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00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681.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as developed to quantify the normalized membrane flux dynamics during the filtration period and fitted the results well.  相似文献   
682.
我国餐饮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餐饮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分析和比较了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技术、混凝法和电化学法的优缺点。指出组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将是解决我国餐饮废水污染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对今后我国餐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3.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composite membrane,namely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glass fiber(PGF) composite membrane,was prepared and reinforced by interfacial ultraviolet(UV)-grafting copolymerization to improve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membrane layer and the glass fiber.The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between inorganic–organic interfaces is a chemical cross-linking reaction that depends on the functionalized glass fiber with silane coupling(KH570) as the initiator and the polymer solution with acrylamide monomer(AM) as the grafting block.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TIR-ATR) spectra and the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 picture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glass fiber and polymer matrix confirmed that the AM was graf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glass fiber fabric and that the grafting polymer was successfully embedded in the membrane matrix.The formation mechanisms,permeation,and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of the PGF composite membrane were measu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AM in the doping solu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fting composite membrane improve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and the peeling strength was improved by 32.6% for PGF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an AM concentration at 2 wt.%.  相似文献   
684.
聚醚砜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纳滤膜材料,具有耐热、耐压、耐燃、耐辐射、抗酸、抗氧化、抗溶剂、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重点介绍了相转化法、共混法、荷电法、复合法等聚醚砜纳滤膜制备方法,以及表面涂覆、材料共混等物理改性方法和膜材料本体改性、膜表面接枝改性等化学改性方法,阐述研究现状,并予以评价,同时提出探索新的制膜及改性方法,降低膜成本,提高制膜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是聚醚砜纳滤膜制备及改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85.
海水养殖循环水高盐分和波动的低碳氮比造成水处理困难和亚硝酸盐累积,影响循环水处理利用,其排放造成受纳海域生态环境破坏.本研究采用混合营养型钝顶螺旋藻结合膜光合反应器(MPBR)考察碳氮比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碳、氮、磷一体化去除效率及藻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碳氮比为5时,钝顶螺旋藻可实现碳、氮、磷高效一体化去除,出水COD低于20 mg·L-1,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一级标准,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二级标准.提高碳氮比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油脂累积和氮磷的去除,碳氮比为1~10时藻体内油脂含量由14.9%增到19.3%.钝顶螺旋藻膜光合反应器(MPBR)运行数据表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和无纺布生物膜均可高效稳定地截留微藻,稳定运行期出水COD、总氮和总磷浓度均满足《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二级标准,且均无亚硝酸盐累积.无纺布生物膜光合反应器COD去除效率(93.2%)和藻体的多糖含量(98.1 mg·g-1)显著高于PVDF膜反应器(85.2%和70.4 mg·g-1),膜通量也较低,膜污染较轻.本研究中钝顶螺旋藻结合无纺布动态生物MPBR不仅实现了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的碳、氮、磷同步去除,无亚硝酸盐累积,并可稳定收获生物质资源,为海水养殖循环水高效、安全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6.
侯娟  邵嘉慧  何义亮 《环境科学》2010,31(6):1518-1524
以Aldrich 腐殖酸溶液为水样,研究比较了溶液环境(pH值、离子强度和钙离子)对荷电改性再生纤维素超滤膜和传统中性未改性再生纤维素超滤膜过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pH值主要通过质子化作用影响荷电膜以及腐殖酸分子的荷电量,进而影响荷电超滤过程.溶液pH值从7.5下降到3.5时,荷电超滤膜对腐殖酸的截留率从92%减少到79%,超滤4 h时,膜通量下降从26%增加到36%.②离子强度的改变是通过影响腐殖酸分子的物化性质和静电屏蔽作用来影响超滤过程的.当溶液离子强度为0、 3和100 mmol/L时,初始截留率依次降低,分别为92%、 87%和48%,超滤4 h时,荷电超滤膜的通量下降依次增加,分别为26%、 35%和63%.③Ca2+浓度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静电屏蔽作用、Ca2+的架桥作用以及滤饼层的压实性等各方面的影响.④pH值、离子强度和钙离子对中性超滤膜过滤行为的影响趋势与荷电超滤膜相似,但其影响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果对荷电超滤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环境条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87.
超滤法处理阴极电泳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用荷正电的CM1中空纤维膜处理阴极电泳漆的研究,探讨了漆液循环速度、操作温度、操作压力、漆液浓度、运行时间等对膜传输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清洗对膜性能恢复的效果。实验证明,漆液中的固体份全部被截留,透过液清澈透明,在压力0.130MPa,漆液流量200—300ml/s,漆液温度30℃条件下,透过液通量可稳定在2.5—3.5ml/cm~2·h。  相似文献   
688.
刘萍  张吉强 《环境工程》2016,34(12):28-31
为了解固定化溶藻菌对藻类污染水源的治理效果,模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将溶藻细菌RZ14菌株固定于膜组件,通过膜自生功能形成溶藻菌生物膜。采集水华水体作为进水水样,对水体中叶绿素a、有机质、氨氮及总磷变化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结合DMBR工艺,投加溶藻菌RZ14菌株后,叶绿素a含量低于0.05mg/L,去除率接近100%,COD及BOD5去除率分别为50.08%和71.24%,氨氮及总磷去除率分别为70.73%和86.79%。将溶藻菌投加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能快速消除水华现象,改善水质污染状况,对藻类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89.
本实验装置原水为大庆油田采出水,经过0.1μm聚四氟乙烯膜处理后要求达到SS≤1.0 mg/L、粒径中值≤1μm和0il≤5.0 mg/L的标准,然后再回注。实验结果表明:在预处理出水稳定在0il≤15.0 mg/L、SS≤5.0 mg/L、粒径中值≤3μm条件下,该水质作为膜系统的进水时,膜的出水水质中粒径中值不达标,SS和oil含量能达到设计要求。在预处理出水水质超出设计范围时,膜的出水水质中SS超标,而oil和粒径中值能达标。  相似文献   
690.
将粉末活性炭(PAC)技术与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相结合,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在HRT为8.5h,MLSS为4500mg/L,平均温度为32℃条件下,PAC-DMBR较单一的DMBR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3%和3.3%,且PAC-DMBR系统的出水浊度低达0.99N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