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49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贵州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的酸雨淋溶特征及缓冲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贵州龙里地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并进行天然降雨连续监测,采集马尾松、灌丛冠层穿透雨,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降雨中主要阳离子浓度依次为NH4+Ca2+K+Na+Mg2+,降雨pH值大于6.0时,降雨中NH4+含量降低,Ca2+占优势;降雨中主要阴离子浓度依次为SO42-NO3-Cl-;冠层穿透雨与降雨相比,Na+、K+、Ca2+、Mg2+、Cl-、NO3-、SO42-和有机酸富集,特别是K+、Ca2+、SO42-和有机酸富集倍数最大.②森林冠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体现在酸雨中H+与树叶组织中的盐基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淋出K+、Mg2+、Ca2+等阳离子,减少了酸雨中H+含量.Na+相对惰性,在降雨和穿透雨中的含量变化不大;K+、Mg2+、Ca2+的淋出是冠层缓冲降雨酸度的主要原因,其中K+和Ca2+作用最突出,其次是Mg2+.③贵州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的缓冲作用随降雨pH值而变化.对pH值接近3.0的强酸性降雨,经过冠层形成的穿透雨pH值大于降雨,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依次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对4.0pH6.0的降雨,马尾松林冠层使降雨更加酸化,典型森林群落植被冠层对酸雨的缓冲作用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丛马尾松林;对pH值大于6.0的非酸性降雨,经过冠层后被酸化,穿透雨pH值小于降雨;穿透雨pH值基本在4.0~6.0范围内.  相似文献   
892.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垃圾焚烧飞灰中Zn、Pb、Cu、Cr、Ni的浸出率与pH值的关系,并利用MINTEQA2模型进行了浸出规律模拟。结果表明:Pb、Cu、Zn、Cr、Ni的模拟浸出值与实测浸出值基本吻合,模拟浸出值可反映实际浸出情况;pH2时,Zn、Cu、Pb的浸出率较大,8pH12时浸出率接近0;Zn、Pb的浸出率分别在pH7、pH2时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分别约为75%及72%,pH值12时随pH值的增加,其浸出率逐渐增强;Cr在pH4时浸出率较大,最大浸出率达43%,4pH12时浸出率接近零,pH12时其浸出率再次增加;Ni的浸出率在pH2时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2pH13时其浸出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893.
模型化研究pH对垃圾焚烧飞灰金属浸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浸出液pH是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pH变化浸出测试和Visual MINTEQ模拟结果,研究了浸出液pH对飞灰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酸性条件下(Cd、Zn、Ni:pH<8;Pb、Cu、Cr:pH<6;Al:pH<4),金属会随pH降低而大量溶出;两性金属Pb和Zn,在强碱性条件时浸出浓度亦会增加,pH=12.5时可分别达42和2.4 mg·L-1.飞灰中金属的pH相关浸出行为可通过Visual MINTEQ模型很好地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浸出液pH的变化会改变金属在浸出体系中的化学形态,从而影响金属的浸出浓度;不同pH下Pb、Zn、Cu、Ca和Al的化学形态和浸出行为主要由溶解/沉淀平衡决定,吸附作用对其影响不大;在酸性至中性pH条件下,飞灰中HFO会吸附Cd、Cr和Ni而降低其溶解度,但在碱性条件下这些重金属的浸出又转而由溶解/沉淀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894.
制备催化剂Cu-Fe-Co-Ni-Ce/γAl2O3,开展污泥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的实验研究。在温度180℃、搅拌转速600 r/min、常温当量氧分压1.0 MPa、催化剂添加量8.0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90 min的污泥COD去除率可达72.6%,Cu2+溶出量为19.2 mg/L;反应30 min,污泥固相中95.5%的有机物消解,30 min沉降比从94.4%降至8.4%,抽虑后含水率可下降至59.2%,体积减量94.4%。此外,污泥的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资源化前景。  相似文献   
895.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μm,其中10μm和2.5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033.81、830.32和5.80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此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6.
在不同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对辽宁葫芦岛地区钼尾矿进行钼分级静态浸出实验,探讨其浸出特征和机理。研究表明,钼浸出率受酸碱度和温度影响。碱性和中性条件下,以MoS2和MoO3转化为可溶态MoO42-为主要机理,可交换态脱附为辅。酸性条件下,部分酸可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释放可溶性钼(如MoO42-)为主要机理。温度对浸出有重要影响,碱性条件下,40℃浸出的钼量少于20℃浸出钼量,中性和酸性条件下,40℃浸出的钼量高于20℃浸出钼量。钼尾矿浸出钼量随浸出级数衰减。  相似文献   
897.
In 1993 the Swiss agricultural policy was revised with – amongst other goals –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e. A voluntary agri-environmental scheme to promote integrated production (IP) was introduced. In 1999 the IP standards were integrated in cross compliance requirements and termed Proof of Ecological Performance (PEP). W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olicy in terms of reducing diffuse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pollution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We combined monitoring schemes covering the reference period from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IP/PEP (1990–1992) with the evaluation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in selected case-study areas. The evaluation showed an overall reduction of diffuse N and P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even though some goals were not reached. Nitrate leaching declined, but only a 3–4 mg L−1 reduction was observed rather than the intended decrease of 5 mg L−1. The P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from agriculture decreased by only 10–30% instead of 50%. The intended reduction of the nitrogen surplus of Swiss agriculture by 33% was not attained, but the P surplus of Swiss agriculture was more than halved. IP/PEP practices that improved N and P management included reduced N and P fertiliser inputs and pig and poultry feedstuffs with reduced N and P contents, both of which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requirement of equilibrated farm nutrient balances, as well as increased use of cover cropping and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相似文献   
898.
草酸、甲酸和乙酸是催化湿式氧化过程3种最主要的小分子羧酸类中间产物.比较了ZnFe0.25Al1.75O4催化剂降解这3种物质时的催化活性和铁离子溶出量的大小.160℃下草酸是唯一可被完全降解的物质,降解过程中铁溶出量高达9.5 mg·L-1;而甲酸和乙酸对铁离子稳定性影响很小.由于草酸具有很强的酸性和还原性,铁溶出量在氮气气氛中比在氧气气氛中大.ZnFe0.25Al1.75O4催化剂对水杨酸也具有很高的降解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9.
摘要:以河北邯郸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影响溶出液中重金属浓度,背景值越高,在动态淋滤过程中析出重金属的浓度越高;②淋滤前期阶段,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液浓度较大,随着淋滤时间的增加,浓度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因此可以得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淋滤前期;③溶出液中只有Cu元素的浓度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并且溶出液呈弱酸性,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00.
不同环境材料对Pb、Cd污染土壤的淋溶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探索环境材料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材料(腐植酸HA、高分子材料SAP、粉煤灰FM及沸石FS)对污染土壤(单一Pb污染土壤、单一Cd污染土壤和Pb-Cd复合污染土壤)中铅(Pb)、镉(Cd)的淋溶效应。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环境材料处理的淋出液pH值呈现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趋势,均为弱碱性。添加FM和复合N1(HA+SAP+FM+FS)、N2(HA+SAP+FM)处理淋出液的电导率(EC)明显高于其他。FM和复合N1、N2对单一Pb污染土壤中Pb达到显著固定作用;单一Cd污染土壤中,添加单一SAP处理所淋溶出的Cd量小于CK(未加任何环境材料),淋溶出的Cd量为CK的63.68%,对Cd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Pd-Cd复合污染土壤中,HA对Pb达到显著固定作用,淋出Pb量仅为CK的40.6%。SAP及复合N3对Cd的固定作用明显,淋溶出的Cd量分别为CK的55.32%、78.13%。可见,采用的环境材料对重金属淋溶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