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7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15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14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81.
为理解人工林土壤磷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随降水格局的变化,研究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四川盆地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在旱季早期、旱季末期、雨季早期、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5个关键时期的输入、淋溶输出和截留过程.通过连续采样,分析了水溶性全磷(TDP)、水溶性有机磷(DOP)和溶解性反应磷(DRP).研究结果表明,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对TDP的截留量别为2.65和0.84 kg·hm-2·a-1,土壤TDP淋溶输出量分别为1.10和3.23 kg·hm-2·a-1,其中,截留和淋失的土壤DOP占TDP的84%以上.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的磷截留和淋溶输出过程主要集中于旱季早期、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并且两地土壤DOP和TDP的淋溶输出量及桢楠林土壤DOP和DRP的截留量都随这3个时期呈显著增加趋势,马尾松林土壤DRP的截留量随5个时期呈递减趋势,且雨季早期的土壤DOP的截留量为-0.46 kg·hm-2,表现为净流失.桢楠人工林土壤在雨季中期和雨季末期的DRP也表现为净流失.桢楠林土壤DRP的输入量和截留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输出量与降水量不相关.马尾松林土壤DOP和DRP的输入量、土壤DOP的截留量和土壤DRP的输出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桢楠和马尾松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和截留量与对应磷组分的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马尾松林土壤DOP的截留量与DOP的输入量不相关.由此可见,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磷的淋溶输出形式以DOP为主,主要发生在旱季和雨季早期.  相似文献   
782.
制备催化剂Cu-Fe-Co-Ni-Ce/γAl2O3,开展污泥催化湿式氧化处理的实验研究。在温度180℃、搅拌转速600 r/min、常温当量氧分压1.0 MPa、催化剂添加量8.0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90 min的污泥COD去除率可达72.6%,Cu2+溶出量为19.2 mg/L;反应30 min,污泥固相中95.5%的有机物消解,30 min沉降比从94.4%降至8.4%,抽虑后含水率可下降至59.2%,体积减量94.4%。此外,污泥的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工艺具有一定的资源化前景。  相似文献   
783.
以广州市楼顶降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总量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化学提取法(DWLP、TCLP)和多级化学提取法(SEP)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样品中96%以上颗粒小于100μm,其中10μm和2.5μm以下颗粒分别占33%和11%。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很高,Cu、Pb、Z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2.43、1033.81、830.32和5.80mg/kg,是广东省环境土壤背景值的17~64倍。单一提取法中,TCLP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DWLP,表明pH值是影响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SEP法结果显示,Zn和Cd的生物可利用态比例远高于Cu和Pb。经DWLP和TCLP法提取后,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总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物可利用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通过综合分析,发现SEP此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评价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4.
在不同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对辽宁葫芦岛地区钼尾矿进行钼分级静态浸出实验,探讨其浸出特征和机理。研究表明,钼浸出率受酸碱度和温度影响。碱性和中性条件下,以MoS2和MoO3转化为可溶态MoO42-为主要机理,可交换态脱附为辅。酸性条件下,部分酸可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释放可溶性钼(如MoO42-)为主要机理。温度对浸出有重要影响,碱性条件下,40℃浸出的钼量少于20℃浸出钼量,中性和酸性条件下,40℃浸出的钼量高于20℃浸出钼量。钼尾矿浸出钼量随浸出级数衰减。  相似文献   
785.
In 1993 the Swiss agricultural policy was revised with – amongst other goals –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e. A voluntary agri-environmental scheme to promote integrated production (IP) was introduced. In 1999 the IP standards were integrated in cross compliance requirements and termed Proof of Ecological Performance (PEP). W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olicy in terms of reducing diffuse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pollution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We combined monitoring schemes covering the reference period from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IP/PEP (1990–1992) with the evaluation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in selected case-study areas. The evaluation showed an overall reduction of diffuse N and P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e even though some goals were not reached. Nitrate leaching declined, but only a 3–4 mg L−1 reduction was observed rather than the intended decrease of 5 mg L−1. The P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from agriculture decreased by only 10–30% instead of 50%. The intended reduction of the nitrogen surplus of Swiss agriculture by 33% was not attained, but the P surplus of Swiss agriculture was more than halved. IP/PEP practices that improved N and P management included reduced N and P fertiliser inputs and pig and poultry feedstuffs with reduced N and P contents, both of which are a consequence of the requirement of equilibrated farm nutrient balances, as well as increased use of cover cropping and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systems.  相似文献   
786.
采用有机溶剂浸取法从烟草废弃物中提取茄尼醇,对萃取溶剂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作溶剂,提取时间3h,温度35℃为提取茄尼醇较适宜的条件,茄尼醇提取率达2.8%,溶剂回收率为68.6%。  相似文献   
787.
浅谈湿法炼锌工艺的浸出渣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斌  王伟涛 《四川环境》2007,26(2):105-108
湿法炼锌已占据世界炼锌总量的80%以上,是世界炼锌生产的发展方向,而湿法炼锌中产出的锌浸出渣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成为该类项目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锌浸出渣的产生、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环节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作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防止锌浸出渣处理过程产生污染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8.
模型化研究pH对垃圾焚烧飞灰金属浸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浸出液pH是影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金属浸出的主要因素.通过比较pH变化浸出测试和Visual MINTEQ模拟结果,研究了浸出液pH对飞灰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酸性条件下(Cd、Zn、Ni:pH<8;Pb、Cu、Cr:pH<6;Al:pH<4),金属会随pH降低而大量溶出;两性金属Pb和Zn,在强碱性条件时浸出浓度亦会增加,pH=12.5时可分别达42和2.4 mg·L-1.飞灰中金属的pH相关浸出行为可通过Visual MINTEQ模型很好地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浸出液pH的变化会改变金属在浸出体系中的化学形态,从而影响金属的浸出浓度;不同pH下Pb、Zn、Cu、Ca和Al的化学形态和浸出行为主要由溶解/沉淀平衡决定,吸附作用对其影响不大;在酸性至中性pH条件下,飞灰中HFO会吸附Cd、Cr和Ni而降低其溶解度,但在碱性条件下这些重金属的浸出又转而由溶解/沉淀平衡控制.  相似文献   
789.
初始pH值、液固比对某焚烧炉灰重金属渗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煤和垃圾混烧流化床焚烧炉的一种灰样品进行了TCLP试验 ,研究了初始渗滤液pH值变化以及液固比变化对该灰中重金属渗滤特性的影响 .在初始渗滤液pH =6之前 ,渗滤后溶液的pH值升高迅速 ,pH =6之后 ,趋势缓慢 .试验结果表明灰中重金属极易在酸性环境中渗滤 .随着初始渗滤液液固比的增大 ,渗滤后溶液的pH值下降 ,渗滤液中的重金属浓度上升 ,灰中的重金属随液固比的增大不断滤出直至饱和状态 .  相似文献   
790.
黄旗海HJC剖面是氧同位素三阶段晚期(MIS3a)与现代间冰期的堆积,包括深湖相、浅湖相、冲洪积相与风成沉积。为研究各沉积相湖泊碳酸盐沉积中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对沉积物用醋酸溶液进行了选择性化学淋溶,并分析了淋溶液的元素组成。结果显示:淋溶实验较好地揭示了各沉积相的环境特点,对早、中全新世环境变化有敏感的响应;湖泊自生碳酸盐过程存在自身的元素组合特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外源组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