TOPSIS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队能力水平排序为B>C>A,且ANP-TOPSIS比AHP-TOPSIS更贴合实际,能真实反映队伍能力及薄弱项情况,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3.
外电流对生物膜空隙率和分形维数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切片结合图象分析技术研究外电流(≤25 A/m2)对自养、异养/自养生物膜空隙率和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没有电流作用时,自养、异养/自养生物膜的空隙率分别由最外层的大约92%和96%减少到最内层的54%左右;分形维数分别由1.1和1.05逐渐增大到最内层的1.4左右.随着通过反应器的电流密度增大,2种生物膜的最外层空隙率均略有下降,分形维数略有增大,而在生物膜内层,空隙率和分形维数受电流影响均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574.
近年来,基于微藻的废水处理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猪场废水所具有的高色、高浊、高盐等水质特点限制了微藻的处理效果和生长情况.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考虑采用电场处理技术与微藻废水处理相结合的思路,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先比较4种不同阳极材料(石墨、铝、不锈钢、钛)的废水预处理效果,再进一步考察各组电场预处理对后续微藻废水处理效果和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组和铝组对色度和浊度均表现出了较好的去除效果(92.44%和83.72%;99.83%和99.74%).此外,经电场预处理后的微藻废水处理效果和生长情况均有明显的提升,其中不锈钢组和铝组最终生物量分别达到2.22、1.89 g·L-1,远高于对照的原水组.而不锈钢组和铝组中的叶绿素a含量浓度分别增至接种时的11.48倍和9.89倍.这说明将电场预处理与微藻废水处理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同时获得更大的有价生物质资源的产量,实现更好的技术经济性和可行性,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75.
对O2在湿式电迁移烟气脱硫技术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在放电电场中O2的存在有利于SO2的荷电迁移的结论。O2浓度的增加可使脱硫效率上升7%,使总脱硫效率接近100%,O2浓度的增加还会大幅度提高SO2电迁移量。  相似文献   
576.
荷电水雾除尘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电水雾除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除尘技术。本文介绍了荷电水雾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其对静电除尘器及湿式除尘器缺点的克服,以及荷电水雾除尘器的性能特点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77.
废钻井液絮凝处理过程中电毛细吸水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z电位研究废弃钻井液,特别是固相含量高的体系(废钻井液)中颗粒表面电化学性质存在测定ζ电位困难的问题,试验研究了表征泥浆絮凝处理脱稳后过滤特性及渗水能力的电毛细吸水时间(CST)值的特性,CST值的大小能直观地反映脱稳情况进而确定絮凝剂的絮凝性能。CST越小,说明了絮凝的效果越好,过滤特性越好,易于脱水;通过CST—絮凝剂浓度曲线可筛选最佳絮凝剂及其浓度。本研究对处理废钻井液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8.
电动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国内某两款同一车型的电动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命周期分析软件GaBi建立生命周期评价(LCA)模型,在清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ML2001模型对两种动力系统分别进行了定量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综合环境影响比内燃机汽车动力系统高60.15%,并分别通过回收阶段分析、电能结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回收阶段中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合成3种环境影响类型的直接排放大于回收得到的环境效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环境影响随着火力发电比例的下降而减小,增大水能、风力和核能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例能有效降低电动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动力系统重量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环境排放影响最为敏感,电池充电效率次之,制造阶段能耗的敏感度最小.将动力系统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分配到整车,则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内燃机汽车低0.14%,且主要环境影响类型是全球变暖、酸化和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79.
由于北方冬季气温较低,因冬季防冻及工艺需加装拌热装置,如果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安装电拌热装置。不仅能有效的解决系统设备及管道的防冻问题,而且电拌热的运行成本较蒸汽拌热低、使用年限长,维护简单,有很好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0.
中国电网火电比例的空间差异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驱动能源的二元性增加了研究PHEV二氧化碳排放的复杂性.使用上海市50辆PHEV汽车13万km的数据,研究了基于PHEV实际运行数据的二氧化碳排放评估方法,分析了PHEV纯电驱动里程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获得了纯电续驶里程、充电频率、电网构成对PHEV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展望了2020年PHEV技术水平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一线城市PHEV乘用车出行主要集中在50 km以内的范围,占日常出行频次的70%;在2016年全国平均电网结构下,续驶里程超过50 km的PHEV比传统燃油车少排放15%以上的二氧化碳;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结构的地区,PHEV碳排放可降至100.0 g·km-1以下,相比平均电网结构下碳排放水平降低幅度在28%以上;在2016年平均电网结构及技术水平下,纯电续驶里程增加(50~100 km)、充电频率增加(0.5~2次·d-1)对碳排放的改善幅度不明显;与2016年相比,2020年PHEV燃油经济性和电耗水平的改善可降低32%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