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721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601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31.
矿井风流温度预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矿井热害问题日益突显,高温环境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严重危害着工作人员的健康。为了更好地降低高温矿井开采时期巷道风流温度,确定合理的巷道布置方案和矿井通风系统,提出矿井巷道风流温度预测方法。以矿井通风和热力学为基础,结合网络解算,对矿井风流温度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各种类型巷道风流温度的计算方法,提出多点风流混合温度计算模型。结合具体矿井进行实际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中显示风流温度可能超限的巷道,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32.
基于煤矿安全风险成因的国家应对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了导致我国煤矿矿难的6大主要风险因素: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立法情况、能耗结构、煤矿行业人员能力、煤矿技术设备先进程度和监管有效性水平。针对这6个要素,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研究的方式,研究了国家应对煤矿安全风险的体系规划。结果表明:国家在应对煤矿安全风险方面,必须采取5方面的措施,包括制定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宏观政策和鼓励新能源政策、加强立法、吸引煤炭高等院校人才和培训在职人员﹑投资煤炭新技术研究和增加设备投入以及完备有效监管途径。应对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国家、行业、企业防范煤矿安全风险所要采取的措施,构建了从上而下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633.
基于JC法尾矿坝稳定性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了可靠度理论在尾矿坝稳定性评价中可有效弥补定值法(安全系数法)存在的不足。文中选用JC法作为可靠度分析方法,结合实例对尾矿坝进行稳定性分析,分别求出了尾矿坝在正常和洪水工况下运行时的可靠度指标。并通过与定值法(安全系数法)比较,发现可靠度指标对坝体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变异性的敏感度高于安全系数,因而得出可靠度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尾矿坝稳定性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634.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文献分析和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本质是一种累积专有知识的集合,是煤矿对由安全生产体系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蕴含在煤矿内部的一种企业管理能力。具备知识属性的"人、设备、环境、制度"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制度不安全条件"对构成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构成要素越强则影响因素越弱,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低;构成要素越弱则影响因素越强,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635.
Commercial forestry plantations as a postmining land use in the Upper Hunter Valle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are restricted by both the poor nutrient availability of mining substrates and low regional rainfall.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municipal waste products and saline groundwater from coal mining operations could improve early tree growth without impacting on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salt accumulation and/or nutrient enrichment and changes in groundwater quality. Potential impac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antifying the nutrient cycling dynamics within the plantation using an input–output mass balance approach for exchangeable calcium (Ca2+), exchangeable magnesium (Mg2+), exchangeable potassium (K+), exchangeable sodium (Na+),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Measured inputs to and outputs from the available nutrient pool in the 0–30 cm of the overburden subsystem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net effect of unmeasured inputs and outputs (termed “residuals”). Residual values in the mass balance of the irrigated treatments demonstrated large leaching losses of exchangeable Ca, Mg, K, and Na. Between 96% and 103% of Na applied in saline mine-water irrigation was leached below the 0–30-cm soil profile zone. The fate of these salts beyond 30 cm is unknown, but results suggest that irrigation with saline mine water had minimal impact on the substrate to 30 cm over the first 2 years since plantation establishment. Accumulations of N and P were detected for the substrate amendments, suggesting that organic amendments (particularly compost) retained the applied nutrients with very little associated losses, particularly through leaching.  相似文献   
636.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废弃物,能够污染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酸性矿井水也是工业污染和地下水资源损失的重要因素.用粉煤灰直接与模拟酸性矿井水作用,探讨作用过程中体系pH,总硬度以及总铁浓度的变化,说明混合灰水作用既有中和又有吸附和絮凝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7.
潘北煤矿矿井水净化处理的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北煤矿矿井水的水质特点是以煤屑为主的悬浮物严重超标,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净化工艺,处理后出水浊度、pH值、色度等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作为煤矿工业用水。  相似文献   
638.
为评价植生改良与先锋植物联合调控作用对矿产采冶废弃物中污染物迁移的控制情况,以黔西南兴仁市滥木厂大量露天堆存的汞铊矿废弃物(采冶废渣、尾矿、废石等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广泛存在的碳酸盐岩、腐熟牛粪作为植生改良剂,并种植三叶草和黑麦草作为先锋植物进行联合调控,通过淋滤实验评价其对废弃物中高毒性污染物Hg、Tl、As...  相似文献   
639.
锰矿开采产生重金属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有必要对矿区重金属进行监测。研究以典型碳酸盐型锰矿——南茶锰矿(按职能划分为4个功能区:矿井区、废石区、选矿区、蓄矿区)为对象,以区域内真藓Bryum argenteum为材料,结合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考察了真藓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人为干扰越强,区域污染越严重。在不同污染梯度的功能区内,真藓的重金属(Fe、Mn、Zn、Cr、Ni、Ba、Co、Mo、Hg、Pb、Cd、Cu、Tl、As、Sb)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真藓是监测碳酸盐型锰矿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指标。真藓指示南茶锰矿除了可能受到采矿活动的强烈影响外(Mn、Cu、Fe、Zn、Cr、Ni、Mo、Ba),还受到来自运输车辆的机械磨损、排放及采矿活动的复合污染(Tl、Cd、Pb、As、Sb),识别结果与区域重金属分布情况吻合,表明真藓具有识别重金属污染的能力。在今后碳酸盐型锰矿污染防治工作中,可将真藓作为重金属污染监测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640.
针对高海拔寒区金属矿山采选固废处置成本高、有效处置率偏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高海拔寒区排土场散体物料物理力学性质、排土场稳定性、充填料浆输送、充填体固结性能、充填体改性增强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冻融循环条件下散体物料内部微观结构信息与宏观力学参数定量关系模型,揭示冻融循环下排土场致灾机理和低温低气压环境下胶结充填料浆固结演化特性,提出冻融循环下排土场堆置工艺和低温低气压环境下胶结充填料浆固结增强技术。相关成果对于提高我国高海拔高寒地区金属矿山采选固废的有效处置率,降低固废处置成本,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