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32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01.
谢瑞加  侯红霞  陈永山 《环境科学》2018,39(4):1484-1492
烟花爆竹燃放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来源的途径之一.以泉州城区春节期间为例,研究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细颗粒物的影响,服务大气污染的特殊污染源管理.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SO2、PM10和PM2.5浓度明显升高,尤以PM2.5的升高最为显著,城区PM2.5日均浓度峰值约为年均值的4倍,涂山街点位PM2.5小时浓度峰值约为城区年均值的21倍;燃放高峰期Al、Mg、Ba、Cu、Sr等烟花爆竹的特征元素占比迅速上升,Al+、Mg+、Ba+、Cu+间的小时数浓度高度相关;监测期间泉州城区细颗粒物主要污染源是烟花爆竹燃放和生物质燃烧,贡献占总颗粒物的一半以上,燃煤和工业工艺源的比例相对较低,均低于10.0%;集中燃放时段大气细颗粒物浓度高达0.578 mg·m-3,此时的烟花源的贡献比例也提升到58.2%;污染过程分析表明PM2.5浓度与烟花源的占比、数浓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趋同性.以上结果说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是春节期间泉州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2.
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能见度和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资料,分析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特征、气溶胶化学组分与能见度变化的关联及其对大气消光的贡献,识别在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平均能见度为(6.78±3.68)km,能见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对能见度降低有较大影响,SO2-4、NO-3、NH+4和OC是细粒子主要成分,其中二次无机离子对重霾日能见度恶化具有重要贡献.利用修正的IMPROVE方程重建观测期间消光系数,均值为(527.2±295.2)Mm-1,PM2.1化学组分中硫酸铵、硝酸铵以及有机物对消光系数贡献最大,达到80.6%.尽管在清洁日(VR10 km)有机物的消光贡献高达43.51%,但随着能见度降低,有机物消光贡献减少,二次无机盐组分消光贡献增加,在低能见度的重霾日(VR5 km)二次无机盐消光贡献达到58.96%,表明二次无机盐消光对能见度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3.
通过对中国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大庆市供暖季3类建筑(办公室、教室、住宅)室内外共计110个测点长期监测,分析大庆市供暖季室内外细颗粒物关联性,并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和BLAST源解析技术研究大庆市供暖季3类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上细菌的组分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市供暖季室内外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22)和(45±34)μg/m3.其中办公室的平均渗透系数处于较低的状态(0.2886),教室的渗透系数处于较高的状态(0.5702),农村住宅(0.6513)比城市住宅的渗透系数略大(0.6057).不同类型建筑室内细颗粒物中的细菌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室外细颗粒物中的细菌组分根据采样地点也存在不同,但整体上厚壁菌门(Firmicut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生氧光细菌(Oxyphotobacteria)是大庆市供暖季细颗粒物中的优势菌群.3类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细菌来源主要为土壤、水体、人体、腐败有机物和粪便,但不同建筑类型及采样区域的细菌来源比例具有一定差异性.室内较室外人体来源所占比重大,而室外较室内土壤来源比重大.  相似文献   
404.
垂序商陆叶细胞壁结合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序商陆是一种典型的锰超积累植物,细胞壁在其累积解毒锰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细胞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p H和不同锰浓度对细胞壁吸附锰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及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叶细胞壁吸附锰的最适p H值为5~6;其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模型较好地描述(R2=0.978 5),并计算得其最大吸附量为62.50μmol·g-1.细胞壁上的羟基(—OH)和羰基(—CO)是结合锰的主要位点;锰周围第一配层为氧原子,其配位数为6.3,Mn—O键长为0.216 nm,细胞壁与锰主要以内配层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405.
分别从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两方面对大气细粒子中阳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的二硫蓝分光光度分析法进行优化,并采用优化方案对北京市大气细粒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优化的最佳样品前处理条件中超声提取频率为40 Hz、初始水浴温度为30℃、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② 优化的最佳分析测定条件中二硫蓝使用量为1.29 mg(0.5 mL的2.58 g/L二硫蓝溶液)、最佳静置时间为30 min、醋酸盐缓冲液(pH为5)最佳使用量为3 mL.二硫蓝分光光度法优化方案标准曲线的R2为0.9986,线性较好.采用该优化方案测得的北京市大气细粒子中阳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浓度的平均值为12.87 pmol/m3,其浓度水平数量级是阴离子表面有机活性物质的1/10,其浓度水平高于英国诺威奇与爱丁堡,但低于马来西亚吉隆坡.   相似文献   
406.
为准确描述非饱和细尾矿砂内部含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解析方法求解了非饱和尾矿砂的二维Richards方程,探讨了解析求解过程中方程和求解区域简化的思路,介绍了非饱和细尾矿砂含水率空间分布的实验结果,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了求解过程中引入的常数。研究结果表明:解析解具有无穷级数的形式,且级数的系数具有很好的收敛性,非饱和细尾矿砂含水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布均近似服从指数函数,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误差收敛性明显,利用解析模型得到的各点含水率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均符合的比较好。所得解析公式能够很好地描述非饱和细尾矿砂内部含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07.
基于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开发了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模块APSA,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为研究对象,模拟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月2日该地区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对PM2.5进行区域和行业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重,"2+26"城市PM2.5小时最大值为201~507μg/m3,RegAEMS可较好模拟出PM2.5时空分布;区域来源解析表现为外围区域对"2+26"边界城市影响较大,贡献为15.3%~57.5%,"2+26"中部城市受外围区域影响较小,贡献为0.3%~8.4%,区域传输特征明显,受近地面风场影响较大;行业来源表现为区域内生活源、工业源贡献较大,分别为26.6%~45.8%、16.4%~37.8%,交通源占比13.0%~35.9%.本文研究表明RegAEMS可以实现重污染过程PM2.5的数值模拟和来源解析,在大气污染精准管控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8.
潍坊化工厂简易排烟脱硫设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董勇  韩敏 《环境工程》1997,15(3):27-29
介绍了潍坊化工厂35t/h锅炉烟气简易排烟脱硫设备的主要特征及运行成果。运行表明该装置具有脱硫效率高、压力损失小、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少,以废治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9.
针对海上大量使用的军用烟幕残留物的严重污染问题,研究了便于实施的基于碳酸盐细粉的自净化法。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装试验,探讨不同种类、不同粒径的碳酸盐细粉的净化效果,确定原烟幕施放器改造后的施放参数。研究表明,用150目过筛的K、Na和Ca的碳酸盐细粉,由专门改造的引射式烟幕施放器自动混合施放,可保证在烟幕有效作用时间后5min内使残留物完全转化成无毒无污染的产物,最后讨论了自净化的机理和碳酸盐种类的具体选用方法。该方法既圆满地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很好地保证了烟幕原有的优良特性,具有重要的环保价值,也是在军事运用中强调环保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10.
Agricultural a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aerosol particles. To understand the mass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aerosol particles and their inorganic water-soluble ions in a suburb farmland of Beijing, partic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 microorifice uniform deposit impactor (MOUDI) in the summer of 2004 in a suburb vegetable fiel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s and their inorganic water-soluble ions in the diameter range of 0.18–18 μm were measured. The dominant fine particle ions were SO4 2−, NO3 , and NH4 +. The association of day-to-day vari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ions with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solar radiation suggested that they are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NH3 released from the vegetable field with the acid species produced from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Fine particle K+ is likely from vegetation emission and biomass burning. Coarse particles like Ca2+, Mg2+, NO3 , and SO4 2− are suggested to come from the mechanical process by which the soil particle entered the atmosphere, and from the reaction of the acid species at the surface of the soil partic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ertilizer and soil are import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aerosol particle over agricultural fields, and vegetable fields in suburban Beijing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aerosol particle.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2): 193–199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