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钢渣对酸性含Ni(Ⅱ)废水的吸附-中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性钢渣为水处理材料,研究了其吸附、中和酸性含Ni(Ⅱ)废水的工艺过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钢渣粒度小于2 mm、用量10 g/L、温度25℃、搅拌强度100 r/min条件下钢渣与Ni(Ⅱ)浓度200 mg/L、pH值4.8的废水反应8 min,可使废水中Ni(Ⅱ)浓度降低到0.25 mg/L,pH值升高到7.2,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钢渣对酸性废水中Ni(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式,其饱和吸附量达37 mg/g,反应包括钢渣中碱性物质的水解、Ni(Ⅱ)生成Ni(OH)2沉淀、生成的Ni(OH)2沉淀吸附于钢渣表面等几个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钢渣表面吸附了Ni(OH)2沉淀物。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Regression models to predict baseflow alkalinity from basin hydrogeology were developed and verified for headwater streams on the Laurel Hill anticline in southwestern Pennsylvania. Predicted baseflow alkalinities were then used to estimate sensitivity to acidification and presence of trout (Salvelinus fontinalis) populations for 61 headwater streams. Sensitivity classifications were verified by surveying trout populations. Geologic variables relating to the carbonate rock burial depth, extent of carbonate rock recharge areas, and length of stream channel flowing through effluent carbonate rock outcrops were much more useful in predicting baseflow alkalinity than areal extent of carbonate rocks. Baseflow alkalinity was not well related to status of trout populations on these anticlinal basins, especially on noneffluent basins where bedrock dip exceeded surface slope.  相似文献   
103.
近3年太原市夏季降水的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本研究采集了2011~2013年太原市夏季66场降水样品,分析了p H值、电导率和水溶性阴阳离子,探讨了太原市夏季降水的化学组成及来源.结果表明,近3年太原市夏季降水p H值范围为4.63~8.02,加权平均值为5.19;2011~2013年酸雨频率分别为37.0%、31.2%和17.4%.太原夏季降水的化学组成以SO2-4、NO-3、Ca2+和NH+4为主,阴离子SO2-4和NO-3加权平均浓度分别占阴离子总浓度的67.2%和22.0%,阳离子Ca2+和NH+4加权平均浓度分别占阳离子总浓度的55.1%和29.0%;降水中SO2-4、NO-3、Ca2+和NH+4浓度水平随年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近3年SO2-4/NO-3的当量浓度比分别为2.97、3.06和3.08,平均值为3.02,说明太原市夏季酸性降雨类型为硫酸和硝酸复合型,且硝酸盐的贡献逐年增强.通过中和因子分析,表明太原市夏季降水中Ca2+和NH+4对酸性中和起主导作用,但Mg2+的作用不可忽略.太原市夏季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主要与燃煤排放有关;结合气团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太原市夏季降水主要受山西省内南部低空运行的短距离输送气团的控制;西南和东南气团是太原市夏季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为了有效改善太原市的空气质量,太原南部及本地焦化企业和燃煤电厂污染物的排放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4.
为了研究“双碳”目标模式下我国发电行业发展前景及带来的环境效益,建立了饱和“S”状灰色模型计算了按照旧有发电模式——非“双碳”模式下2021~2060年发电行业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并基于“中国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及2060年展望报告”计算获得了“双碳”模式下2021~2060年发电行业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对比研究了两种模式下中国未来发电行业的发展情景.通过物料衡算法和火电行业排放绩效构建了CO2、 SO2、 NOx、 PM、 PM10和PM2.5的排放因子以及减排因子,定义了用于衡量污染物减排量的4种环境效益A1~A4.结果表明,在“双碳”模式下,火电机组将于2026年实现碳达峰,之后年均降低0.28亿kW,同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于2020年后年均增加1.54亿kW以实现碳中和.与非“双碳”模式相比,“双碳”模式下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大幅度减少,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大量增加,由此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A1...  相似文献   
105.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本底脆弱,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诸多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流域以矿业、能源和重化工业粗放式开发为主的低端产业结构,对水资源消耗巨大,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大。在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进行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调整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平衡区域发展差距已成为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6.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是一种由资本市场发展形成的融合多利益相关方诉求的新理念,目的是推动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ESG理念在中国发展,对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综述2019年3月—2022年3月以来国内外以ESG为主题的文献,分析ESG实践特点和发展新动向。研究发现,ESG三要素在金融投资、企业或银行财务表现、企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会产生多样化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ESG多利益相关方、第三方机构以及ESG代表性指南政策法规的运行体系框架,形象化地凝练了ESG的内涵和实践重点;结合理论研究,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DPSIR)分析框架揭示了ESG理念在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方向。最后,建议从三方面推进ESG理念: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企业整体性开展ESG实践创新;推进A股企业扩大ESG实践示范试点,引领中小企业整体提升;引导投资者积极参与ESG投资,推进企业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7.
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此描述了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的工艺和结果。在水力充填过程中加入渣量的 1%的石灰 充填滤水碱性循环工艺,可使它们均匀混合,以中和渣中的余酸,满足充填要求,减少铀矿石堆浸尾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用铁酸盐(FeSO_4·7H_2O)包复中和沉淀渣。实验证明,影响因素有加入的铁酸盐总量、反应温度、空气鼓泡速度、反应pH、氧化还原电位和加料次数。当加入铁酸盐总量减少时,包复效果变差;温度升高,对Mn包复不利;温度降低,使Cd、Cu和Zn的包复效果变坏;空气鼓泡速度变小,反应速度变慢;降低pH值,有利包复,但pH小于9时,不易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包复影响不明显;增加加料次数,有利包复。通过这种处理,在中和沉淀渣的小颗粒上形成完全的铁酸盐包复膜,在弱酸性条件下重金属离子不再浸出。  相似文献   
109.
净化去除酸性废水中不同价态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少先  孙石  龚光碧 《环境科学》1994,(4):44-46,65
根据净化含砷废水的铁盐中和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Fe/As=0.5—6.0范围内,铁盐中和法对废水中3价砷的去除率较其对5价砷的去除率平均低约60%,证实了废水中的3价砷较5价砷难于去除。氧化剂选择研究表明,对于含砷量高的酸性废水,采用漂白粉[Ca(C10)2]氧化其中的3价砷最为适宜。对于含砷782.5mg/L,pH=1的酸性废水,采用氧化-铁盐中和法经一级处理后,废水中含砷量即可低于8mg/L.除砷率大于99%,二级处理后出水中砷含量即可低于国家排放标准(0.5mg/L)。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电化学还原-中和絮凝-生化-粉煤灰吸附法处理分散染料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在废水初沉后COD为2800-3200mg/L、色度为2000倍的情况下,处理出水COD<200mg/L,色度低于20倍。试验结果表明,电化学还原对废水脱色有明显的效果;废水中的分散染料可生化性好,对生化过程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粉煤灰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废水中COD的吸附能力可达到20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