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砂姜黑土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固碳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蒙城砂姜黑土4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氮肥水平条件下砂姜黑土耕层土壤容重、有机质组分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的相关性以及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固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S)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不同施氮水平间,秸秆移除的土壤容重在1.24~1.31 g·cm-3之间,而秸秆还田在1.14~1.20 g·cm-3范围内,后者较前者下降2.50%~9.20%(p〈0.05),其中以秸秆还田配施N5(S+N 720kg·hm-2)处理的降幅最高。S较秸秆移除(R)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TOM)和活性有机质(LOM)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38%~10.61%(p〈0.05)和9.10%~44.74%(p〈0.05),其中分别以配施N2(N 450 kg·hm-2)、N3(N 540 kg·hm-2)水平的幅度最高。相同施氮条件下,碳库管理指数(CPMI)S较R高出2.42%~87.68%(p〈0.0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较秸秆还田不施氮肥显著提高了CPMI,提高幅度分别为41.71%、38.17%、74.62%、48.84%和48.86%(p〈0.05),并以配施N3处理的为最高,较N1(N 360 kg·hm-2)、N2、N4(N 630 kg·hm-2)和N5高出23.22%、26.38%、17.33%和17.31%(p〈0.0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CPMI较R+N0依次高出2.42%、45.14%、41.51%、78.85%、52.44%和52.46%(p〈0.01);秸秆移除各氮肥水平间的CPMI无显著差异。根据等质量土壤计算方法,等质量土壤为2615 Mg·hm-2(0~20 cm),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增加了耕层等质量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范围为6.58%~14.83%;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较不施氮肥显著高出10.29%~16.35%(p〈0.05),较R+N0高出25.99%~32.91%(p〈0.01),均以配施N4水平的增幅最高;S+N0较R+N0提高14.23%(p〈0.05)。相关分析表明,SOM和LOM含量均随土壤容重的减小而增加,相关系数为0.5540和0.7575,分别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由  相似文献   
152.
石灰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灰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石灰对煤泥水的混凝作用不是补给了OH-,而是提供了大量的Ca2+,Ca2+通过压缩双电层,破坏了煤泥颗粒的稳定性从而使煤泥颗粒发生凝聚,OH-和Ca(OH)2对煤泥水的混凝不直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简述了石灰生产系统中粉尘产生的原因,着重介绍了布袋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了粉尘给职工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4.
化学物添加控制湖泊内源磷负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太湖五里湖湖水和未受破坏原柱状沉积物样组成的系统进行投加生石灰、铁盐和铝盐的湖水脱磷效果的实验室研究。分别一次性向各柱状样上覆水体中投加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铝盐、钙盐和铁盐溶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化学物的添加均能使实验上覆水体中总磷质量浓度大幅度降低,并且随着投加的生石灰、铁盐和铝盐的量的增加,上覆水体中总磷的质量浓度下降幅度越大,水体中总磷的去除率越高,同时这3种化学物的添加对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利用水泥窑尾的高温废气干化污泥是处理污泥且节约能源的新方法。为了模拟窑尾废气干化污泥的生产工艺,试验对污泥与石灰共热干化,研究了石灰(CaO)在污泥热干化过程中作用,可提高污泥的干化速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及提高干化污泥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当石灰掺量质量百分含量达到10%时,250℃下污泥干化速率同比提高了19.6%;释放的H2S气体减少了95.1%;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减少了77.87%。  相似文献   
156.
The removal of the natural organic matter present in coffee processing wastewater through chemical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an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 had been stud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moval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using commercial flocculants and UV/H202, UV/O3 and UV/H2O2/O3 processes was determined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For each of these processes, different operational conditions were explored to optimiz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offee wastewater. Coffee wastewater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low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he outcomes of coffee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and photodegradation processe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reduction of COD, color, and turbidity. It was found that a reduction in COD of 67% could be realized when the coffee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chemical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with lime and coagulant T-1. When coffee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UV/H2O2, a COD reduction of 86% was achieved, although only after prolonged UV irradiation. Of the thre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considered, UV/H2O2, UV/O3 and UV/H2O2/O3, we found that the treatment with UV/H2O2/O3 was the most effective, with an efficiency of color, turbidity and further COD removal of 87%, when applied to the flocculated coffee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57.
探索了污泥添加石灰后在常温及热干燥下恶臭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污泥的VOCs中含有25种化合物,SVOC含有14种化合物,绝大部分是恶臭化合物。在污泥中添加10%的生石灰高效混合后,污泥中还原性硫化物的浓度持续升高,NH3释放速率也急剧上升,但CO2和ATP急剧下降,300℃下干燥,原泥共挥发出32种恶臭物质,添加石灰后共挥发出36种恶臭物质,25种恶臭物质浓度均有增加,添加石灰对污泥的致臭集团没有改变。导致恶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生的碱性环境促进了污泥氮的氨化过程,也促进了污泥中不稳定的含硫化合物挥发。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砂浆黑土区小麦-大豆轮作制地不同施肥模式的杂草土壤种子库(0~15 cm)进行调查,分析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多样性等特征,探讨施肥模式与群落演替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模式显著影响着土壤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多样性、群落演替速率。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8种,隶属于11科,且各处理优势种组成差异明显。种子库密度按NPK〉NP〉NK〉CK〉PK顺序依次递减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处理物种组成不同,种数按CK〉NPK〉PK=NK〉NP顺序依次递减,群落均匀度指数按NP〉CK〉NK〉PK〉NPK顺序依次递减且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按CK〉NP〉NK〉PK〉NPK顺序依次递减,群落优势度指数按NPK〉PK=NK〉CK〉NP顺序依次递减。我们初步认为适应与竞争机制影响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的差异;施肥模式间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种变化尤为突出,引起均匀度的改变,导致施肥模式下土壤种子库多样性的差异。Whittaker指数按CK〈NPK〈PK=NK〈NP顺序依次增大,表明土壤种子库的群落演替速率依次加快,说明长期平衡施肥模式(NPK)对土壤种子库群落的影响明显小于PK、NP、NK施肥处理,群落结构较PK、NP、NK施肥处理更稳定。气候、取样时间、除草剂等因素导致年际间、种植季间的杂草土壤种子库特征差异明显。本研究认为长期平衡施肥既有利于作物的优质高产,也有利于农田土壤种子库群落的稳定,是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59.
广西刁江流域Cd和Pb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海泡石、石灰和磷酸盐对广西刁江流域Cd和Pb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并通过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探讨不同钝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钝化剂可显著提高稻谷和秸秆产量,最大增产率分别可达25.4%和28.3%,其中海泡石与磷酸盐复配处理增产效果最佳。施用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水稻糙米Cd和Pb含量最大降幅可达65.12%和61.86%;钝化剂复配处理对水稻地上部Cd和Pb含量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处理,其中海泡石和磷酸盐或石灰复配处理糙米cd含量符合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不同钝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TCLP(毒性特性浸出程序)提取态cd和Pb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28.86%和45.60%,其中钝化剂复配处理对土壤TCLP提取态重金属的抑制效果优于单一钝化处理。总体而言,海泡石与磷酸盐复配处理对广西刁江流域重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钝化修复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60.
钙基湿法烟气脱硫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综合性能优越的旋流板塔为脱硫塔,研究了钙基湿法烟气脱硫的主要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这些参数包括吸收剂、浆液pH值、气流量G、液流量L与气流量G同时增减等;由实验结果得出上要参数对脱硫率影响的回归关联式.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为工业装置的设计、操作和运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