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7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26篇 |
综合类 | 152篇 |
基础理论 | 26篇 |
污染及防治 | 74篇 |
评价与监测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综合分析了珠海中冶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50万t/a钢渣生产线所采用的熔融钢渣辊压-有压自解技术的特点,及其在2014年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结果表明,熔融钢渣辊压-有压热闷自解处理技术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时间短、尾渣稳定性好等特点,是实现钢渣高价值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3.
为探讨外源微生物对枸杞枝条粉基质化发酵堆体腐熟进程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T1(CK),枸杞枝条粉150 kg;T2,枸杞枝条粉150 kg+尿素4.15 kg;T3,T2+粗纤维降解菌Ⅰ 75 g;T4,T2+粗纤维降解菌Ⅱ 75 g;T5,T2+锯末专用复合益菌75 g;T6,T2+EM菌液75 g;T7,T2+纤维素酶制剂75 g〕,以尿素为氮源,研究添加外源微生物对枸杞枝条粉基质化发酵过程中发酵指标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腐发酵至第6天时,各处理组的温度均达到最高值,其中,T3的温度达到68.2 ℃,T2~T7内部温度超过50 ℃的时间依次为6、9、9、7、8、7 d.外源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增加了枸杞枝条粉腐熟发酵后的湿容重、干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至发酵结束后,各处理组的湿容重在0.43~0.47 g/cm3之间,T6的增幅最大.堆腐发酵过程中w(NH4+-N)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发酵至第21天时,T4达784.81 mg/kg;w(NO3--N)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发酵14~49 d之间的增幅最大,其中,T3的平均日增加值最大,为16.02 mg/(kg·d),而发酵70 d后各处理组w(NO3--N)逐渐趋于平稳.发酵前21 d w(TOC)呈近直线下降,发酵前14 d w(TN)呈直线上升;堆腐发酵至第49天时,T2~T7的GI(germination index,发芽指数)均高于50%,其中,T7为73.92%,较T1(CK)高出26.52%;发酵至第91天时,T1~T7的GI均超过85%.研究显示,枸杞枝条发酵堆体基质化过程中添加尿素+粗纤维降解菌Ⅰ(Ⅱ)、尿素+EM菌液、尿素+锯末专用复合益菌等更有助于加快基质化进程、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可为枸杞枝条基质化工厂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24.
以钢板酸洗废酸液回收的Fe2O3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永磁铁氧体预烧料及器件。研究了工艺制度如预烧温度、保温时间、摩尔比对预烧料磁学性能的影响等。制取的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磁性能达到Br=420mT,Hcb=215KA/m,(BH)max=32.4KJ/m^3。 相似文献
225.
本文考察加入玻璃粉对掺有电镀污泥烧结砖物理力学性能及重金属浸出效果的提升效果。按照10%、20%、30%的质量比分别加入100目、300目、600目、800目的玻璃粉,烧成温度为950 ℃,测试了污泥砖的烧失量、显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及抗压强度,并考察了掺加不同粒径玻璃粉对重金属浸出毒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掺加30%质量分数的300目玻璃粉时,砖体的各项性能最好,线性收缩率−7.55%、显气孔率10.07%、吸水率7.72%、体积密度2.01 g·cm−3;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达到0.46 m2·g−1和3060 nm。对砖体进行39 d的浸出毒性试验,浸出液中Cu2+、Zn2+、总Cr、Ni2+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44、0.93、0.14、0.19 mg·L−1,远低于国家标准。研究还表明,除了熔融玻璃相与烧结砖的粘结外,砖体内部生成的尖晶石结构也对Cu、Zn、Ni、Cr的固定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6.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用于水中磷酸盐检测的传感器,其中,掺有钴粉的碳浆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浆为参比电极.在25℃下,对于用pH为4.0邻苯二甲酸氢钾(KHP)缓冲溶液配制的浓度梯度为1×10-5~0.1mol/L的KH2PO4溶液,钴碳比为1:7磷酸盐丝网印刷电极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响应斜率为-41.63mV/decade,检测限为5×10-6mol/L,响应时间为60s,稳定性较好.丝网印刷电极的重现性很好,测量同一溶液, 同一钴碳比的丝网印刷电极的相对误差小于1%,不同钴碳比的丝网印刷电极的相对误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227.
对比了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和加速溶剂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在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萃取效果,首次采用两级温度相结合的加速溶剂萃取方式,兼顾不同挥发性萃取物的萃取效果,建立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加速溶剂萃取样品前处理方法.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Florisil柱脱色和铜粉除硫后,进色谱分析,目标组分能有效避免杂质干扰,实现基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8种有机氯农药检出限在0.05~0.20μg·kg-1之间,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4.9%~124.8%,RSD为3.1%~8.8%;标准样品实验中,α-HCH及DDTs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78.5%~117.9%之间. 相似文献
228.
目的优化双基球扁药成球工艺参数,解决由于目前双基球扁药理论研究不充分、控制模型不明确、生产工艺参数调控依靠人工经验所导致的药品成球后直径、弧厚偏差大的问题。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非线性映射问题上的强大的能力,对成球关键工艺参数与成球质量指标进行建模,并应用成球工艺过程仿真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将训练得到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优化成球工艺参数。同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检验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训练后BP神经网络均方误差为0.001,成球直径误差率为1.27%,成球弧厚误差率为2.08%,成球质量参数误差均很小,可以满足工艺要求。结论该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精度,适用于含能材料工艺优化,提出的成球工艺优化方法能有效降低成球试制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229.
230.
以低值兰炭末为原料,通过酸洗和微波活化制备了改性多孔兰炭末(MA-BC),并对其吸附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SEM、N2吸附-脱附测试和FT-IR等分析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改性前后兰炭末表面形貌、结构和官能团组成变化。在吸附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实验中,分别考察了MA-BC投加量、模拟废水pH、初始Cr(Ⅵ)浓度、吸附时间对模拟废水中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模拟废水中Cr(Ⅵ)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经酸洗微波加热活化处理的兰炭末比表面积增大到160.69 m2/g,改性后兰炭末表面的-OH、C[CDS1]C和-CH3等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在模拟废水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pH为2,MA-BC投加量为2 g,吸附时间21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模拟废水中Cr(Ⅵ)去除率可达到89.21%。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理论吸附量为6.255 mg/g,与实验所测的平衡吸附量相吻合。吸附饱和的改性多孔兰炭末经5次循环再生-吸附,对模拟废水中Cr(Ⅵ)去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