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7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64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45篇 |
综合类 | 1026篇 |
基础理论 | 485篇 |
污染及防治 | 235篇 |
评价与监测 | 126篇 |
社会与环境 | 23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采用Fenton氧化处理含重金属剩余污泥,通过BCR法测定并分析了污泥处理过程各重金属形态的变化,重点考察了pH、H2O2投加量、H2O2/Fe2+比、温度(T)和反应时间(t)5个因素对重金属迁移及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Fenton氧化处理剩余污泥,污泥重金属形态变化显著,且受到初始pH、H2O2投加量、H2O2/Fe2+比和温度的影响,但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显示,Fenton氧化处理污泥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1、H2O2投加量12 g·L-1、H2O2/Fe2+比10和温度50℃,此时污泥Cu、Mn和Zn 3种重金属的弱酸溶解态含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2.66%、90.12%和87.51%。在最佳条件时,污泥上清液中Cu、Mn和Zn含量可分别从0.08、0.263和0.01 mg·L-1增加到15.08、17.49、32.74 mg·L-1。研究表明,Fenton氧化污泥过程提高了污泥中弱酸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利于重金属从固相向液相转移,从而有效降低污泥饼中重金属含量,有利于污泥脱水后的进一步处理及其资源化。 相似文献
222.
223.
摘 要 壳聚糖(CS)因其无毒害、可降解性、成本低等特点而在众多高分子材料中脱颖而出,但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以巯基丙酸 (MPA) 为改性剂,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 为活化剂,制备了CS-MPA复合材料,使用单一变量法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参数为:改性时间6 h,温度20 ℃,pH=6,m(CS:MPA:EDC)为1∶0.8∶1,制备得到的 CS-MPA在酸性条件下对Hg(II)依旧保持较高去除效率。在复合材料表面引入巯基后出现了多层堆叠的不规则形态,比表面积增大。CS-MPA对Hg(II)的吸附在 360 min 内可达到平衡,以单层吸热的化学反应为主,25 ℃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推测为 833.3 mg·g−1。吸附机理主要是材料上的软碱(—SH和—NH2)与软酸 Hg(II)之间发生的螯合反应,其次为酰胺基的结合作用。CS-MPA对 Hg(II)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经过5次的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CS-MPA对Hg(II)的去除效果较好,可为废水中Hg(II)的去除与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4.
土壤砷 (As) 、锑 (Sb) 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风险,采用黑曲霉发酵液 (FB) 与纳米零价铁 (nZVI) 联用淋洗修复As、Sb污染土壤。通过振荡淋洗实验,探究nZVI强化FB淋洗去除As、Sb的效果及不同条件下对As、Sb淋洗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FB对污染土壤中As和Sb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84.1%和71.8%;nZVI对FB去除As、Sb有强化作用,在nZVI质量浓度为0.1 g·L−1、pH为1和淋洗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其淋洗效果最佳,对As、Sb淋洗效率可达96.6%和95.6%,修复后的土壤达到《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 (GB 36600-2018) 二类用地标准。nZVI-FB对土壤中As、Sb的解吸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nZVI-FB能够有效的提取土壤中As、Sb的铁铝氧化物结合态。本研究结果可为As、Sb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5.
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本文分析用模拟酸雨浸提和Tessier形态分离法,对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痕量金属绝大部分以稳定态存在,微米级飞灰中有较大活性的形态高于灰渣,煤燃烧高温条件使颗粒物中活性较大的形态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226.
填埋场内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分布对迁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杭州市天子岭填埋场为例,对不同深度填埋层中的重金属总量、重金属迁移率和重金属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填埋层中的重金属总量是土壤背景值的数十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重金属的迁移率却很低.另外,重金属迁移率与可交换态含量相关;Cd,Cu,Pb,Cr,Ni和Zn在填埋层中均以残渣态为主,填埋场中重金属都得到了有效固定,迁移性很差;各元素的易还原态与难还原态是重金属除残渣态之外主要的结合态(除Cr),铁锰氧化物循环是控制填埋场中重金属转化行为的主要机制之一;Cu的酸可溶态与易还原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cu这两种形态的转化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227.
封闭垃圾填埋场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汞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力学通量箱及自动测汞仪联用技术,于2004年3月中旬对贵阳市的一座封闭生活垃圾填埋场汞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的过程进行了研究。3个采样点的汞释放通量日均值分别为559.1、88.2、53.6ng·m-2·h-1,汞释放通量强度与表层基质中的汞含量密切相关,该测定值高于世界背景地区通量的1~2个数量级,说明封闭垃圾填埋场也是大气汞的潜在来源。汞释放通量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较高并在午间前后达到最大,而夜间降至最低。气相因子中光照强度与汞的释放过程相关性最高,其次分别是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风速。氧化态汞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可能垃圾填埋场Hg0生成的主要途径,降雨初期能促进地表汞的释放。 相似文献
228.
三峡水库汞活化效应对鱼汞含量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江段鱼体汞元素的含量范围为0.04 ̄0.42mg/kg(湿重),高于长江水系鱼体汞含量水平。分析了三峡库区鱼体汞含量高的原因,指出三峡库区毗邻武陵山高汞背景区,主要受汞矿开发、高汞燃煤及城市废弃物排放的影响。利用水库汞活化指数模型,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干流及40条主要支流水域汞的活化效应将增强0.35 ̄1.5倍,鱼体汞含量将是现在鱼汞含量的1.4 ̄2.5倍;并根据不同鱼种汞 相似文献
229.
汞矿地区人发中甲基汞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发中甲基汞,对人发的酸度,浸取时间,人发与酸液的比例,以及无机汞存在的影响作了测定和选择,方法的平均回收率96.6%,精确度2.8%,方法可靠性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核对,结果一致,并对我国某矿区职工,儿童及产妇发样分析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0.
龙口褐煤对Ni^2+,Mn^2+,Hg^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龙口褐煤作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Ni^2,Mn^2+,Hg^2+的单组分水溶液进行吸附研究,探讨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褐煤对Ni^2+,Mn^2+,Hg^2+的吸附均表现出Langmuir特征,PH值是影响吸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