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篇 |
废物处理 | 35篇 |
环保管理 | 19篇 |
综合类 | 286篇 |
基础理论 | 90篇 |
污染及防治 | 88篇 |
评价与监测 | 15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白腐真菌培养条件对其产酶的影响.通过控制不同转速、投加载体等方式考察了白腐真菌的产酶情况.结果表明,在悬浮培养方式下,转速为160r/min时获得的锰过氧化物酶最高(481.6U/L),其酶活是静置、120r/min条件下培养的65倍和43倍;投加载体后,载体固定化培养获得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是悬浮培养的71倍,载体投加量对其产酶影响很大,只有当载体处于非浸没状态时才有利于酶活产生,否则酶活极低.因此,选择载体固定化—非浸没—振荡培养方式培养白腐真菌可获得更高的产酶量和酶活. 相似文献
212.
探讨了苯甲酸生产残液中锰、钴和镍的提取及分离方法。首先采用酸溶液提取残液中的金属元素;然后通过氨水沉淀法分离锰;最后使用p507萃取剂分离钴和镍。实验结果表明:当苯甲酸生产残液中锰、钴和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85 0%,0.307 1%,0.015 5%时,在硫酸浓度为2.0 mol/L、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的条件下,锰、钴和镍的提取率分别为88.59%,87.77%,86.50%;当氨水浓度为2 mol/L时,锰的沉淀率达94.24%;在平衡水相p H为4、p507萃取剂皂化率为60%、油相中p507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15%的条件下,钴萃取率达87.53%,镍萃取率仅为8.46%,钴镍分离系数为68.70。 相似文献
213.
采用二次酸浸出的方法回收镍钴湿法冶金工业污泥中的有价金属。先采用水和硫酸作为浸出剂浸出Mg和Na,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液的pH 7.5、浸出时间5 min、浸出剂体积与干污泥质量的比(ω)为10 mL/g。再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焦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进行二次酸浸,在硫酸与污泥质量比为1.3、焦亚硫酸钠与污泥质量比为0.3、ω为5 mL/g、浸出温度85℃、浸出时间2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Co、Ni、Cu、Mn和Zn的浸出率分别达92.45%、93.48%、89.52%、97.78%和94.79%。经XRD表征,浸出后污泥中未见原污泥中的矿物相,说明原污泥中的矿物几乎全部被溶解。 相似文献
214.
甲苯是最具代表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之一,是PM2.5和臭氧的前驱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损害,甲苯的去除可以有效地减轻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锰基氧化物催化燃烧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稳定性强和氧化还原性能良好等优点,成为治理甲苯的热点。用于甲苯去除的锰基催化剂的种类主要有单一锰氧化物、复合锰氧化物、负载型锰氧化物、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和整体锰氧化物五种。本文以甲苯催化氧化为目标,综述了以上五种锰基催化剂的性能和反应机理受催化剂种类、晶型、形貌、掺杂、负载等的影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5.
为考察土壤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行为,本文选取常见的根系分泌的8种有机酸(抗坏血酸、香草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水杨酸、半胱氨酸和邻苯二甲酸)和1种酚类化合物(邻苯二酚),人工合成的MnO2和5种富含氧化锰的土壤(广东徐闻的砖红壤、海南澄迈的砖红壤、云南昆明的砖红壤、浙江嵊县的红壤和江苏南京的黄棕壤),研究了有机化合物对氧化锰的还原溶解作用.结果表明,较低pH和较高温度有利于有机化合物对MnO2的还原溶解.在pH 4.5—5.5和温度5—45 ℃范围内,不同有机化合物还原溶解MnO2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邻苯二酚>半胱氨酸>抗坏血酸>香草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水杨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酚、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对土壤中氧化锰也有较强的还原溶解能力.当5种土壤比较时,徐闻砖红壤中还原溶解出的锰量最高,其次为昆明砖红壤,嵊县红壤中还原溶解出的锰量最小.当有还原性有机化合物存在时徐闻砖红壤、昆明砖红壤和澄迈砖红壤中的氧化锰容易发生还原溶解反应,增加土壤中可溶态和交换态Mn2+的含量,并可能对植物产生锰毒害. 相似文献
216.
锰砂由于其具有强氧化和吸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净水领域中,而在人工湿地中以锰砂为填料的相关研究较少.根据前期研究推测,在人工湿地的基质中加入锰砂,其能通过氧化吸附强化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而还原生成的Mn (Ⅱ)又能被土壤及根系锰氧化微生物氧化为Mn (Ⅲ/Ⅳ),进而防止Mn (Ⅱ)在水中的释放.为验证该推测,本研究探讨了加入锰砂的芦苇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强化去除能力及微生物学机制.通过比较加入和未加入锰砂(对照组)的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发现锰砂人工湿地对溶解性有机碳(DOC)、TN和冬季时期NH4+-N的去除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锰砂基质能显著提升冬季芦苇根系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对人工湿地整体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锰砂湿地强化污染物去除能力有关.本研究为人工湿地工艺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17.
本文以卡马西平(CBZ)和双氯芬酸(DCF)2种代表性有机药物作为目标污染物,嘉陵江沉积物中提取的微生物作为菌源,利用锰矿物为填料的厌氧生物滤柱探究了异化锰还原过程对CBZ和DCF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外加有机碳源(乙酸钠)和MnO2对异化锰还原去除CBZ和DCF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加乙酸钠和MnO2时,厌氧生物滤柱对10μg/L的CBZ和DCF能分别实现25.23%和32.44%的去除.其中异化锰还原贡献的去除率分别为2.81%和14.87%,而外加0.5g/L乙酸钠和25g MnO2均能提高异化锰还原过程中对CBZ的处理效果(分别提高6.35%和4.63%),但对DCF的去除无显著影响.本试验可为难降解有机药物的降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18.
为了解锰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某矿区周边174份农田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Cu、 Zn、 Pb、 Cr、 Ni、 Mn、 As和Hg)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土壤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Cu、 Zn、 Cr、 Ni、 Mn和Hg含量的均值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100%样本Zn和38.86%样本Cu均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源解析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矿业开采排放源,其次为农业活动和交通运输混合源、自然源和农业活动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Ni、 Cr、 Pb和As属于清洁水平,Hg和Cu属于轻度污染水平,Zn属于偏中度污染水平,Mn属于偏重污染水平.Cu、 Zn、 Pb、 Cr、 Ni、 Mn和As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Hg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8种重金属存在致癌风险和0~5岁儿童非致癌风险,主要贡献因子分别是Cr和Mn. 相似文献
219.
通过将MnOx负载于石英砂表面形成MnOx滤料,并以此构筑滤池,开展动态试验,考察了滤池的启动周期、污染物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表征MnOx结构变化和灭活滤料表面微生物等方法探究了MnOx滤池的污染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运行第1d滤池出水锰即可达标,运行至第9d,滤池启动完成,可实现对水中锰和氨氮的同步有效去除.滤池可稳定同步去除锰和氨氮的最大平均浓度分别为1.4和1.6mg/L,滤速为6m/h,且通过提升水中溶解氧含量可进一步增强滤池对锰和氨氮的去除效果.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滤池运行过程中, MnOx由相对密实的颗粒堆积形态逐步发展为多孔的一体化海绵状结构,其组成由ramsdellite和birnessite型MnO2,逐步发展为buserite和birnessite型MnO2,但元素组成相对较为稳定.结合滤料表面的微生物灭活实验,认为滤池稳定运行阶段,MnOx对锰的去除主要为非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220.
Increasing demands on freshwater and challenges in disposal of wastewaters encourage their use for irrigation.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of signal grass (Urochloa decumbens) with sludgewater on leaching, uptake and retention of a range of elements in two contrasting soils in columns. The grass was grown on a sandy loam and a clay soil packed in plastic columns and irrigated for 119 days with either undiluted, diluted sludgewater or tap water. The sludgewater had a pH of 6.9 and high aluminum (Al), manganese (Mn), iron (Fe), and boron (B).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leachates, above-ground plant biomass (two harvests), and soils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Sludgewater treatments increased grass biomass yield and uptake of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and magnesium (Mg) in both soils with a greater nutrient uptake from the clay than the sandy loam. The application of sludgewater increased Mn and reduced P (sandy loam only) in the leachate with no effects on Al, Fe, or B. Uptake of Al, Fe, and B was increased by sludgewater application. Even when diluted, the sludgewater increased extractable Mn, particularly in the clay soil.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irrigation of the soils with sludgewater increased Mn and B concentrations and uptake by signal grass, with no negative effects on biomass production. Leaching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s of toxic elements were minimal in the short term. Sludgewater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grow signal grass in both soils although these effects need to be evaluated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