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2篇 |
综合类 | 134篇 |
基础理论 | 41篇 |
污染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黄河兰州段悬浮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黄河兰州段水体天然颗粒、人工贫有机质颗粒、伊利石、高岭土、针铁矿作为模拟悬浮颗粒物,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在不同成分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黄河中上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各种成分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与机理。研究认为,菲在天然颗粒物及粘土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S”形,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粒径相同的不同类型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粘土矿物>人工贫有机质颗粒>针铁矿>天然颗粒物。对于低有机质含量的兰州黄河颗粒物而言,NOM对菲吸附的贡献较低;溶剂化作用可被用来解释菲在天然颗粒及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62.
163.
从潜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的油田区域采集土壤样品,以菲为唯一碳源且添加硝酸根的培养基来富集土壤中的菲反硝化降解菌群.随后,通过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测定了获取的富集菌群中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硝酸还原酶基因nar G、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 S)的丰度,并通过Illumina Mi Seq测序对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获取到的3个菌群(PDN-1、PDN-2和PDN-3)12 d内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45.18%、34.04%和25.92%.各富集培养菌群中nar G的丰度均高于nir S,且菲降解率最高的PDN-1中的反硝化相关基因丰度较低.Illumina Mi Seq测序结果表明,菲降解率最高的富集菌群PDN-1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各富集菌群中的优势菌门,且Proteobacteria在3个富集菌群PDN-1(97.78%)、PDN-2(96.57%)、PDN-3(93.90%)中的比例均最高.变形菌门的Pseudomonas(γ-Proteobacteria)和Methylophilus(β-Proteobacteria)则是各富集菌群中最大的优势菌属,前者为公认的PAHs降解菌,而后者则为能够利用还原型"一碳化合物"的特殊菌属.细菌多样性与菲的降解率呈正相关,表明菲的反硝化降解可能是多种细菌参与的共同结果.上述结果可为揭示典型PAHs反硝化降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深入研究反硝化与菲代谢的偶联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4.
菲的淡水沉积物环境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PAHs(多环芳烃)因其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而备受关注. 菲是我国沉积物中普遍检出的一种优控PAHs,具有独特的“K”区和“湾”区结构,常作为研究PAHs环境效应的模式化合物. 以菲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其对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运用TGD(欧盟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文件)推荐的平衡分配法,推导菲的淡水PNECsed(沉积物环境预测无效应浓度,以干质量计). 结果表明:共获得4门7科的17个急性毒性数据和5门7科的10个慢性毒性数据;物种敏感性分析显示,鱼类对菲较为敏感. 采用平衡分配法推导菲的淡水PNECsed为256.9 μg/kg,该值可为我国水体沉积物中菲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淡水沉积物中实测w(菲)未超过PNECsed,其生态风险较小;巢湖和黄河兰州段个别采样点的w(菲)超过菲的淡水PNECsed,分别是菲的淡水PNECsed的1.02和3.23倍,高w(菲)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5.
重金属污染的长春水田黑土对菲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研究了Pb、Zn、Cu污染后黑土对PAHs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分配作用是黑土吸附菲的主要机制,无论重金属污染与否,黑土对菲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线性.实验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后黑土对菲的吸附作用明显增强,且随重金属含量提高,黑土对菲的吸附系数(Kd)和有机碳标化的吸附系数(Koc)增大.由于重金属的“键桥”作用,黑土吸附菲的平衡溶液中水溶性有机质(DOM)浓度降低,土壤固相有机质含量略有增加(不超过原有有机质含量的0.53%).计算了这部分增加的固相有机质对菲的吸附系数KPh/soc,并分析了溶液中DOM对土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液中DOM浓度变化及其与菲的结合作用对重金属影响土壤吸附菲的贡献甚微;而KPh/soc值则比土壤原有有机质对菲的吸附系数Kd值大2~3个数量级,这是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吸附作用增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6.
TX100悬浮的多壁纳米碳管在土壤中运移及其对菲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淋溶实验研究了TX100悬浮的多壁纳米碳管在土柱中的淋溶行为及其对菲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并用胶体运移的一级动力学对流-弥散模型对纳米碳管在土柱中的迁移能力进行了估算.实验结果表明,在砂土和粉砂壤土中分别有83.5%和73.4%的多壁纳米碳管能够穿透土柱,模型估算的最远迁移距离均大于200cm,说明多壁纳米碳管有向... 相似文献
167.
蒙脱石/DOM复合体对菲的吸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垃圾渗滤液为水溶性有机质(DOM)提取原料,通过与吸附载体蒙脱石的有机-无机复合制得蒙脱石/DOM复合体,研究其对菲的吸附作用以及温度、pH值、固液比等不同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蒙脱石原土,蒙脱石/DOM复合体对菲的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呈下降趋势;介质pH值对吸附影响不大;随着固液比的增大,平均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率逐渐增大.动力学研究表明,菲在蒙脱石/DOM复合体上的吸附等温线与Henry线性方程和Freundlich经验方程的线性拟合较好.另外,对菲在蒙脱石/DOM复合体上的解吸实验表明,菲在蒙脱石/DOM复合体上的吸附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8.
169.
一株菲降解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平板熏蒸和双氧加合酶活性测定的方法 ,从大庆油田水体中筛选出 1株对菲具有降解活性的细菌 ,Phx1.在LB培养基中 ,能将浓度为 10 0 μg/mL的菲在 2 4h内完全降解 .与无机盐培养基相比 ,LB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能促进此菌对菲的降解 ,尤其能促进对中间产物的进一步转化 .经质粒消除证明 ,Phx1具有 2个质粒 ,且较大的 1个对菲的降解是必须的 .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 ,16SrDNA序列分析 ,鉴定Phx1为土壤杆菌属细菌 ,其 16SrDNA序列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UP 3、Agrobacterium albertimagni的相似性最高 ,分别达到 97 8%和 96 6 % ,但对向日葵的致瘤实验为阴性 . 相似文献
170.
Humic substrates are a major fraction of sediment organic matters, and the 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hemicals by humic substrates influences their behavior and fate in sediment. In this paper, organic matters were divided into non-humic substrates and humic substrates. Non-humic substrates include acid leaching fraction, acid extracted fraction, and lipid; humic substrates were fractionated into Ca-binding-FA(fulvic acid), Ca-binding-HA (humic acid), oxide-FA, oxide-HA, and humi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organic fractions on sorption properties, sorption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sorption experiments of phenanthrene and pentachlorophenol(PCP) in five sed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acid leaching fraction and oxide-binding-HA were the main fractions to affect the sorption rate constant, and for the sorption capacity of phenanthrene, humin was the major fraction, followed by oxide-binding-HA, oxidebinding-FA, and so on. While for PCP,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n sorption capacity were mainly CEC, Ca-binding-FA, and Ca-binding-H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