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363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304篇
综合类   937篇
基础理论   179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采用滇池周围气象站和一期高密度的地面风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不同季节滇池风场的基本特征和风场的日变化情况,并给出了滇池风场的4种环流型结构。即湖风环流型,陆风环流型,偏西风环流型和偏东风环流型。  相似文献   
872.
利用电炉炼钢排除的还原渣作主要原料,制备出无熟料白水泥。探讨了石膏的选择和用量,以及外加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3.
交变电场中电凝并收尘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类似于Williams求声凝并系数的方法导出异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九,根据并于粉尘凝并过程趋于“自保分布”的概念,建立了多分微性粉尘粒度分布随凝并变化的函数式,异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双区电凝并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不仅高于电除尘器,而且优于三区电凝并除尘装置。  相似文献   
874.
中心流场湿式除尘器通过在筒体内设置导流百叶窗来减轻内涡旋 ,使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大大降低 ,同时在筒体上设两根进水管 ,采用湿式除尘 ,又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本文介绍了该除尘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试验台系统的设计以及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75.
对平冲头压入半无限体问题建立了流函数速度场,证明该场散度为零,旋度不为零,为管形场。采用上界定理对该速度场积分结果与滑移线结果一致,流线为一族曲线滑移线。  相似文献   
876.
氟化氢对水稻和青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顶式熏气装置,对水稻和青菜进行长时间的HF暴露试验。通过在熏气过程中对叶片电导率、含氟量和脯氨酸的分析比较,以及在熏气结束后对水稻穗数、千粒重和青菜鲜重的生物量统计测定,讨论和评价了HF对该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7.
本文根据佘山台1900年~2004年地磁观测资料,对该地区F、H、Z、D地磁各要素长期变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深入研究地球基本磁场的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78.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反映到地倾斜观测日均值曲线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趋势异常,这些异常能否指示远距离的地震,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对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短期前兆异常"场兆"的趋势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9.
我国废旧家电管理制度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废旧家电的属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废旧家电管理涉及的对象及主要任务,强调了我国建设废旧家电管理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0.
The principles of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provide well-established and tested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to investigate storage of fluids in the subsurface. CO2 can be stored in the subsurface using settings of: (A) thick permeable coal seams; (B) depleted oil and gas fields; (C) saline aquifers of regional extent, with an overlying seal. The North Sea Sleipner project shows that CO2 can be injected into the pore space of deep geological aquifers deeper than 800 m at 1 Mt/yr, using established technology. Suitable sediment sequences of saline aquifers exist in all hydrocarbon-producing areas, are volumetrically much larger than exploited oil and gas fields, and hold the potential to easily store all worldwide CO2 emissions until 2050. Geological principles are established to assess entire continents for candidate sites of CO2 storage. This shows that opportunity may be widespread, but needs more specific local investigations. Onshore sub-Saharan Africa is considered the most problematic region – but even here there are potentially viable sediment sequences. No demonstration projects currently exist for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using small-scale onshore facilities. A simple estimate, assuming CO2 value of $20 per ton, suggests that single boreholes onshore may be viable over 20 years with supply rates of 100,000 ton CO2 per year. In principle, atmospheric CO2 could be captured by cultivated biomass, and co-fired in existing power stations. Or energy crops could be grown, CO2 to be used, and stored deep below ground, in a country distant from an original fossil-fuel CO2 emission 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