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1.
目的确定太阳电池空间等离子环境下的功率泄漏特性参数。方法在地面模拟等离子环境下,测量太阳电池阵收集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计算模型估算太阳电池阵空间环境下的功率泄漏数值。结果太阳电池收集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发生收集电流突变现象,实际测试电流值大于100 mA,功率泄漏百分比大于14.3%。辉光放电伴随收集电流突变过程,等离子体鞘层从太阳电池的导体部分扩展到介质部分;收集电流突变发生后,测量电池暗特性,未发现明显损伤。结论针对未来高电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应采用功率泄漏试验,检验其功率泄漏特性,建议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规避发生收集电流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512.
文章采用液中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液,影响降解的因素为放电时间、放电电压、电极间距、气流量、初始浓度、初始电导,采用了无因次方法对降解效率与影响因素之间进行了关联,建立了降解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模型方程的置信度为0.71,方程回归系数都显著不等于零,所求的模型是实用的,这为下一步的放大改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13.
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印染废水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CODcr、BOD和pH值的变化初步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辉光放电降解印染废水的过程中,发现仅是采用辉光放电水处理技术时,因为过氧化氢的生成导致废水CODcr有一定的升高,而废水的BOD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辉光放电对印染废水几乎没有降解效果;而在亚铁离子的加入后,印染废水出现明显的降解效果,当亚铁离子加入量为50 mg时,印染废水的CODcr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41.2%和46.2%,降解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14.
采用吸附-放电等离子体分解工艺去除NOx,考察吸附剂类型和放电方式以及循环操作对NOx去除性能的影响.所考察的4种分子筛(ZSM-5、MOR、SAPO-34和SSZ-13)中SSZ-13具有较大的NOx吸附容量和较低的吸附强度,有利于延长吸附时间并促进等离子体作用下NOx的脱附和分解.程序升温脱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NOx主要以物理吸附或较弱化学吸附的形式吸附于SSZ-13表面,少量转化为NO3-和NO2-等强吸附物种.放电方式显著影响等离子体去除SSZ-13表面NOx的性能,与N2吹扫放电和封闭放电相比,采用先封闭放电后N2吹扫放电的方式可同时获得较高的NOx去除率和去除能效以及较低的NOx残留率和N2O选择性.吸附-等离子体分解循环操作时可获得稳定的NOx去除性能,循环使用6次后SSZ-13晶相和孔结构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15.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模拟酸雨(pH=2.5~5.5)对水稻叶片胞内Ca2+浓度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酸雨处理5 d(胁迫期)后,pH=5.5和5.0处理组的水稻叶片胞内H+浓度、质膜H+-ATPase活性、胞内Ca2+浓度、质膜Ca2+-ATPase活性无显著变化;pH=4.0和3.5处理组各指标显著升高,且H+-ATPase活性随Ca2+浓度升高而上升;pH=3.0和2.5处理组各指标显著降低,此时胞内Ca2+缺失,对H+-ATPase活性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经正常条件培养5 d(恢复期)后,pH=4.0和3.5处理组各指标均恢复至CK的处理水平,表明H+-ATPase活性受到Ca2+调控已恢复到正常;pH=3.0和2.5处理组的Ca2+浓度高于CK及胁迫期,H+-ATPase活性低于CK但高于胁迫期,表明H+-ATPase活性受Ca2+调控得到部分恢复.因此,酸雨胁迫下胞内Ca2+对质膜H+-ATPase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受酸雨强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516.
以浙江传化集团的荧光增白剂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新型高压脉冲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该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新型高压脉冲等离子体反应器处理该废水的COD、BOD5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7%、80.5%和56.8%。  相似文献   
517.
采用正极性高压直流供电和串齿线放电极——管式接地极构成的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研究了苯系物(苯、甲苯和对二甲苯)去除效率与供电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电极齿轮数对苯系物去除效率、COx(CO2+CO)生成量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系物的去除效率、COx生成量皆随电压升高而增大。随着电压升高,能量效率先升后降,当电压为11kV左右时,能量效率最高。对应放电齿轮数为31的苯系物去除效率、COx生成量和能量效率皆高于放电齿轮数为55或7,这表明对应特定的等离子体反应器,有一最佳放电齿数匹配。  相似文献   
518.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联用技术测定农业水环境样品中三价砷(Aslll)、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五价砷(AsV)4种砷形态的分析方法。试验表明,4种砷形态的线性范围宽(1-300μg·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0,方法检出限低(0.7~0.98μg·L-1),精密度好,重复测定7次结果的RSD均小于5%。通过计算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为94%~112%。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农田废水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为As(V),其次为As(Ⅲ)。  相似文献   
519.
Tagami K  Uchida S 《Chemosphere》2006,65(11):2358-2365
Concentrations of halogens (Cl, Br and I) in 30 Japanese rivers were measured by ion chromatography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to understand their behavior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Concentrations of Cl, Br and I in each river, obtained at 10 sampling points from the upper stream to the river mouth, tended to increase near the river mouth. The ranges of geometric means of Cl, Br and I in each river were 1.0–19.4 mg l−1, 2.5–67.9 μg l−1, and 0.18–8.34 μg l−1, respectively. To compare halogen behavior,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Br/Cl and I/Cl, were calculated. The Br/Cl range was (2.3–7.8) × 10−3 (geometric mean: 3.74 × 10−3), and it was nearly constant except for the Yoneshiro river. It was estimated that 60–80% of total Br in the middle to lower parts of this river was the excess Br. The Br chemical form in all the rivers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Br. The I/Cl ratios had different trends in rivers flowing into the Japan Sea and Pacific Ocean, possibly due to the different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river catchments.  相似文献   
520.
为探析PM10短期暴露对不同糖代谢水平人群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以“金昌队列”为研究平台,收集金昌市2011~2017年污染物数据及气象数据.采用近邻模型完成个体PM10暴露评估.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PM10对血糖和血脂指标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绘制暴露-反应关系曲线.结果表明,PM10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升高0.58mg/dL (95% CI:0.35,0.82)、0.38mg/dL (95% CI:0.25,0.52)、0.44mg/dL (95% CI:0.31,0.57)和0.34mg/dL (95% CI:0.29,0.40),甘油三酯(TG)降低0.67mg/dl (95% CI:-0.86,-0.47).随着PM10浓度升高,FPG、TC、LDL-C和HDL-C均呈上升趋势,TG呈下降趋势.PM10对男性、年龄≥60岁者血糖和血脂指标影响更显著.因此,PM10与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血糖和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男性和老年人应加强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