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743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81.
全面总结了浙江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和市场配置环境资源试点的主要实践措施(包括创新构建总量管理和激励制度、全面构建市场配置环境资源制度、探索建立协同管理和交易机制和深入推进监管执法机制建设)和实施成效(包括市场倒逼污染减排、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完善环境资源市场配置模式总体设想,为全面推进中国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2.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airflow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side an urban street canyon was first developed using the FLUENT code, and then it was validated against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Then the effects of strength and position of pollutant sources on pollutant dispersion with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mensionless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urban street canyon were independent from the source strength.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pollutant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urban street canyon with a two-lane road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positions of the two sources: 1) the closer the two sources were to the street center of the canyon, the lower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leeward wall and at the human respiration level in the leeward footpath became; 2)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windward wall and at the human respiration level in the windward footpath were not sensitive to the locations of the two sources as long as the source on the windward lane was situated outside the small recirculation zone at the bottom corner of the canyon windward wall; 3)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walls as well as in the two footpaths increased greatly when the two sources were moved from outside into the small recirculation zones.  相似文献   
483.
针对现有国家《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电镀行业重金属产排污系数的不完整问题,以深圳市电镀企业分布较多的宝安区和龙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调研和个案实测的方法,将电镀行业典型镀种铜、镍、锌划分为18组四同组合。根据调研数据计算获得了每组四同组合的产排污系数,并通过个案实测验证了产排污系数的合理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产排污系数法计算的产污量误差在16%以内,排污量误差在30%以内,所以产排污系数能够推广应用于电镀行业重金属污染排放量核算。  相似文献   
484.
焦化废水的污染物特征及处理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万辉  韦朝海 《化工环保》2015,35(3):272-278
重点分析了焦化废水中存在的特征性有机污染物,强调水质分析是焦化废水工艺选择的基础。针对焦化生产工艺过程的复杂性,探讨了蒸氨、焦油分离、粗苯回收及脱硫过程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提出焦化废水污染物源头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较了焦化废水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各阶段的污染控制技术,强调技术创新与政策性引导有助于实现本行业污染控制和厂区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485.
对某石化企业含腈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估,从污染物的来源、组成、处理效果等方面研究了污染物的转化规律,揭示了现有工艺在含腈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企业污水处理场的废水来源较多,丙烯腈生产废水经四效蒸发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是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含有相对较多的含氮共轭体系;与其他废水混合后,经氨化作用,有机腈转变为有机胺和铵盐;A/O工段矿化度较高,COD的去除率高达73.0%,但有机胺含量仍较高;在缺氧池—生物流化池—硝化池工段,COD进一步被去除,胺类物质浓度大幅降低,但总氮脱除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86.
根据入湖污染负荷监测、调查资料和不同水文条件下流场-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氮磷营养物质分布、转移和削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总磷、总氮是影响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入湖污染负荷与入湖径流水量紧密正相关。(2)鄱阳湖换水周期短,水流更换频繁,氮磷污染物在湖区不会充分混合;氮磷超标水域随着水体流动,逐步向下游转移、扩散;湖水位处于消落状态,通江水道部分水域氮磷浓度超标。(3)湖相状态水环境比河相好,湖相状态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总氮和总磷同时超标。(4)鄱阳湖水环境勉强维持Ⅲ类标准,如果出现损害环境的人类活动,脆弱的水环境将会恶化。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7.
针对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研究省区初始水权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基于流域经济效益、省区排污权协调性等建立目标函数,根据流域排污总量构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省区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模型;其次,将排污权嵌入初始水量权配置中,根据奖优罚劣机制构建省区初始水权配置模型;最后,以太湖流域为研究背景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规划年2030年在75%来水频率下,基于流域可分配初始水权总量为363.3亿m~3和排污量为54.46亿m~3的限制,江苏、浙江和上海初始水权配置量分别为135.19亿m~3,129.21亿m~3和98.89亿m~3。本文的模型通过奖优罚劣函数,把超标或未超标排污的外部性内化到水量分配上,实现了水量权与排污权分配的统一,可为其它流域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8.
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外因。本研究通过构建PM_(2.5)浓度的两段式分布滞后模型,结合自然环境因素及经济因素对PM_(2.5)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第一段模型中构建了PM_(2.5)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布滞后模型,第二段模型中构建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主要包括工业源、生活源、机动车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源。在工业源中,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的贡献者;在生活源中,燃煤消费量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这也是冬季供暖期间PM_(2.5)剧增的原因;在机动车源中,尽管黄标车的保有量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左右,但却占据了颗粒物排放量的绝大部分。利用京津冀代表性城市PM_(2.5)日度数据研究得出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平均气压、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沙尘暴等因素对PM_(2.5)浓度的负向与正向作用。研究发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PM_(2.5)浓度具有聚集的滞后效应,当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滞后一期、滞后两期、滞后三期大气污染物对PM_(2.5)浓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依次递减。构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污染源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一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工业废气重度污染行业工业增加值、黄标车保有量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9.
Stormwater runoff and associated pollutants from urban areas in the greater Chesapeake Bay Watershed (CBW) impair local streams and downstream ecosystems, despite urbanized land comprising only 7% of the CBW area. More recently, storm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a 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manner to treat stormwater runoff closer to its source. This approach included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BMP model to compare traditional and LID design, pioneering the use of comprehensively digitized storm sewer infrastructure and BMP design connectivity with spatial patterns 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t the watershed scale. The goal was to compare total watershed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y in two study watersheds with differing spatial patterns of BMP design (traditional and LID), by quantifying the improved water quality benefit of LID BMP design. An estimate of uncertainty was included in the modeling framework by using ranges for BMP pollutant removal efficiencies that wer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ur model, using Monte Carlo analysis, predicted that the LID watershed removed approximately 78 kg more nitrogen, 3 kg more phosphorus, and 1,592 kg more sediment per square kilometer 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tershed on an annual basis. Our research provides planners a valuable model to prioritize watersheds for BMP design based on model results or in optimizing BMP selection.  相似文献   
490.
化学污染物是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海农业活动、城市工业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珊瑚礁生长区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越来越高。珊瑚礁生态系统长期在化学污染物的联合胁迫下,生态风险指数日益增加,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并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重点介绍了化学污染物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1)珊瑚礁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化学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外在反映;(2)化学污染物对珊瑚幼体的影响程度比成体大;(3)抗氧化酶和特定的功能基因可被用作生物标记物来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后,对我国未来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建议在典型珊瑚礁海域进行长期的生态学监测,结合室内胁迫实验,筛选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为今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并对其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