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甲醛致骨髓造血细胞遗传毒性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相当一部分新装修的房屋室内甲醛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室内甲醛污染已成为中国的环境污染公害.2004年6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局确认甲醛是人类致癌物,然而甲醛是否能导致人类白血病?该公报指出:虽然有流行病学的证据,但是由于致病机制并不清楚,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问题的关键是:甲醛或其衍生成分经血液向骨髓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成分在骨髓中对微环境组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12.
通过动态法测试水吸收型空气净化器A和活性炭过滤吸附型净化器B对甲醛的去除性能,探索更为合理的方法以评价空气净化器对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对净化器A去除甲醛的短期测试结果表明,净化器对甲醛浓度为0.3、0.5、0.8和1 mg/m3的连续空气流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对甲醛的去除速率在0.91~2.78 mg/h之间.对净化...  相似文献   
213.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房屋建筑、居室功能以及人类活动为出发点,详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析了几种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室内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最后对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将来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4.
利用自制光催化气体反应器体系,以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作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模拟降解室内污染气体甲醛,测试了活性炭纤维负载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紫外光光强、催化剂的酸度、反应器内湿度及反应时间等控制反应的主要因素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与TiO2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甲醛的降解效果;紫外光强增倍对甲醛降解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仅为11.71%;活性炭纤维用pH=5的TiO2溶胶浸泡做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效果最好,60 min内降解率达到68.37%;反应器内的湿度为81%甲醛降解率最高,反应60 min后达82.2%;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甲醛降解率的上升幅度不断减小,最高只能达到94.59%。  相似文献   
215.
膜吸收法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气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疏水性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以NaHSO3为吸收液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气。研究了吸收液流量、吸收液温度、吸收液浓度、气体进口流量和气体进口浓度等因素对甲醛去除率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收液流量为4.17×10-6m3/s,吸收液温度为60℃,甲醛进气流量为3.7×10-6m3/s,甲醛进气浓度为566 mg/m3时,甲醛出气浓度可低至2.8 mg/m3,甲醛的去除率可达99.5%,总传质系数为4.46×10-5m/s。反应产物(ɑ-羟基磺酸钠)易分离,并可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或用于制备高纯甲醛而得到充分利用,NaHSO3溶液经适当稀释后仍可作为吸收液循环使用。表明膜吸收法可基本实现高浓度甲醛废气处理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216.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ACF净化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采用浸渍法研制了负载纳米TiO2及Cu/Pd金属离子的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功能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表面孔隙度分析仪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实验台上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ACF净化甲醛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 ACF有利于甲醛净化,其中负载纳米TiO2改性方案最佳;低温等离子协同TiO2/ACF净化效果最好,其效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217.
TiO_2光催化涂料的制备及其降解甲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王霞  郭奋  梁磊  刘艳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42-146
自制TiO_2光催化涂料,重点对所制备的涂料在室内进行降解甲醛研究,考察了在不同分散剂、不同光催化剂以及不同甲醛初始浓度、不同光源、不同温度和不同湿度等环境因素下涂料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聚丙烯酸钠离子型分散剂,铜金属掺杂TiO_2光催化剂制备的光催化涂料对甲醛降解率达8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在室温(20℃左右)湿度50%日光灯照射下,甲醛初始浓度5μ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18.
环境测试舱自吸附甲醛重释放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泛用于板材污染物释放量测试、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试等实验中的环境测试舱,往往由于其内壁黏附性杂质而对目标测试物产生不可忽视的自吸附作用,自吸附污染物将作为二次释放源出现重释放,研究目标测试物的自吸附消耗量及重释放规律,探索有效控制措施,有利于对环境测试舱实验应用及室内污染控制提出指导性实际意义。分别选取0.2%甲醛溶液、大芯板作为同一自制玻璃环境测试舱2期实验(I期、Ⅱ期)的不同甲醛释放源,通过近90 d追踪测试,经不同释放源、不同控制条件下舱内壁自吸附甲醛的多次重释放实验,结合非线性拟合分析方法,总结出舱内壁自吸附甲醛重释放甲醛浓度变化符合一阶递增指数函数:y=A1×exp(-x/t1)+y0,(A1<0、t1>0)。曲线参数y0值可用于评价实验条件下测试舱内自吸附甲醛残余量;y0值与环境舱舱体材质、环境温湿度、舱外甲醛浓度及空气交换手段有关,而与释放源及其释放平衡浓度高低无明显关系。大开舱门短时间抽气式空气交换对舱内自吸附甲醛残余有适度清除效果,使y0值降低,同时有利于再次平衡状态的快速建立;而长时间的无动力空气交换,或者自来水洗及去离子水洗等处理手段对舱内壁自吸附甲醛残余无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19.
利用环境测试舱模拟不同光源种类和光照强度下的室内环境,以甲醛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分析Ce-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效果与光源的关系。并且采用指数平滑法中的3次指数平滑模型,建立Ce—TiO2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效果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小,预测值精确度高,这为光催化降解甲醛溶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0.
采用1-(3-氨基丙基)咪唑作为甲醛捕获剂,研究去除人造板中游离甲醛的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佳甲醛捕获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1-(3-氨基丙基)咪唑用量为0.6 g,温度17℃,反应时间48 min,反应体系的pH值为9.0时,捕获率为85.21%。所以,1-(3-氨基丙基)咪唑化合物对人造板中的游离甲醛有较好的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