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市清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5×104m3/d,采用强化生物脱氮、机械微过滤(盘片过滤)工艺,利用现有池容进行内部改造,同时增加深度处理设施,提高出水标准,改造后出水ρ(COD)、ρ(BOD5)、ρ(SS)、ρ(NH3-N)、ρ(TN)和ρ(TP)平均值分别为34,6,5,1.3,10.3和0.36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2.
将粉煤灰与Na2CO3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焙烧,采用酸碱联合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分析了工艺条件对粉煤灰中氧化物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物的最佳条件是:碳酸钠与粉煤灰的比例0.6∶1.0,焙烧温度850℃、盐酸浓度4 mol/L,氢氧化钠浓度2.6 mol/L,浸取时间约6 h。在此条件下得出微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的晶体,其平均粒度分别为氧化硅1.107μm,氧化铝1.334μm,氧化铁0.783μm。  相似文献   
33.
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启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ZBAF),对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的挂膜启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挂膜过程中CODMn和氨氮的去除率提高不同步,好氧异养菌的增殖速度较快,硝化菌增殖较慢;ZBAF对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高达90%以上。启动初期对氨氮的去除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末期以硝化作用为主,CODMn的去除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对于ZBAF应以氨氮的硝化去除率达到稳定作为挂膜成熟的标志,而不以氨氮总去除率及CODMn去除率作为标志。  相似文献   
34.
低温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生物陶粒预处理工艺,研究低水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进水氨氮浓度为0.5~1.4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进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着水温的下降而降低,但总体上对氨氮仍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水温从10℃下降到0.4℃时,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从90%下降到65%.当水温在3℃以上时,出水中NO2--N低于进水NO2--N的含量.当水温下降到3℃以下后,出水中NO2--N超过了进水中NO2--N的含量.在陶粒反应器内部出现了NO2--N积累现象,水温越低,出水NO2--N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35.
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微滤组合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预处理后用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5、SS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回用于生产.在较低温度下,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仍能较好地完成混凝沉淀,验证了硫酸亚铁的低温混凝效果.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36.
活性炭应用测试新技术——微型快速穿透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微型快速穿透(MCRB)实验与中小型、小型传统穿透实验方法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MCRB实验适用于模拟大型活性炭床的穿透情况,预测处理费用以及精选活性炭.MCRB实验加快了实验速度,避免了传统穿透实验中常见的问题.空床接触时间(EBCT)、活性炭粒径对MCRB实验有一定影响.使用粒径120~180目的活性炭,MCRB实验的压力一般小于3.03×105Pa.MCRB实验对2,4-二氯苯酚(2,4-DCP)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模拟废水的吸附处理获得合理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7.
A solid phase extraction procedure (SPE) is describe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as ubiquitou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routinely measured i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A SPE cartridge was used based on a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MIP-SPE) properly tailored for selective retention of PAHs with 4 and more benzene fused ring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ean-up procedure was evaluated with the specific concern of selective purification towards saturated hydrocarbons, which are the PM components mostly interfering GC analysis of target PAHs. Under optimized operative conditions, the MIP-SPE provided analyte recovery close to 95% for heavier PAHs, from benzo(α)pyrene to benzo(ghi)perylene, and close to 90% for four benzene rings PAHs,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RSDs: 2.5%-5.9%). Otherwise, C17-C32 n-alkanes were nearly completely removed.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critically compar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 (SPME) using a polyacrylate fiber. Both methods wer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ambient PM2.5 samples collected at an urban polluted site. Between the two procedures, the MIP-SPE provided the highest recovery (R% ≥ 93%) for PAHs with 5 and more benzene rings, but lower for lighter PAHs. In contrast, SPME showed a mean acceptable R% value (∼ 80%) for all the investigated PAHs, except for the heaviest PAHs in the most polluted samples (R%: 110%-138%), suggesting an incomplete purification from the interfering n-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38.
微电解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刘振宇  王栋 《环境工程》1998,16(3):24-27
利用微电解反应器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溶液、洗浴废水和采油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压、停留时间、pH值和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LAS废水的最佳处理电压在20V以下,停留时间60~90min,CODcr、LAS的去除率在65%以上,处理电耗受原水电导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9.
安全饮用水保障处理中试平台,除具有常规处理工艺外,还引入臭氧接触氧化/催化臭氧氧化、纳滤和反渗透过滤技术、动态膜树脂吸附、光催化氧化、管网生物膜控制等新技术。作者介绍了中试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处理流程及控制系统,并对平台建设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三种电源模式对ADC12高硅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从中选择对其微弧氧化膜层性能较优的电源模式。方法在三种不同电源模式(交流电源、单极性脉冲电源和双极性脉冲电源)的条件下,应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ADC12高硅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陶瓷膜层,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手段表征ADC12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结果三种电源模式下微弧氧化膜层中都存在α-Al_2O_3、γ-Al_2O_3和Al9Si等物相;双脉冲模式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的致密性最好,厚度为15μm,硬度达到719 HV,摩擦系数为1.2左右,膜层与基体开始脱落的载荷为25.8 N。交流模式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膜厚较低,厚度为9μm,硬度达到698 HV,摩擦系数为1.35左右,膜层与基体开始脱落的载荷为19.5 N。单极性模式下制备的微弧氧化膜层厚度为17μm,但硬度为706 HV,摩擦系数为1.35左右,膜层与基体开始脱落的载荷为13.09 N。结论通过三种电源模式的比较,ADC12高硅铝合金在双极性脉冲电源模式下制得膜层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