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41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n orthogonally designe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ingl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N, P and K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u-polluted soil by Indian mustard. Addition of fertilizer N and 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dian mustard shoot yield. Two high treatments combined with N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yields, followed by low-P combined with N. In contrast, high P with no N gave no yield increase and K had no effect on yield of Indian mustard. Nitrogen and P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chlorophyll in the leaves, indicating that the yield increases were due to enhanced photosynthesis. Nitrogen application had no effect on plant Cu concentrations but addition of P slightly decreased plant Cu concentrations, likely a dilution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increase in yield. Among the treatments, N and P applied at 100 and 200 mg kg–1 respectively with no K application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Cu uptake. Thus, a combination of low N and high P produced a yield increase in Indian mustard that was more than adequate to compensate for a slight decrease in Cu concentration, resulting in the highest Cu removal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相似文献   
42.
中小城市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宜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投融资方式,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的工艺方法、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本实验研究表明,仅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无机陶瓷纳滤膜分离高钠盐模拟溶液中的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陶瓷纳滤膜对锶的选择分离效果,选择了分子量为3000的聚丙烯酸作为陶瓷纳滤膜分离的强化剂,重点探讨了溶液pH值、聚丙烯酸浓度、温度及离子强度对模拟溶液盐分离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并得到了适宜的锶钠分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通过聚丙烯酸强化和两级分离,陶瓷纳滤膜可大大提高模拟溶液中锶离子的选择分离效果,锶/钠的分离因子高达205.  相似文献   
44.
接种厌氧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接种市政消化污泥的EGSB反应器的启动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求快速启动EGSB反应器的有效方法。接种厌氧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的成功启动仅需要46d。在整个启动期保持适当的液体上升流速是非常重要的。启动初期,高液体上升流速能够将悬浮污泥冲出反应器,使适合聚集的微生物留在反应器内。接下来需要降低进水流量和液体上升流速以利于构建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使高活性颗粒污泥尽快形成。然后适当提高液体上升流速能保持污水与微生物的良好接触,促进颗粒污泥内外高效传质,形成更加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尽快形成高活性颗粒污泥,保证产甲烷菌的最佳营养需求是关键,可通过考虑进水基质、微量营养元素和硫化物来提高其活性。  相似文献   
45.
严子春  陶仁乾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114-4119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为混凝剂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强化混凝预处理,考察了影响HCA混凝去除SS、TP及有机物的主要因素及其主次顺序,并以Zeta电位及分形维数对HCA的混凝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HCA处理效果的因素顺序为初始pH值值 > HCA投加量 > 絮凝搅拌时间 > 混合搅拌速度梯度 > 混合搅拌时间 > 絮凝搅拌速度梯度,在优化条件下HCA混凝对SS、TP及COD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4.1%、74.9%及61.1%;当HCA投加量为15mg/L时,Zeta电位与絮体分形维数分别为-2.03mv及1.0149.试验表明HCA对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强化混凝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是电性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46.
长期侧流提取对EBPR系统除磷及其磷回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小军  李杰  周猛  宋璐  李维维  王亚娥  马娟  吕慧 《环境科学》2018,39(9):4274-4280
实验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运行模式的SBR反应器,考察310 d内分3个批次提取侧流比为0、1/4、1/3、1/2的厌氧放磷上清液后EBP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相应的磷回收性能.结果表明,整个实验阶段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较为稳定,出水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总氮去除因厌氧阶段反硝化不断增强有所提升,达标率由88.2%显著上升至98.6%.然而,随着厌氧上清液提取次数的增多,系统释磷能力整体下降,但前两个批次中系统除磷均稳定高效,去除率在90%以上,相应地出水磷达标率大于75%,仅第3批次实验中侧流比为1/2时系统除磷率出现大幅波动,最低降为54.2%,并贡献该批次出水磷不达标率的60%,说明长期提取1/2侧流比不利于主流工艺出水稳定维持.研究还发现,长期进行侧流磷回收实验有利于污泥减量,且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大.因此,在EBPR系统内长期提取适当侧流比的厌氧上清液以进行磷回收与主流工艺同步高效脱氮除磷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对比了基于腔衰减相移光谱技术(CAPS)、化学荧光法(CL)和非相干宽带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IBBCEAS)3种不同方法在线测量NO_2浓度的仪器,并于2017年5月10日—6月10日采用3台仪器对上海中心城区大气环境NO_2进行监测,验证了IBBCEAS实验装置的稳定性、灵敏度、检测下限等关键特性,证明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大气痕量气体高精度在线监测.IBBCEAS装置与其它两种仪器监测数据的一致性较好,监测过程中上海市中心NO_2日浓度变化范围为3~63 ppbv.各仪器测量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图表明,3种方式对NO_2浓度监测较为准确,偏差普遍在10 ppbv.根据早晚高峰车流量增加情况分析可以看出,NO_2高浓度污染主要来自于车辆排放.另外发现,受局地污染源的影响,NO_2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相似文献   
48.
探讨强化混凝和改性活性炭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作用机制,分析相对分子量以及亲疏水组分变化,并考察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变化特征,结合三维荧光(3DEEM)光谱分析手段,对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前后DON组成,化学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明显提高DON的去除效果,DON去除率通过pH值强化混凝提高到1.45倍,臭氧强化混凝提高到2.06倍,PAC强化混凝提高到2.09倍,PAM强化混凝提高到1.96倍.活性炭对DON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DON吸附过程中,酸改性活性炭表面主要是π-π色散力作用机理,而碱改性活性炭表面主要是给电子-受电子复合物形成机制.在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作用下,DON的相对分子量和组分发生较大变化,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大幅下降.经3DEEM和光谱区域体积积分法(FRI)分析,在强化混凝和活性炭吸附过程中DON及消毒副产物生成潜势与荧光区域Ⅱ和区域Ⅳ所代表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49.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强化生物絮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式一体化工艺对城市污水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组合工艺的较优运行条件下,装置对SS、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89.3%、87.9%、73.4%、58.8%。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效果良好,且稳定可靠,其中生物絮凝吸附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2.4%,生物接触氧化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9.1%,并对装置的除磷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解决传统的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运行成本较高问题并满足日趋增长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实际需要,开展了粉煤灰基混凝剂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潜流式人工湿地(CEPT-SFCW)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负荷率为0.05~0.1m3/(m·2d)的条件下,CEPT-SFCW系统对COD的去除率>85%。同时,CEPT-SFCW系统对总磷的去除率很高,虽然在进水含磷量低时人工湿地会发生磷释放的现象,出水中磷浓度仍可达到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该系统对氨氮去除效率较低,最高可达到10%,去除效果与植物的生长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