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6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41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微波加热下苯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考察了微波加热与传统电炉加热两种不同加热方式下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同时考察了微波加热下铜锰质量比,铈掺杂量及焙烧温度变化对铜-锰-铈/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氧化苯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下苯的催化氧化性能优于电炉加热,微波的"局部热点"效应、偶极极化作用与稳定的床层反应温度保证了苯的高效催化氧化;铜∶锰∶铈质量比1∶1∶0.33和焙烧温度500℃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苯的起燃温度与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165℃和230℃.催化剂表征分析可知,铜、锰氧化物及铜锰尖晶石固溶物等活性相的存在保证了催化剂的高活性;稀土元素铈的掺杂促进了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与规整化;高温焙烧可导致催化剂表面的烧结与活性组分的团聚,从而降低其催化氧化苯的活性.  相似文献   
432.
Fenton氧化/混凝协同处理焦化废水生物出水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左晨燕  何苗  张彭义  黄霞  赵文涛 《环境科学》2006,27(11):2201-2205
对Fenton氧化/混凝协同处理焦化废水生物出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去除效果的前提下,提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H2O2投加量为220 mg/L,Fe2+投加量为180 mg/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4.5 mg/L,反应时间为0.5h,pH=7.最终COD去除率可达44.5%,色度可以降为35倍,出水符合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同时,通过分析分子量分布和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揭示了Fenton氧化/混凝协同处理焦化废水生物出水的污染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经过Fenton氧化/混凝协同处理后,其出水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并且处理成本相对较低,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33.
以取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丹江口水库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和亲疏水性分子组成规律,并确定了其所适用的强化混凝工艺条件.分离试验表明,丹江口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小分子量形式存在.其中,1 000组分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UV254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39.98%和39.10%,且此区间还具有最高的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N-DBPFP).亲疏水性方面,原水中弱疏水性组分含量最高,疏水性有机物的比例用DOC表征时超过80%.强疏水性组分含量最低但是强疏水性组分的THMFP最大,占总量的57.31%,而各组分的NDBPFP则相差不大.混凝试验表明,当采用聚合硫酸铁(PFS,4 mg·L-1)和聚丙烯酰胺(PAM,0.4 mg·L-1)处理丹江口原水时,强化混凝效果最好,可实现较为有效的去除浊度(76.33%)、DOC(25.57%)、UV254(37.78%)及THMFP(23.16%).本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河南受水区既有水厂升级改造与工艺的优化运行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34.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周村水库夏秋季降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雨水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光谱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秋季降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DOM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无明显特征峰,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75%~469%之间,表明其性质在不同季节和相对分子质量上存在差异;a254和E3/E4变化说明DOM的相对浓度和富里酸所占DOM的比例随着季节由夏入秋而增加;三维荧光通过PARAFAC解析出4种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C1、C2)、可见区富里酸(C3)和类蛋白(C4);对4个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1与C2、C3以及C4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C2与C3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夏秋季降雨DOM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荧光强度差异明显(P0.05),类腐殖质(C1+C2)是其主要成分、富里酸的荧光强度和所占比例随着季节由夏入秋而增加、类蛋白随着季节由夏入秋而减少;夏秋季降雨有机物来源都呈现以自生源为主的特征,夏季降雨具有自生源特征更强、类蛋白物质含量和占比更多的特点;PCA分析显示夏秋季降雨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雨水荧光特征差异明显,并且组分C1、C2和C3与DOM特征参数[HIX、Fn(355)、Fn(280)、E3/E4、a254]以及水质参数(硝氮、氨氮、总氮以及有机碳)显著相关性(P0.01).通过对夏秋季不同降雨相对分子质量的DOM光谱特征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水库大气沉降型外源输入的有机物污染特征,并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35.
采用K2S2O8/NaHSO3引发丙烯酰胺溶液聚合,探讨了抗交联剂甲酸钠对聚丙烯酰胺(PAM)的粘均分子量及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K2S2O8/NaHSO3为引发剂,反应温度20℃,引发剂用量为0.5‰,丙烯酰胺单体浓度40%,抗交联剂用量为5ppm时,可获得最高粘均分子量达1.9×107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实验结果表明:当抗交联剂用量为15ppm时,所合成的PAM的絮凝效果最好,上层液体的透光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36.
采用超滤方法将腐植酸(HA)分成5个不同分子量组分,利用平衡透析法研究HA中不同分子量组分与As(III)的络合特征和作用机理,计算络合过程的条件分配系数、表观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腐植酸组分的分子量对HA与As(III)的络合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当分子量小于10kDa时,HA与As(III)络合能力明显强于其他条件.其中羧基和酚羟基在HA与砷络合中起重要作用,为主要络合位点.采用Scatchard分析和双位点配体模型对络合结果进行拟合,发现HA中不同分子量组分和As(III)的络合过程中均存在强和弱2种络合位点.  相似文献   
437.
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值低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开发应用。本文扼要的介绍了国内近年来的改性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就我国今后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38.
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极性有机化合物吸附系数(以有机碳计)的关系.通过对建模组中211种极性化合物分子连接性指数与logKOC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仅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不能准确地计算其KOC值.当在模型中引入极性校正因子后,计算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据此建立了估算极性有机化合物KOC的定量模型.对所研究的231种极性化合物,平均估算误差为031个对数单位,45%的估算误差在02个对数单位之内.  相似文献   
439.
磁场水处理技术中微观电磁感应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磁学基础知识,引用分子电流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分析得出水系统中微观粒子因受到电磁感应影响,可引发电子云分布改变。同时论证说明各磁场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在磁场水处理技术中,微观电磁感应现象更具有普遍意义,进一步揭示磁场水处理技术的磁场作用机理,为磁场水处理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0.
考察了3种不同硅铝比的ZSM-5沸石分子筛(25H、38H和50H,25、38和50为硅铝比)对水中Cu2+的吸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能有效吸附去除水中Cu2+离子,动力学符合假二阶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3种材料吸附速率及吸附容量顺序为:25H〉50H〉38H,其中,25H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2.83mg/g。投加量由0.8g/L增加至2.0g/L,材料对Cu2+吸附去除率由87.0%增加至97.5%。考察水中常见阳离子对吸附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干扰离子的影响顺序为:Pb2+〉K+〉Na+〉Mg2+;随着干扰离子浓度的增大,材料对Cu2+的去除率显著下降。硅铝比及晶粒形貌均对沸石分子筛吸附Cu2+有较大影响,小的孔径不利于Cu2+的吸附,低硅铝比有利于Cu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