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6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630篇
安全科学   598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557篇
综合类   2039篇
基础理论   350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20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Increasing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widespread form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coast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auses and impacts of saline water intrusion in coastal areas. Various causes of salt water intrusion, and approach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extent and various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salt water intrusion are described. An aquifer performance test (APT)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identify the extent of existing salt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tudy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coastal region of Gujarat State (India). A resistivity bas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quality of the groundwater available at different depths. A methodology is presented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available fresh and saline groundwater and to find out the limit up to which lower saline groundwater can be withdrawn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without affecting the upper fresh water layer which can be made available for domestic purposes.  相似文献   
992.
内外场综合可靠性试验方法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常规内场试验采用的一些可靠性评价标准,概括总结了内场与外场可靠性分析与评价中运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利用内场数据,收集和分析外场数据的信息融合技术,即内外场可靠性综合分析法,阐述了该技术方法的相关研究内容,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指出了计算的有关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93.
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扰动及其有效化解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直接结果之一,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压力与污染在相当程度上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及环境直接相关。依据矿业废弃地污染环境的性质与特点,具体治理过程中,将基于生态恢复与生物技术利用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方面的对策措施结合起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考核陀螺类产品在角振动环境下的适应性。方法 开发基于单线振动台的角振动试验系统,该系统以线角转换原理为依据,设计铰接机械结构,将线振动台的平动自由度转换为转动自由度。以角振动控制原理为依据,设计控制流程,实现闭环控制。结果 开展了角定频试验和角扫频试验,对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对比了线参数控制和角参数控制2种方法,结果表明,角参数控制法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由于闭环控制的作用,角参数控制法可通过驱动电压的调整直接影响角参数值,从而抵消了部分由于系统连接、解耦或振动引入的误差。结论 该角振动试验系统解决了双台角振动旋转半径受限、线能力受限等问题,克服了摇摆台频带过窄的问题,为角振动试验提供一种新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改善2219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采用激光冲击技术对焊缝进行强化处理,比较分析处理前后的表面残余应力、物相组成和元素状态,通过静态浸泡失重法和电化学试验测量腐蚀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2219铝合金焊缝部位的元素状态没有改变,但焊缝区域的残余拉应力变为残余压应力。2219铝合金钨极氩弧焊接区域的自腐蚀电位明显下降,相比未经激光冲击处理的试件,焊核区和焊接过渡区的平均腐蚀电流分别减小了14%和12.7%,腐蚀速率分别减小了16.9%和12.9%。结论 激光冲击强化可以有效提升2219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区域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为提升特种装备安全性和轻量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索建立自然环境试验智能巡检系统,使用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巡检工作。方法 通过分析巡检作业环境和巡检任务,确定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功能要求和技术参数,进而开展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融合控制后台、远程数据库等设备,实现智能巡检系统构建。结果 开展了智能巡检数据采集的使用验证,巡检机器人采集的样品图像对焦清晰、分辨率高,样品在图像中的位置大小合理,腐蚀特征展示清楚。巡检系统可对样品图像进行自动分割和智能识别,对蚀点、流痕等损伤特征识别准确,精度可达0.1%。结论 智能巡检系统可以满足自然环境试验的巡检要求,替代人工完成部分巡检工作,智能巡检数据便于入库和使用挖掘,对于自然环境试验的数字化转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直流电场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技术是一种发展中的土壤修复技术,有诸多优点。在该修复过程中,电解液的成分、电解液pH值控制对通过土壤的电流、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油率产生了影响。直流电场处理中通过土壤的电流与电解液成分、电解液pH值、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直流电场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明显,最低石油去除率达到73.6%。当电解液为0.1 mol/L 的Na2CO3时,通过调节pH值,可使通过土壤的电流达到1.6 A、土壤电导率达到0.9 S/m。处理后阴极、阳极和中间3个位置的土壤含油率分别从0.4672%降到0.0696%、0.0684%、0.0625%,石油去除率达到了85.1%。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目前家居环境净化PM2.5的要求,在现有空气过滤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一种适合于家居环境移动式空气净化装置用低阻、高效和长寿命的过滤材料。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常用玻纤滤纸以及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进行了过滤特性、电镜、孔径测试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过滤风速为5 cm/s时,3种驻极体滤料对粒径≤4.5 μm的颗粒物的分级过滤效率要高于玻纤滤纸且都在90%以上,其过滤阻力在4.9~6.4 Pa之间,而高效滤纸的过滤阻力在57.8~78.6 Pa之间;在实验风速条件下,驻极体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分别高于和低于高效玻纤滤纸;对驻极体滤料进行蒸馏水洗涤后,其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下降,驻极体滤料静电效应具有不稳定特性;电镜测试发现,玻纤滤纸纤维层排布致密,纤维存在断裂现象,而驻极体滤料较为蓬松,无纤维断裂现象;孔径实验表明,驻极体滤料的平均孔径为玻纤滤纸的11.9~14.7倍,驻极体滤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和容尘特性。  相似文献   
999.
参考计量技术规范《固定式环境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现场校准规范》(JJF 1733—2018),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78台高气压电离室开展辐射特性测试。现场校准方面,仅88%的电离室满足1±0.2的响应范围要求;78台电离室的重复性均不超过1%,响应的非线性均不超过6.5%,符合规范要求。针对电离室开展辐射性能测试,发现电离室在9.0×10-2~1.0×109 μGy/h范围内的响应均不超过1±0.2;电离室对164 keV以上的光子的能量响应趋于1.0,对60 keV以下的光子无响应能力,而当光子能量在60~164 keV范围内时,响应曲线会因γ光子与电离室内部惰性气体的光电效应出现"鼓包";电离室不具备对核临界事故脉冲辐射的监测与警示能力;电离室能够在2 s内给出测量范围内的准确示值,但在分段电压的交界处,响应时间会延长至180~360 s;电离室的响应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大小不足±0.01,表明电离室的环境适应性优良。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由于多样的烟道与喷氨格栅结构,在超低排放要求下,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出现的不同运行情况,通过现场测试与调整,对典型SCR装置的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对比分析支管安装方式对出口NOx浓度均匀性分布的影响,并联合数值模拟对喷氨支管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1在A、B两侧入口烟气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为12.4%与14.4%的情况下,优化前的喷氨支管结构性能与安装方式不能实现出口纵向上NOx浓度的均匀性分布;优化后,喷氨格栅系统对横向与纵向分别进行分区喷氨控制,实现NH3和NOx的均匀混合,其喷氨支管出口速度相对标准偏差为6.9%。试验装置2烟气速度分布与喷氨支管出口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8%与23.7%,但正确的支管安装方式,可使出口NOx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降为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