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准确预测量化我国职业病的发病趋势,在灰色GM(1,1)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马尔科夫过程构建灰色GM(1,1)-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探讨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在职业病预测领域的应用。通过平均相对误差、后验差比值、小误差概率3个指标对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0维灰色GM(1,1)-马尔科夫模型与原始数列的拟合程度较高,预测精度等级为一级(好),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单一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在遵循新陈代谢原理的情况下,我国职业病发病呈现上升态势,2015—2018年的职业病发病例数依次为31 196,36 284,37 724,39 147例。  相似文献   
62.
池玉蕾  石烜  任童  王晓昌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1,42(9):4374-4382
为了阐明溶解氧对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供氧区溶解氧浓度分别为2~3、1~2和低于1mg·L-1的运行条件下微生物应对低碳源环境生长与代谢特性的差异.随着供氧区溶解氧浓度的降低利用外碳源和内碳源脱氮量分别升高了20.23%和80.54%,内碳源的除磷利用效率升高了13.89%,进而使低碳源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得到强化.高通量测序和RDA分析结果表明,降低供氧区溶解氧浓度驱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整,促使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如:Dechloromonas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基于PICRUSt预测分析可知,在低溶解氧浓度的运行环境中微生物与基质利用、能量合成和代谢调控功能相关的基因活性更高,保证了功能微生物在低碳源条件下稳定生长并维持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本研究为提升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聚磷菌厌氧时吸收乙酸和丙酸的代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存在过多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因为能过量吸收磷而倍受关注。厌氧时,聚磷菌能大量吸收污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为好氧吸磷做准备。经过总结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Accumulibacter吸收乙酸和丙酸代谢转化的化学计量方程,并对模型中系数、还原力的产生、糖原降解途径以及厌氧条件下最终产物PHA的组成进行了讨论,得出挥发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且糖原经过ED途径提供还原力,多聚磷酸盐水解提供ATP和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最终产生PHA的假设过程。但是,经过众多模型试验,一些假设仍没有得到最后的结论,所以应该进一步用富集程度较高的污泥进行精确研究。本文最终希望利用聚磷菌的代谢模型在工程运用中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64.
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是保障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准确界定学校安全教育模式的概念内涵,精炼概括学校安全教育两种模式—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在学校安全教育系统中应同时采用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使其相互补充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从法律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健全、内驱动力—对比较利益的追求、外驱动力—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深刻剖析学校安全教育的驱动机制,从而提出学校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5.
韩茜  王蓉蓉  史纯珍 《环境科学》2020,41(12):5617-5627
烹饪油烟的健康危害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污染物是烹饪油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生物法降解甲醛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菌株XF-1,经序列鉴定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该菌株具有能耐受高油环境的性能,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g·L-1.在甲醛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中,菌株XF-1在34 h内的甲醛降解率为95.80%;当甲醛初始浓度<300 mg·L-1时,菌株XF-1能够在120 h以内完全降解溶液中的甲醛;甲醛浓度为800 mg·L-1时,在96 h,菌株XF-1的降解率达到73.01%,并可耐受1.5 g·L-1浓度的甲醛.通过单因素(pH、接种量、甲醛浓度和温度)试验,得到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左右,最佳接种量为10%.利用GC-TOF-MS进一步分析测定了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推测该菌株降解甲醛的途径可能为核酮糖单磷酸(RuMP)同化途径.结果表明,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筛选得到的甲醛降解菌XF-1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并能够耐受高油环境.该菌对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烹饪油烟中的甲醛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加快垃圾资源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7.
在高原生境下构建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运行工况的A2/O系统,结合水质分析及对好氧池活性污泥的16S rRNA基因测序,对微生物优势菌属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生境下HRT为26.25 h时A2/O工艺处理效果总体最好,微生物优势菌属代谢功能以有机物降解、反硝化脱氮和聚磷菌除磷为主,代谢途径以碳氮磷代谢为主;在高原生境下,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细菌双组分调节功能(ko02020)丰度较大,该代谢途径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有显著作用,是高原生境下的优势代谢途径;微生物细胞中rpoE基因丰度偏大,为微生物适应高原环境提供了保障。HRT为26.25 h时微生物功能基因总丰度最大,可见26.25 h是高原生境下A2/O工艺最佳HRT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塔河上游阿拉尔地区天然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了该地区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在人类干扰下普遍存在退化现象,尤其在绿洲—荒漠过渡带,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天然植被特别是过渡带的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另外还讨论了本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9.
Summary.  We studied the epi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the summer leaves of eight perennial species naturally occurring in a Mediterranean ecosystem. The species differ in essential-oil content (from rich in essential oil to non-producers) and composition, and also in life form (from herbaceous species to tall shrubs). We compared the epiphyt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on the basis of (i) their abundance, (ii) their metabolic profile (derived by use of the BIOLOG Ecoplate system) and (iii)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substrates that they use, as a measure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Among all species, the aromatic Melissa officinalis was the most abundantly coloniz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n the leaves of the aromatic Myrtus communis, Calamintha nepeta and Melissa officinalis, and also of Cistus incanus catabolized all 31 substrates offered; those on the evergreen-sclerophyllous species, Arbutus unedo and Quercus coccifera, catabolized only 14 and 17 substrates, respectively. Carbohydrates were consistently used abundantly by all communities, whereas carboxylic acids were most variably used. On average, the group of aromatic plants scored higher regarding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substrates used by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n their leaves; the lowest values for both substrate-use indices were recorded in A. unedo. Bacterial abundance or richness or diversity of substrates used did not vary with leaf oil content. Abunda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substrate-use indices. Results support claims that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essential oils are not exerted so much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s reports based on biassays with pathogens usually show. Although essential oils play a part in the microbial colonization of the phyllosphere, it is not likely that inhibition of phyllosphere bacteria is essential oils’ primary role, at least in the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0.
对影响三槽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唐山市北郊污水处理厂三槽氧化沟工艺分析,发现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回流和无法形成严格厌氧环境是该工艺除磷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一些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