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6篇 |
免费 | 493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0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234篇 |
综合类 | 958篇 |
基础理论 | 19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4篇 |
评价与监测 | 91篇 |
社会与环境 | 94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4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旅游业发展在助推长三角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6个核心城市2007—2017年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旅游生态效率存在着显著不均衡性,研究期内旅游生态高效率城市有所减少,较高效率城市数量增加,低旅游生态效率城市增多且呈现向城市群西部敛缩的态势。(2)长三角城市群内旅游生态效率两级分化程度和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在逐步减小。(3)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东部大于西部,北部大于南部,东西方向上非均衡性比南北方向更加显著。(4)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以空间负相关为主的分布特征,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5)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城市群整体和不同省市旅游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2.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al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that shape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at a local scal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Here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statistics to explore diversity-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using data from 76 temporary and fluctuating ponds in two regions of southern England. We focus on aquatic beetle assemblage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be excellent surrogates of wider freshwater macroinvertebrate diversity. Ponds in the region contained a rich coleopteran fauna, totaling 68 species, which provided an excellent model system with which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wo non-linear procedure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 and generalised additive models—GAMs) and one more traditional linear approach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 to modelling diversity-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Of all approaches employed, the best fit was obtained using an ANN model with only four input variables (conductivity, turbidity,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and depth). This model accounted for 82% of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in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across ponds. In contrast, the best GAM and MLR models only explained 50% and 14% of this variation, respectively. Contribution profile analysis of conductivity, turbidity,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and depth, obtained from the best fit ANN through a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rect and proxy effects i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measured in this study. In each case, distinct clusters of ponds were identified in contribution profile analysis, suggesting that ponds across the two regions fall into a number of discrete groups, whose beetle faunas respond in subtly ye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ays to ke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quatic coleopteran diversity in ponds in the two regions appears to be driven at a local scale by changes in relatively few physicochemical gradients, which are related to diversity in a clearly non-linear manner. 相似文献
193.
PM2.5在地球表面上的变化是连续的,但由于地面海拔起伏和站点分布的相对稀疏,直接内插法很难顾及这种情况。文章运用反距离权重(IDW)、Kriging、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法(EBK)、多元回归+残差内插的综合空间化手段,对北京市2015年1月的PM2.5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元回归+残差内插方法空间化更优,且PM2.5存在显著的正局部空间自相关,中度以上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东南部和房山区。时间上,PM2.5质量浓度逐时均值呈\"W\"型。3 h尺度上,PM2.5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正相关,与能见度、大气压和风速负相关,与温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4.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其影响因素进度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来看,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PM2.5与气象要素以及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PM2.5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基于PM2.5空间分布数据及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华北地区PM2.5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IS空间分析等手段探讨了PM2.5变化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PM2.5浓度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18a均保持这一态势没有变化.时间上来看,在2006年达到污染最大值,之后虽有波动但一直居高不下.多数城市PM2.5浓度超标,整体环境污染形势严峻;②2000~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覆被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量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略... 相似文献
195.
常温条件下(20~25℃),以模拟的人工配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初期挂膜的基础上,笔者运用两种不同的挂膜方式即重新加入新泥和不加新泥而加大进水COD浓度来实现生物膜的快速启动。实验表明,2种挂膜启动通过14 d的培养与富集,NH4+-N与COD的处理效果都能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将剩余污泥排尽后,采用第1种挂膜方式的反应器通过连续间歇曝气,达到了比较好的短程硝化效果。调整溶解氧,并且通过先下降后上升曝气量的方式,能进一步提高亚氮的出水。最终在DO为3.6 mg/L时,亚氮的积累率能达到平均74%左右,达到了比较好的亚硝化效果。而第2种挂膜方式培养的生物膜则以好氧反硝化菌为主,去除的氨氮由同化作用和培养的好氧反硝化菌去除,以后者为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为了实现短程硝化,第1种挂膜方式比第2种更具有优越性,有利于硝化菌种的生长和亚氮的积累,而第2种方式则有利于培养好氧反硝化菌。 相似文献
196.
直接利用华北GPS监测网各个测点的位移观测值,借助高斯型位移协方差函数通过最小二乘配置建立连续分布的位移函数,并根据应变与位移的偏导关系,对华北GPS监测区1992~1995年、1995~1996年最大剪应变及面膨胀连续分布进行估算,得到其应变场动态图像。 相似文献
197.
基于优势隐含周期分析的气象灾害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优势因子和优势隐含周期的概念,并提出了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既能增长预报期,又能充分利用物理因子的重要信息,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能挑选出起显著作用的优势因子和优势隐含周期,对预报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气象灾害预报的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8.
南京河西地区岩土体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河西地区是南京市重点开发的新市区,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相似,主要为长江高河漫滩地质地貌单元。本文选取该地区47个典型钻孔的岩土体剪切波速资料,采用三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回归分析,运用相关系数R(或测定系数R2)检验Vs—H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并根据计算的SD值选择较优的数学模型。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各类岩土体的Vs—H线性相关关系显著,说明采用上述数学模型进行Vs—H回归是可行的。对两个工程场地进行剪切波速预测,并对场地类别作出划分,检验结果表明,该地区各类岩土体的Vs—H经验关系是可靠的,符合当地岩土特征,在样本深度范围内有足够的工程应用精度,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9.
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地震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如果震后能迅速预知地震人员伤亡数量,这对挽救生命损失是十分有意义的。统计了近10年来中国大陆数10次强震、中强震灾害损失,根据影响伤亡的主要因素,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使之可用于地震预警。 相似文献
200.
砷中毒具有特异的皮肤损伤特征。为了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人体甲基化代谢能力与皮肤损伤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陕南典型燃煤型砷中毒村进行了皮肤损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尿样并分析总砷及形态砷含量,同时计算了用于表征人体砷甲基化代谢能力的指标包括尿中无机砷、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占总砷的百分含量(i As%、MMA%、DMA%),以及一甲基化率(PMI=MMA/i As)和二甲基化率(SMI=DMA/MMA)。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总砷含量(UTAs)是砷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OR=1.038,95%CI:1.003~1.073),二甲基砷百分含量和SMI是皮肤损伤的保护因素(OR=0.883,95%CI:0.798~0.976;OR=0.724,95%CI:0.535~0.978);且砷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度随砷暴露水平的增高和甲基化能力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