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以脱硫渣、石灰石、铝土矿为主要原料,经配方设计,在1250℃条件下烧制硫铝酸盐水泥。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水泥熟料中各矿相的生成过程和水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熟料主要矿物C4A3S和C2S发育良好;水泥净浆试块的1d、3d、28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44.3MPa、54.1MPa、67.5MPa,后期强度增进稳定;水化产物的结晶相主要由针状或纤维状的钙矾石组成,浆体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422.
为了解决低熔点含氟氯类危险废物(简称"危废")在回转窑焚烧炉内燃烧时,灰渣熔化导致窑内结圈的问题,实验采用氧化物分析纯(SiO2、Al2O3、CaO、Fe2O3、Al2O3)和NaCl、KCl、NaF分析纯来模拟危废炉渣组分,研究了危废焚烧炉灰渣的熔融特性,并采用神经网络预测危废灰渣的熔融温度.结果表明,SiO2、Al...  相似文献   
423.
钢铁渣粉对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星君  朱桂林  孙树杉 《环境工程》2011,29(3):91-94,102
钢渣和矿渣是冶炼钢、铁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于其矿物组成与水泥熟料相似,具有水硬胶凝性能,所以被用作混凝土掺合料.钢铁渣粉是钢渣粉和矿渣粉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试验表明,钢铁渣粉的使用能够保留钢渣粉和矿渣粉单掺时的优点,弥补单掺时的缺点,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4.
赵瑞一  吕现福  段逸凡 《环境科学》2015,36(8):2843-2848
为分析岩溶作用及岩溶碳循环的影响因素,设计了6个不同的处理以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H2SO4含量、水动力条件以及土壤厚度对岩溶作用及岩溶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具有相同土壤厚度的3个处理,其Ca2++Mg2+浓度与SO2-4浓度均表现为:B20-2B20-1B20-3,B50-2B50-1B50-3,说明H2SO4的输入导致了岩溶作用增强,并且下渗水水量增加对水化学性质产生了明显的稀释作用.在煤铁残渣输入量及水动力条件相同而土壤厚度不同的条件下,Ca2++Mg2+浓度与SO2-4浓度表现为:B50-1B20-1、B50-2B20-2、B50-3B20-3.这说明较厚的土壤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另外,由于实验中H2CO3对碳酸盐岩的溶解量贡献较小,岩溶作用对CO2的净消耗量主要取决于H2SO4含量.但B50-2的SO2-4浓度最大,CO2的净消耗量却最高.这可能是由于煤铁残渣向土壤中输入了有机质或其它养分促进了土壤深部CO2的形成,并且B50-2上部较厚的土壤也导致了H2CO3对碳酸盐岩溶解量的贡献增加,因此B50-2的CO2净消耗量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425.
通过钢渣水解后产生的碱性溶液活化过硫酸盐(PS)降解水中的双酚A(BPA),考察了钢渣、过硫酸钾投加量对体系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当投加3g/L钢渣以及2g/L过硫酸钾时,浓度50μg/L的BPA溶液可在1h后被降解72%.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X射线荧光分析表征反应前后的钢渣,结果表明反应后钢渣的CaO及FeO含量均下降.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同时存在O2·-,SO4·-和·OH 3种活性氧物种,对BPA降解的贡献分别占68.97%,9.52%和21.51%.在自来水中由于含有HCO3-水解过程而使降解效率升高,在市政废水出水中由于其他有机污染物对活性氧物种的竞争湮灭而使降解效率降低.机理推断认为,钢渣活化K2S2O8体系中,自由基的生成由两类反应共同实现,除碱活化过程外还包含少量的氧化亚铁催化过程.LC/MS结果表明BPA的降解产物主要包括二羟基的醌及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426.
采用典型硫化物、钙基和铁铝基(Fe0、铁盐、Fe2O3/Al2O3)等共10种材料对含砷(As)废渣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5种模拟不同风险场景的单一化学浸提法,筛选出不同场景下固As效果好的材料,并通过连续化学形态浸提和微观结构表征揭示典型材料的固As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场景下Na2S·9H2O固As效果最好,其它场景固As能力最强的依次是Fe0和FeSO4·7H2O,其中,Fe0最适用于有机弱酸和强酸雨场景,FeSO4·7H2O在5种场景中均有固As效果,但差异性较大,在有机弱酸场景下效果最好,TCLP浸出As降至1.50 μg/L,固As率达99.98%.FeSO4·7H2O固As作用主要是降低弱酸可提取态,将非专性/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态转化为结晶铁铝或铁锰态和残渣态,处理后有少量难溶的铁砷矿物(即臭葱石和砷铁矿)等生成.  相似文献   
427.
分析铜渣组成结构和形貌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铜渣与含砷污酸反应行为及脱砷规律,阐明了反应动力学过程,揭示了铜渣除砷机理.结果表明:在铜渣用量为0.2g/mL,反应温度为23℃,反应时间为24h的最优条件下,铜渣的最大去除容量达到25.89mg/g,除砷率达到99.56%,并且除砷后铜渣的砷浸出浓度低于5mg/L的危险废弃物界定限值,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铜渣除砷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该过程受铁离子释放速度限制,离子交换吸附和化学沉淀方式同步进行实现了砷的脱除,两种方式的结合有利于砷的稳定化.铜渣与污酸反应释放大量的铁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与砷酸根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形成较为稳定的砷酸盐及其衍生化合物,进而达到除砷目的.铜渣表现出优越的除砷性能,为重有色冶炼污酸处置提供了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8.
The heavy metals in non-burnt bricks made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gasification slags with a modified European Bureau Community of Reference procedure were studied. Heavy metals were present in the form of oxidizable and residual fractions, which were stable and not easy to dissolv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non-burnt bricks displayed prominent solidification effect for some heavy metals in the gasification slag. The solidified rate for metals, such as As, Cd, Cr, Ni, and Zn reached 89.82%, 79.57%, 73.64%, 66.73%, and 88.05%,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heavy metals were all below 8 mg/kg. On the basis of these observations, the risk of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in non-burnt bricks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solidification formula and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combined with the assessments of the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nd pollution ratio of secondary phase and primary pha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ation of MSW gasification slag non-burnt bricks was not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ttention is warranted for possible migration of heavy metal cadmium (Cd) in the long term, which may result in an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29.
研究了Zn~(2+)在高炉水淬渣(WBFS)上的吸附情况,并用电镜扫描(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高炉水淬渣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平衡实验,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Zn~(2+)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iur模型来描述,分离因子RL值介于0~1之间,属于优惠吸附.ΔH和ΔS值分别为52.45 k J·mol~(-1)和167.52J·mol~(-1)·K~(-1),表明Zn~(2+)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并且吸附过程增加了系统的混乱度,而ΔG值仅仅在温度高于318 K后才为负值,说明高炉水淬渣对Zn~(2+)吸附的自发性与温度成正比.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高炉水淬渣重金属浸出浓度低,环境安全性能优良,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