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MBR工艺处理阿特拉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春  黄霞  孙炜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2):417-421
以生活污水为共基质,考察了基因工程菌在MBR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对阿特拉津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以及生物强化处理对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MBR中对阿特拉津具有很好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阿特拉津平均出水浓度为0.84 mg/L,平均去除率为95%,最大去除负荷可以达到70 mg/(L·d).生物强化的MBR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1%,COD平均出水浓度65 mg/L,COD容积负荷增加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97%,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143 mg/(L·d).与普通MBR污泥相比,生物强化MBR污泥的硝化活性和亚硝化活性略高,碳氧化活性略低,因此表现出氨氮处理效果很好,COD处理效果略差.阿特拉津的存在会对污泥性状产生影响,可能是造成污泥碳氧化活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基因工程菌在重金属及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在重金属及难降解废水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简要阐述了在构建和应用菌种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纳米氧化锌、硫酸锌和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帅  刘雪琴  王发园  苗艳芳 《环境科学》2015,36(12):4615-4622
纳米氧化锌(Zn O)是应用最为广泛但具有一定生物毒性的金属型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之一,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能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和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但纳米Zn O和其他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以及AM真菌对其生物效应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单一或复合施加纳米Zn O、ZnSO_4(500mg·kg~(-1))时接种AM真菌Funneliformis mosseae BEG 167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 O对AM真菌侵染和玉米植株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表现出植物毒性,且与同浓度(500 mg·kg~(-1))下的ZnSO_4作用类似.与非菌根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降低了玉米植株的Zn含量或Zn吸收量,且在复合处理中对玉米生长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结果首次表明,纳米ZnO与ZnSO_4在生物毒性上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而接种AM真菌在二者复合污染时对玉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工程菌及其固定化细胞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引入原核表达载体pRL439,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细胞,获得表达.通过酶切、Southern杂交鉴定重组质粒.研究了重组菌酯酶的活性,重组质粒pRL-B1表达的酯酶具有高酶活并能高效降解酯酶的特异性底物a-乙酸萘酯(a-NA)和β-乙酸萘酯(β-NA);经对重组菌进行细胞固定化后降解有机磷农药对硫磷(1605),反应时间短,降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45.
将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李氏亚种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83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高毒菌株YBT-1520,得到广谱、高毒的工程菌BMB696B.室内生物测定显示该工程菌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具有很高的毒力.然而,国内外还未见有关于营养期杀虫蛋白的毒理学资料的报道,因此工程菌BMB696B的毒理学安全性也无法预测.为了对该工程菌的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为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标准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就BMB696B粉剂对实验动物进行了相关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对Wistar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 000 mg/kg,急性经皮LD50大于2 000 mg/kg,均属低毒类;对兔皮肤刺激平均指数72 h后为0,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O,眼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对豚鼠致敏率为0,属Ⅰ级弱致敏物.由此证明,工程菌BMB696B没有经口和经皮的急性毒性、没有急性皮肤和眼刺激性、没有致敏性.  相似文献   
46.
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水力及有机负荷能力以及优化系统菌群结构和增强功能稳定性等功能,在废水生物处理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总结了国内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在功能微生物选育方面,通过传统选育手段与基因工程手段并举来实现;在功能菌应用与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方面,主要通过所投加的功能菌直接作用或是利用基因水平转移(HGT)来实现生物强化;在分子检测技术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核糖体间隔基因分析方法(RIS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在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认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手段,探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并以此为指导研发高性能菌剂,将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7.
Individuals’ food choices are intimately connected to their self-images and world views. Some dietary choices adopted by consumers pose restrictions on their us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 It is quite generally agreed that some kind of labeling is necessary for respecting consumers’ autonomy of choice regarding GMF. In this paper, we ask whether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mandatory labeling of GMF produc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is a sufficient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for respecting consumers’ autonomy. Three issues concerning this question are discussed. First, we argue that labeling needs to be accompanied by relevant and understandable information on genetic modificati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nd the European practice of GMF labeling. Second, we claim that this type of informing makes it less likely that consumers start to avoid GMF products just because labels make them suspicious of the products. It is further noted that even though some consumers may react to labels this way, labels do not restrict their autonomy of choice. Third, a need for more precise labels indicating the source of the transferred gene is considered. It is found out that such labels are not morally necessary when also non-GMF products are available and no relevant difference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price and healthiness) exist between them and GMF products. However, in some other cases more precise labels may be needed for respecting consumers’ autonomy of choice.  相似文献   
48.
张静  刘平  刘春  陈晓轩  张磊 《环境科学》2015,36(12):4676-4681
基因工程菌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污染土壤生物强化修复的重要因素.在华北平原饱和耕作土壤中,考察了1株阿特拉津降解基因工程菌迁移留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饱和耕作土壤中,平流渗透是基因工程菌迁移的主要机制,其过程可用过滤模型拟合.土壤性质对孔隙水流和基因工程菌迁移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粒径、孔隙率和土壤砂粒组分增加,土壤水力传导率常数增大,基因工程菌过滤系数减小,土壤对基因工程菌过滤留存作用降低.土壤条件不变时,增加入渗流量也会增大土壤水力传导率常数,减小基因工程菌过滤系数.饱和土壤中,水力传导率常数为5.02~6.70 m·d-1时,基因工程菌在土壤中的过滤系数为0.105~0.274,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9.
A Framework for the Ethical Analysis of Novel Foods: The Ethical Matrix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indemocratic societies a procedure might be formulatedto facilitate ethical judgements on modernbiotechnologies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A frameworkfor rational ethical analysis, the Ethical Matrix, isproposed. The Matrix adapts the principles describedby Beauchamp and Childress for application to medicalissues, to interest groups (e.g., producers,consumers, and the biotic environment) affected bythese technologies. The use of the Matrix isillustrated by applying it to an example of a ``novelfood,' viz., a form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相似文献   
50.
转基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了转基因农业的优点后 ,指出其发展的广阔前景。并集中论述了目前高速发展的转基因农业所存在的问题 ,指出如果对转基因技术不采取谨慎的政策来加以发展 ,将会给世界带来灭顶之灾。为了避免这种悲剧 ,作者提出了转基因农业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