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1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3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5篇 |
废物处理 | 143篇 |
环保管理 | 417篇 |
综合类 | 1061篇 |
基础理论 | 181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289篇 |
评价与监测 | 67篇 |
社会与环境 | 57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69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利用定向驯化高效石油降解菌系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为期120 d原位修复,考察生物强化修复效果、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结合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强化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trl)相比,生物修复组(Exp-BT)总石油烃降解率显著提升,增幅达81.23%; 高效石油降解菌生物强化修复期间土壤pH变化稳定,体系氧化能力提高,电导率处于适宜农业活动范围内; 脂肪酶和脱氢酶在修复期间保持较高活性; 另对初始污染土壤样本(B0)、驯化所得高效石油降解菌系样本(GZ)和生物修复后土壤样本(BT)的分析显示,门水平上变形菌门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7.1%,属水平上Nocardioides、Achromobacter、Gordonia和Rhodococcus等丰度明显上升,COG和KEGG物种与功能贡献度分析证明以上菌属对石油烃降解有重要贡献; 修复后土壤中发现高丰度的石油烃相关代谢酶及5个降解基因:alkM、tamA、rubB、ladA 和alkB,分析表明外源石油烃降解菌群的引入增强了微生物相关酶的代谢活性与相应功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3.
44.
通过国内某植物油厂废水处理工程实例表明,废水按高低浓度分流处理,采取隔油—厌氧消化—化学混凝—耗氧生化处理工艺,能稳定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5.
46.
渤海溢油应急预报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的渤海溢油应急预报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环境动力和溢油行为模式,提供海面油膜的位置和覆盖面积,水体中油的浓度分布及溢油的比重,粘度,挥发量,残留量,平均厚度等物化参数的实时预报信息。适用于渤海海域的溢油应急报和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反应快捷,后处理功能完工具有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概述了设计集油污水接纳,分离处理,分析监控于一体的军港舰船油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全方位,快速安全地解决舰船油污水的接纳难题。该系统分离技术可靠,工艺设计合理,实用性好,适用性强,运用费用低,处理效果佳,达到了防止军港污染,保护海洋环境这一目的,收到了较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丁孝泉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6):12-14
根据目前油库泵站内存在可燃气体经常泄漏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解决可燃气体泄漏监控问题。 相似文献
49.
对油田固井水泥生产和使用作业场所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对粉尘污染严重的立式散装水泥储存罐尾气口排放、水泥裸口装卸、水泥与外加剂干混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粉尘治理,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由平均49.94 mg/m3降至1.19 mg/m3,除尘效率达97.81%,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0.
为有效评估地下水中溶解组分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的潜在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配制天然地下水开展地下水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影响的批实验研究.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和多重光散技术表征TDS影响下纳米乳化油粒径、背散射光通量、光子自由程以及峰厚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此来反映TDS对制备纳米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TDS浓度为300、500和1000 mg·L-1 的情况下,TDS对纳米乳化油稳定性起到正向作用.反映纳米乳化油整体稳定性的TSI随TDS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较于空白样稳定性分别提高了68.1%、55.6%和14.3%,其中300 mg·L-1 的样品稳定性最好.依据局部TSI、背散射光强度、峰厚度和光子自由程的变化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识别出纳米乳化油的不稳定性主要受顶部不稳区和底部不稳区的影响.纳米乳化油顶部不稳区的不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液滴上浮、聚并,具体表现为体积分数增大,液滴粒径增大;而底部不稳区受上浮影响引起的纳米乳化油体积分数减小是其不稳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TDS降低了纳米乳化油的布朗运动速率.相比于空白样,实验设计的TDS(300、500和1000 mg·L-1)对纳米乳化油的上浮现象和液滴的聚并现象起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增大逐渐减弱. 300 mg·L-1的样品对两种不稳定因素分别减轻了88%和87.7%.因此,适宜的地下水TDS可以减弱布朗运动,降低上浮现象和聚并现象,从而对纳米乳化油的稳定性起正向作用,有利于纳米乳化油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