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7篇 |
免费 | 1153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3篇 |
废物处理 | 89篇 |
环保管理 | 262篇 |
综合类 | 1816篇 |
基础理论 | 454篇 |
污染及防治 | 590篇 |
评价与监测 | 101篇 |
社会与环境 | 80篇 |
灾害及防治 | 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202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3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M. Tufail Sikander M. Mirza Arif Mahmood A. A. Qureshi Yasir Arfat H. A. Kh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2000,50(3):283
Using the closed-can technique, radon exhalation rat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shale and co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various mines located in the Chakwal and Makarwal areas of Pakistan. For the two areas, the measured average values of the exhalation rates from shale are 1.45±0.13 and 0.67±0.25 Bq m−2 h−1 and for coal are 1.0±0.03 and 0.65±0.32 Bq m−2 h−1,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measured exhalation rates from alum-shale-based Nordic concrete which has values in the 50–200 Bq m−2 h−1 range. The lower values of the measured exhalation rates from the shale and coal deposits in the Chakwal and Makarwal areas are indicative of their lower uranium contents and mine workers in these areas do not face any abnormal health hazard due to radon since the exhalation rat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on the low side. 相似文献
92.
93.
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水河流域矿物元素生物地球化学交换模式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在不同空间位置的矿物元素对河水的水质贡献率不相同。河水成分贡献主要来源于硅酸盐风化,在金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不同空间位置矿物元素对河水水质贡献率方程为:YRiverwater=0.242+0.203 XRain+0172 XLitter+0.471 XSoilwater(r2=0.55)。(2)固-液相界面(土壤-土壤水溶液)离子交换过程拟合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符合二、三次曲线模型。(3)区域内碳酸盐岩含较少的Na+和K+,且受酸雨等影响。Na+在土壤-土壤溶液之间的分配行为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的趋势。土壤和枯枝落叶层HCO3-和TDS值均处于稳定的范围内。(4)输入性污染分析表明,流域内土壤基本表现出物理性质改善;但却表现出贫养化和生物地球化学性质恶化的极化趋势。人为活动输入污染物影响显著,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酸雨和干旱加剧了水溶液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母岩的风化剥蚀速率与土壤允许流失量的关系 --以长江三峡坝区风化花岗岩土壤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允许流失量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发育在不同母质上的土壤,其土壤的最大允许流失量差异很大,确定这一值的依据也各不相同。在岩成土壤地区,母岩风化剥蚀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是确定土壤允许流失量、分析人类加速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之一。选长江三峡黄陵背斜段风化花岗岩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剥蚀沉积相关原理,通过恢复古地理环境及时代,计算出新生代以来本区花岗岩的平均风化剥蚀速率为16.97mm/ka.最大剥蚀速率为49.56。又根据区内太平溪流域的泥沙资料,算出了当地现代的剥蚀速率,多年平均为297.7mm/ka,最小值为31.5mm/ka,而水利部颁布的当地土壤允许流失量为200t/km^2,a,折合为76.9mm/ka,二者相差近1.5—4.5倍。基于此。提出了确定土壤允许流失量必须参考母岩风化剥蚀速率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5.
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通过对2000-2003年期间上海市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上海市近几年人口分布空间变动格局表现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环状分布模式,中心城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小。人口增长缓慢,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变化大,人口增长迅速。全市人口密度变化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四种类型的空间关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高人口密度区域在不断向外扩张,人口分布与经济、交通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关系日益密切。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利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能够扩展和加强对人口分布空间模式的研究.从而为经济总体布局和城市化建设提供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中国新克强指数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构建的克强指数已无法反映中国经济的全貌,如何客观地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更好地测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本文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未来会更加关注就业、居民收入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的愿景,在原有克强指数的基础上,增加年末就业人员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就业和收入方面的指标,使用中国1995—2015年的相关数据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克强指数的修订版本即新克强指数,并将新克强指数与GDP增长率、克强指数进行了比较,发现新克强指数在反映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整体运行状态上有更为优良的性质。与GDP增长率相比,新克强指数克服了服务业比重提高带来的熨平效应,进而灵敏地反映中国经济波动情况,并对异常事件更加具有敏感性。相对于克强指数而言,新克强指数破除了因中国在第二产业上存在失衡性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波动的杠杆效应,降低了经济增长中的虚假成分,从而与中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关联度更为密切。此外,相对于克强指数而言,新克强指数在反映经济景气方面有着较好的时效性与关联性。采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对新克强指数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新克强指数在反映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对外贸易、通货膨胀等方面具有优势。研究表明:新克强指数是更适宜测度中国经济的多元评价指标,为测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98.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 相似文献
99.
Long-term stationary studies on the ecology of the northern mole vole (Ellobius talpinus Pall.), performed by the mark–recapture method from 1985 to 1997, have provided original data o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tructur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o reveal cyclic fluctuations of population size in this species, the period of three years should be taken as a unit of time for estimating the duration of one phase. The 12-year population cycle in E. talpinus has four distinct phases: an increase, a peak, a decline, and a minimum. At each phase, the popu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ertain features of family structure, age composition, birth and death rat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migrants.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