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32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庐山春季降水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庐山春季降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庐山大气中SO2、NOX、NH3、HNO3浓度较低;降水酸化严重,所采样品的pH值全部小于5.6,最小pH值为3.71,平均pH值为4.26,降水中主要酸性物质是硫酸,而硝酸则占次要地位;云雾水组成高于降水,且酸度强于降水;对不同相态降水的比较表明,固相降水组成比雨水高2~6倍,但Ph值比雨水高0.6倍。根据研究结果推测,降水酸化是局地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与酸性物质长距离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2.
顾梦琪  尹启东  刘爱科  吴光学 《环境科学》2018,39(12):5550-5557
偶氮染料是一种具有稳定化学结构的活性染料,排放至环境中会损害人体健康和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利用水解酸化/AO组合工艺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RR2)的印染废水,重点考察了色度去除和脱氮性能.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色度、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1. 0%、92. 2%和83. 5%.水解酸化反应器中主要偶氮染料降解菌为Desulfovibrio; AO反应器中硝化菌主要为Nitrospira,反硝化菌为Thauera和Dechloromonas.水解酸化温度从25℃提高至35℃,色度去除率提高141. 2%; 25℃时COD浓度从200 mg·L~(-1)提高至800 mg·L~(-1),色度去除率提高208. 9%. AO反应器出现亚硝酸盐积累现象,亚硝化率为73. 8%.染料RR2对硝化没有抑制作用,而苯胺会抑制硝化;当苯胺浓度超过6mg·L~(-1)时,氨氮氧化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233.
王学华  黄勇  王浩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521-1525
根据印染废水的特点和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从适用性、与其他工艺的衔接、工程造价、运行费用及水解效果等方面对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和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在适用性和工程造价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对印染废水中COD、SS和色度去除率能够分别达到50%、73%和75%,明显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且UASB水解酸化反应器每降解1 kg COD所需电量为(0.23±0.05)kW·h,优于填料式水解酸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234.
水解酸化-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大蒜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解酸化-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大蒜废水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进水ρ(COD)=800~1 000 mg/L,ρ(BOD5)=300~500 mg/L,ρ(SS)=200~300 mg/L,时,出水ρ(COD)、ρ(BOD5)、ρ(SS)分别为56,19,22 mg/L。系统出水达到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35.
水解酸化工艺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水解酸化工艺特点,从酸化率、酸化水平、酸化速率等7个指标综合建立了水解酸化工艺效果评价体系,并采用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考察了其实际应用。研究表明,水解酸化工艺是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预处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工艺效果评价体系,将会推动该工艺的高效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36.
柳州地区各种红壤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SMB)、多层模型PROFILE和基于植物响应标准计算柳州红壤各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并建立了系统完整地收集、测量与估算模型所需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柳州红壤各土种的硫沉降临界负荷为0.50-1.80keq·hm-2·a-1,为保护95%的土壤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壤的潜在酸度、酸度和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8keq·hm-2·a-1、1.9keq·hm-2·a-1<  相似文献   
237.
厌氧酸化在焦化废水脱氮和毒性削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法和缺氧-好氧(A/O)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比较了二者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毒性大于0.19mg/L氯化汞的毒性.其毒性削减与有机氮去除有一定关系,厌氧酸化在提高废水有机氮去除率和降低废水的毒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废水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毒性大大降低,当HRT为37.9h时,出水对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可达96.8%,其毒性相当于0.023mg/L氯化汞的毒性.  相似文献   
238.
唐舒庭  肖盛柏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5,46(2):1107-1117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基本结构功能单元,对土壤理化性质起着重要调控作用.酸化影响土壤的团聚过程,从而对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的分配与形态和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探讨了不同酸化程度黄壤和紫色土的团聚体组成特征、重金属镉(Cd)和铅(Pb)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和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酸化降低了土壤大团聚体(>2 mm)的质量分数,未酸化土壤比酸化土壤高出约5%~15%.黄壤和紫色土中大团聚体对重金属总量的贡献最大,贡献因子在0.31~0.47之间;黄壤中均以小团聚体(0.25~1 mm)和微团聚体(<0.25 mm)的Cd、Pb含量最高,而酸化后的紫色土则以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外源Pb、Cd进入土壤后,在团聚体中的分配主要受团聚体质量分数的制约.在土壤酸化程度较高时,土壤团聚体粒径越小其重金属释放的风险越高;而土壤未酸化时,大团聚体重金属释放风险更高.酸化驱动土壤原生矿物风化、铁氧化物和有机质淋失,从而导致的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性质变化是制约Pb、Cd形态分配与有效性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协同治理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39.
肖盛柏  徐焰  唐舒庭  崔浩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25,46(3):1762-1773
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时空替代法,采集不同酸化程度的黄壤和紫色土,分析酸化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性质的影响,探索砷(As)在不同酸化程度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赋存形态和有效性,揭示制约土壤As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结果表明,总As在各团聚体中的分配受到其质量分数显著正向影响,质量分数越大总As分配越多. 土壤酸化破坏团聚体结构使大团聚体S1(>2 mm)质量分数下降5~15个百分点,导致无定形铁含量上升2~7倍,进而使S1总As分配量下降. 有效As受到非专性/专性吸附态砷(F1和F2)正向调控(F1+F2相关系数0.76),受到残渣态砷(F5)反向影响(相关系数为-0.89). 土壤酸化使外源As进入土壤后F1与F2占比显著下降,导致ω(有效As)由6.71~15.37 mg·kg-1下降到2.36~9.26 mg·kg-1,S1和微团聚体S4(<0.25 mm)中外源有效As含量最高,同时外源有效As还受到有机质反向影响(相关系数-0.72),有效磷和CEC的正向调控(系数0.40和0.52). 制约不同粒径团聚体中As有效性的土壤性质因素存在差异,S2(1~2 mm)、S3(0.25~1 mm)和S4这3种团聚体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无定形铁从而降低As有效性,S3外源有效As受到CEC影响不显著,但所有团聚体外源添加As后有效As都受到有机质、氮和钾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为土壤As有效性的精准调控与污染修复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40.
以稀土尾矿库周边湿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无污染的黄河湿地作为对照样地,在不同深度上研究了总磷、水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整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底层,水解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全磷>水解氮>速效钾。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土壤养分表现为有机质最优,全磷和水解氮次之,速效钾最差,耕作层土壤养分高于底层。研究明确了稀土尾矿库周边湿地土壤的垂直分布状况,对当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