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29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802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260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垃圾反应床+芦苇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串联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并探讨了湿地中芦苇生长和对渗滤液中总氮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 在进水负荷为0.1 m3/(m2·d)的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运行,陈垃圾反应床与芦苇人工湿地对陈年渗滤液中COD、氨氮、总氮及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0.3%、95.0%、79.3%和99.8%。通过对人工湿地中芦苇的分析表明,芦苇在6—8月份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其氮含量增加较快,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底,植株总含氮量可以达到28.5 g/m2。此时收割芦苇可从湿地中最大限度除氮。如能增加芦苇种植密度,陈垃圾床与芦苇湿地串联处理渗滤液污染物以及深度去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垃圾沥滤液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中温条件下,当COD浓度为55 000 mg/L左右,有机容积负荷(OLR)为22.8 kg COD/(m3.d)时,EGSB对垃圾沥滤液具有较好的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4.2%。当进水COD为72 000 mg/L左右时,为保证反应器的稳定运行,OLR应降低至18.2 kg COD/(m3.d),此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8%左右,出水COD平均为9 103 mg/L。垃圾沥滤液和EGSB处理出水均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其中<4 kDa的有机物分别占76.5%和74.4%。EGSB对整个分子量区间的溶解性有机物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处理效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强化混凝-光电氧化组合工艺对北京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考察了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和结构在本工艺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时投加Ca(OH)2、Fe2(SO4)3和PAM混凝后,COD去除率为28.00%,含量由4 700 mg/L降低到3 384 mg/L;同时投加KMnO4、Fe2(SO4)3和PAM进行二次混凝,COD去除率为60.20%,含量为1 870 mg/L;混凝后水样在电流密度为400A/m2,经3 h光电氧化后,COD去除率为86.20%,含量为650 mg/L。本工艺将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中部分大分子量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量有机物;光电氧化后,有机物结构被迅速破坏。  相似文献   
994.
王涛  陈二满  陈峰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525-3528
为了对慢滤池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基本参数进行研究,实验采用改良的小试规模的慢滤池模型,处理来自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后期年龄段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重点考察活性炭粉末添加层的厚度、细粗滤料配比以及滤料层上部水层的高度等诸多因素对系统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垃圾渗滤液经过预处理进入慢滤池系统之后,此时调节细粗滤料配比例为2,水层高度为30 cm,活性炭粉末添加层厚度为1 cm,使得系统对各种污染的整体去除效果较好。此时,氨氮、总磷、浊度、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75%、65%、90%、97%和81%。  相似文献   
995.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蒸发浓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因水质复杂,NH3-N、COD和电解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一种难处理有机废水。采用负压蒸发浓缩法对渗滤液及电絮凝预处理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查了浓缩比、pH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絮凝预处理不能改变渗滤液中COD、NH3-N的蒸发去除规律,即蒸发处理过程中,蒸发冷凝液中COD在蒸发前期和后期含量较高,蒸发中期较低;而NH3-N含量在蒸发处理前期较高,中后期含量较低。pH对蒸发处理影响较大,在酸性pH下COD去除率较低,但NH3-N去除率较高,可达95%以上,而在中碱性pH下,COD去除率增高,NH3-N去除率降低。渗滤液及电絮凝预处理渗滤液的一次蒸发冷凝液,经过二次蒸发处理后,冷凝液中COD和NH3-N含量均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即分别低于100 mg/L和15 mg/L。  相似文献   
996.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生化出水是一种高盐,且含腐殖酸类和水溶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复杂废水.本研究提出了采用Ca(OH)2预处理,并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的新工艺路线,对工艺参数和催化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OH)2可以有效地预处理去除生化出水中的腐殖酸类大分子有机物,当其用量为12 g/L时,可使COD的去除率达到70%~75%.Ca(OH)2可强化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预处理废水中剩余的难降解小分子有机物,其机理可能是及时去除了反应体系中生成的碳酸根离子,其适宜用量为2 g/L废水.当搅拌转速小于600 r/min,进口气相中臭氧浓度小于66.24 mg/L时,增大反应体系搅拌强度和进口臭氧浓度可以强化废水COD的去除速率.该工艺在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实验主张将餐厨固体垃圾和餐厨废水分开处理,并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餐厨废水和堆肥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调节不同的有机负荷,分析其生物产电的潜力和处理效率。对于餐厨废水而言,3 000 mg/L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浓度,输出电压最高,始终维持在0.5 V以上;高于此浓度时电压输出特性与底物浓度呈现反相关,输出电压略低于0.5 V。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分析等也都表明3 000 mg/L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浓度。而且在各种浓度下经MFC处理后的餐厨废水去除率均在90%左右,出水COD均低于400 mg/L。至于堆肥渗滤液,虽然在产电性能、去除效果上较餐厨废水稍差一些,但整体上与餐厨废水呈现出相似的规律。以上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中的废水可以通过MFC有效的去除和实现能量的回收。  相似文献   
998.
考察了SBR-混凝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不同分子量区间物质及组分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物(Hy I)的去除效果,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对处理过程中DOM各组分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表观分子量为2 000~4 000及2 000的DOM去除率分别为89.3%和72.1%;对渗滤液DOM组分HA、FA和Hy I的去除率分别为-52.0%、73.1%和77.1%。红外光谱显示,DOM各组分都含有醇、羧酸、脂等多种有机物,SBR对糖、醇、羧酸等去除效果较好,而混凝对脂肪族及芳香族化合物去除效果较好;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DOM各组分荧光峰强度及复杂化程度明显降低,且SBR工艺对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去除效果较好,混凝工艺对类腐殖酸、类富里酸等大分子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在(35±1)℃条件下,采用IC厌氧反应器对天津大港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研究了COD的去除效果、容积负荷、沼气产量和污泥的颗粒化,分析了循环比、上升流速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经60 d的启动运行后,达到300 m3/d的设计水量,进水容积负荷达到17.7 kg COD/(m3·d),水力停留时间3.7d,COD去除率高于80%,出水挥发酸(VFA)低于l 500 mg/L,平均每去除1 kg COD产沼气0.42 m3,适宜的上升流速和循环比为2.0 ~5.0 m/h、8∶1 ~20∶1.启动结束后,厌氧消化污泥明显出现颗粒化,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达到了67.5 ~ 96.0 m/h,0.3~1.0 mm的颗粒污泥量占有74%.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工频电磁场理论研究了高压输电线路下方的电磁环境问题。工频电磁环境主要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四个方面。对导线布置形式、避雷线、不平衡负载等影响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工频电场的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降低线路下方工频电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