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不同弯度的铜镍合金管道在海水冲刷下的腐蚀规律,为弯头腐蚀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铜镍合金在海水中的极化曲线作为边界条件,通过k-ε湍流模型模拟30°、45°和90°三种弯头在不同流速下的腐蚀行为。结果流体进入弯头后,内侧流速明显加快,外侧流速减小,导致内管壁腐蚀严重。内侧局部强腐蚀区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后移,相应的腐蚀速率也会增加。同时,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弯头管壁的腐蚀速率会加快,但不改变弯头内的最大腐蚀部位。结论弯头腐蚀速率与流速、弯曲角度密切相关。流速越高,弯曲角度越大,管壁的腐蚀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2.
对反应釜内盘管接管处发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入釜检查和有限元分析,确认了该处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角焊缝出现微小开裂,并结合该釜结构特点和工况对其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论文回顾了分布式水文模型30年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评述。归纳出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中,水文单元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论文重点探讨了3种基于DEM常用的流域离散化方法。在模型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框架,包括分布式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和河网汇流模型。在模型参数方面,提出了3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4.
为解决对航班和机队着陆时擦机尾风险客观预测问题,基于飞行QAR数据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建立擦机尾风险预测模型,将某航空公司Boeing737-800机队的380套QAR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MATLAB编程进行5 000次模拟抽样试验,得到不同机队着陆时俯仰角的分布和擦机尾风险预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着陆俯仰角大于4.5°时,机队2擦机尾风险较大;运用蒙特卡洛模拟预测的飞机着陆俯仰角更为稳定和准确。该模型可进一步软件化,为航空公司的擦机尾超限事件管理提供可靠性指标参考,实现对飞行员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05.
为克服利用连续方法或非连续方法模拟切顶卸压自成巷过程的不足,采用自主研发的适于模拟连续介质向非连续介质转化或非连续介质进一步演化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提出基于高斯求积公式的势接触力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效率,通过考察剪裂纹和拉裂纹的时空分布和煤层支承压力的演化规律,研究不同切缝倾角时切顶卸压自成巷过程,并考虑右巷(胶运巷)的锚杆原始支护、锚索补强支护和液压元件的临时支护。研究结果表明:切缝倾角越大,右巷顶板完整性越好,这是由于当倾角较大时切缝尖端发展出的裂纹促进采空区顶板冒落,从而阻隔采场压力向右巷顶板传递;左巷顶板的冒落越严重;切缝倾角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开放的二次开发平台GoogleEarthAPI,通过IApplicationGE接口提取地面三维信息,对纳帕海流域进行DEM构建,并在流域整体与纳帕海湿地区对GE生成DEM和本区域原有l:5万DEM进行数据精度比较,发现GE生成的DEM在纳帕海湿地区精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模拟研究区地形。  相似文献   
107.
波形电晕线排列形态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波形电晕极的放电特性以指导工程设计与应用,在线-板式电除尘器中,实验研究了波形电晕极排列方式对电除尘器伏安特性的影响.试验中主要考虑了2个因素对波形电晕线放电性能的影响,即波形电晕线的偏转角和波形电晕极间距.其波形电晕极的具体布置方式分为:①波形电晕线偏转角分别为0°、45°、90°;②波形电晕极间距分别为14...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祁连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库及分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朱凌宇  潘剑君  张威 《环境科学》2013,34(2):668-675
依据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室内土样培养实验,研究了祁连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总有机碳库(Csoc)、活性碳库(Ca)、缓效性碳库(Cs)和惰性碳库(Cr)特征及有机碳(SOC)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不同海拔A、B层土壤总有机碳库含量分别为7.606~89.026 g·kg-1,5.804~84.267 g·kg-1;活性碳库含量分别为0.180~1.328 g·kg-1,0.159~1.273g·kg-1;缓效性碳库含量分别为3.650~35.173 g·kg-1,3.703~43.623 g·kg-1;惰性碳含量分别为3.776~65.298 g·kg-1,1.942~48.121 g·kg-1.总有机碳库随海拔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3种组分碳库未表现出海拔高度上的明显变化规律,大致呈现中高海拔>高海拔>中低海拔.土壤总有机碳库和惰性碳库含量在海拔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缓效碳库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性碳库间无显著性差异.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也未表现出随海拔高度的明显变化规律,与碳库变化几乎一致.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与整个培养过程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变化一致,可以用以代表有机碳分解的快慢特征.活性碳库与有机碳日释放速率峰值满足线性关系(P<0.01).培养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按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惰性碳库的顺序进行周转.多项式方程能很好表达有机碳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三次多项式已能达到较好的精度(R2>0.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