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非均相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已日趋成熟,其中负载型催化剂使用较多,对羟基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展开讨论。羟基氧化铁可加快臭氧的氧化效率,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降低溴酸盐的形成。表面羟基位是目前流行的机理探究方向,但是对于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的活性位点仍未形成定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因其操作简便和无附加能量投入得到重视,因此深入揭示多相催化臭氧化降解污染物催化机理,制备廉价、高效、易回收再利用的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介体厌氧催化活性艳红K-2BP脱色及构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筛选出的4种结构相似的醌类氧化还原介体对活性艳红K-2BP厌氧脱色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介体促进效果与其化学结构活性相关性. 在35℃中温厌氧条件下,采用间歇批量实验法,测定不同体系中介体催化活性艳红K-2BP脱色效果.结果表明,①结构相似的醌类氧化还原介体蒽醌(AQ)、1,5-二氯蒽醌(1,5-AQ)、1,8-二氯蒽醌(1,8-AQ)和1,4,5,8-四氯蒽醌(1,4,5,8-AQ),均促进活性艳红K-2BP脱色,反应速率提高了1.4~3倍;②当醌类介体投加浓度为4 mmol·L-1,活性艳红K-2BP染料浓度为300 mg·L-1时,促进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8-AQ>1,5-AQ>AQ>1,4,5,8-AQ;③ 当活性艳红K-2BP染料浓度为300 mg·L-1时,1,8-AQ促进效果最佳且脱色速率常数随1,8-AQ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④介体促进效果与介体取代基团数量、位置和电子共轭效应相关.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氧化还原介体定性/定量构-效关系数学模型,探究和完善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3.
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关键问题讨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书海 《环境科学》1996,17(2):86-89
介绍了SO2的3条去除路径,高能电子的解离还原路径;自由基的氧化路径;以及与氨的热化学反应路径。提出SO2浓度测试要先去氨及NOX测试先去SO2的方案。分析了温度、氨量、烟气组分及供电情况对SO2去除的影响。认为NO2及硫酸气溶胶的存在促进SO2去除的作用和脱硫与除法结合问题。最后提出利用氨与等离子体的协同作用,以热化学反庆为主路径,以等离子体活化反应为补充的脱硫思路。  相似文献   
44.
非饱和土壤轻油污染多相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轻油泄漏到地下后 ,在非饱和土壤中水、气、油三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多相流体系统。在简要分析轻油污染问题的产生、危害以及轻油泄漏在地表以下运移方式的基础上 ,介绍并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土壤轻油污染有关的多相流研究方面的进展 ,包括国外的模型研究成果、国内外试验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有毒有害气体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反应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离子体催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理低浓度有害气体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填充床式反应器、点对板式反应器、平板式反应器和复合式反应器中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结合催化剂处理有害废气的研究结果,并对反应器的结构、脱除效率及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6.
CO还原NO海泡石铜族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海泡石为载体,负载IB族金属(Cu,Ag,Au),制备CO还原NO的催化剂.用正交实验确定载体海泡石的改性条件.研究考察该催化剂在有氧条件下的催化还原性能,并用XRD、TGA、H2 TPR、BET等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在有氧条件下,IB族金属(Cu,Ag,Au)催化剂中,Cu 海泡石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最好;Cu负载量为5%、灼烧温度为400℃的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Cu 海泡石催化剂中加入Ce和Sm可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在实验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u 海泡石的催化活性好于Cu ZSM 5催化剂.  相似文献   
47.
苯酚与HO·作用的产物有两种 ,据此求解了苯酚在电解催化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 ,根据动力学方程对在不同时间体系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进行了最小二乘法拟合 ,表明苯酚的变化规律基本符合竞争连续反应模型。两种途径的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82 2min- 1 和 0 .1 1 1 9min- 1 (对苯二酚途径 )、0 .0 0 75min- 1 和 0 .0 51 8min- 1 (邻苯二酚途径 )。由这些参数计算可知 ,有 97.2 8%的苯酚通过对苯二酚中间产物而得以氧化 ,只有 2 .72 %的苯酚通过邻苯二酚。对实验及拟合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苯酚在阳极附近被HO·氧化降解是非常快的 ,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基本没有积累 ,平均只有 5 .45 %的对苯二酚和 35 .0 7%的邻苯二酚扩散到体相中去 ,而其他部分都连续地在阳极附近氧化掉了。这可能是有机污染物在电解催化氧化系统内降解过程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48.
电化学法降解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对废水中苯酚的电催化氧化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了电解槽结构、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极间距离、废水pH值、废水电导率等对苯酚电解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条件。在电流密度为30 mA/cm2,电解时间为80 min,电极间距离为2 cm,废水pH值在7-8之间,废水电导率为1 100μS/cm的处理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利用TOC测定仪、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仪器分析的方法对苯酚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Successive sediment suspensions often happen in estuary, yet little research has probed in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release behaviors of organic compounds among different suspensions. This study took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s typical organic contaminants and investigated the release behaviors between two successive suspensions with a 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 (PES). Results showed that successive sediment suspensions lowered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PAH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via facilitating the re-adsorption of dissolved PAHs onto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Fast-release and slow-release periods of PAHs were successively observed in the both suspensions.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dissolved PAHs in the second suspension were generally similar with but hysteretic to those in the first suspension. More vigorous desorption and re-absorption of PAHs were induced in the second suspension. Successive sediment suspensions obviously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organic matter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s multiphase distribution of PAHs.  相似文献   
50.
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氧化甲苯的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BA-15为催化剂,对比连续降解法和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净化低浓度甲苯的活性,结果表明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下甲苯去除率、碳平衡和CO2选择性更高.运用GC-MS分析了2种降解方式催化剂表面中间产物随时间的变化,苯甲醛进一步氧化分解进而打开苯环,是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的控制步骤.对比SBA-15、Mn/SBA-15、Ag/SBA-15、AgMn/SBA-15 4种催化剂在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下降解甲苯的活性.结果显示Ag和Mn的引入加速了对2-庚烯醇的氧化催化,AgMn/SBA-15表现出最好的碳平衡、CO2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