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623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573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cid mine water from in situ chemical leaching of uranium (Straz pod Ralskem, Czech Republic) was treated in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s by zero-valent iron nanoparticles (nZVI). For the first time, nZVI were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real acid water system containing the miscellaneous mixture of pollutants, where the various removal mechanisms occur simultaneously. Toxicity of the treated saline acid water is caused by major contaminants represented by aluminum and sulphates in a high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by microcontaminants like As, Be, Cd, Cr, Cu, Ni, U, V, and Zn. Laboratory batch experiments prov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monitored pollutants due to an increase in pH and a decrease in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related to an application of nZVI. The assumed mechanisms of contaminants removal include precipitation of cations in a lower oxidation state,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a simple pH increase and co-precipitation with the formed iron oxyhydroxides. The possibility to control the reaction kinetics through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stabilizing shell (polymer vs. FeO nanolayer) is discussed 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aspect.  相似文献   
92.
重金属元素在冻土与融土中迁移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寒区经济的发展,冻土地区的矿山开采活动不断加剧,随之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冻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针对此问题,室内模拟了尾矿矿渣在冻土与融土中的填埋及其对填埋场周边土体的影响,通过检测填埋场各处土壤的温度、含水量以及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温度和水分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影响很大.土壤温度越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越慢;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重金属元素均随着水分从土体的暖端向冷端迁徙并聚集于冻结锋面.重金属元素在冻土中的迁移比融土中慢,表明冻土环境不利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在土壤质地、温度和含水量等相同的情况下,Zn的迁移性较强,Pb和Cu的迁移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3.
区域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的宏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煤矿安全状况进行宏观预测,提出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标征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对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率、大型煤矿产量比例、原煤全员效率指标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综合预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实例计算证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输入数据少、建模简单、计算快捷等优点;客观地反映出区域性的煤矿安全状况;该模型可进行煤矿安全的短期预测,并为制定煤矿安全控制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矿井本质安全化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事故致因理论,基于对事故致因要素的有效控制,阐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提出矿井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探讨并构架了促进矿井本质安全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就加大安全投入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支持、设置合理安全管理机构与配备足够安全技术人员的组织支持,以及以工会为代表的内部群众监督的监督保障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方法保障等促进本质安全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讨,认为完善的安全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能有效地促进矿井本质安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95.
金竹山土朱煤矿开采地表沉降规律与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金竹山矿业公司土朱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依据采动理论的裂缝垂直分带模型,分析地表沉降和塌陷的机理;提出在采煤活动阶段应进行地表实际位移观测,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地面沉降曲线,以确保地面人类活动的安全;在采煤活动后阶段则实施灰色预测地面沉降,即通过采煤活动阶段的地表实际观测数据为历史原始数据序列,建立灰色Logistic模型;并对采煤活动后阶段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精度检验表明:灰色Logistic模型预测精度高,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可减少地面沉降监测经费和实时提供预警信息,以确保开采区域内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6.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并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和易发事故分析,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Matlab软件,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及各指标的权重;结合实际经验,根据安全规范构造各指标隶属度;进而根据评价集构造了梯形分布的隶属函数,并得到各指标对评价集的最终隶属度、模糊关系矩阵和综合评价矩阵;求得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状况的综合得分,进而划分安全评价等级,并提出了对应各等级的处理措施。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到重庆开县桃园联合煤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基于B/S+C/S的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介绍了安全标准化实施的关键步骤、技术特点及其在矿山的应用,通过现场调研、安全培训,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文件汇编等环节在山西某矿山建立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在局域网上运行的应用软件--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即时报警系统、安全记录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等14个子系统组成.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矿山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实现了矿山安全标准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98.
我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在对全国部分重点产煤省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煤矿劳动防护用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气压计基点法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步骤,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长广七矿通风系统阻力的测定中,通过对测定数据的整理分析,揭示了该矿通风阻力分布和风量分配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为该矿井实现通风管理的科学化和制订合理的技术改造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提高煤矿应急资源在日常的分类分级管理和在突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统一调度,把煤矿应急资源划分为人员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并且通过构建煤矿应急资源救援调度模型和建立煤矿应急资源实时监控机制,提高应急资源在突发事故或预案演练中的应急保障能力,最终实现应急资源的日常分类管理、灾时统一调度的应急联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