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36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78篇
综合类   488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9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6 毫秒
301.
UA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实验室已经驯化好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其进行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提高和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菌对NH4+-N和N02--N的适宜浓度负荷均为200mg/L,适宜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pH和进水基质比(N02--N/NH4+-N)分别为2h、30~35℃、7.5~8.5和0.95~1.2,NH4+-N、NO2--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1%、98.3%和92.7%。  相似文献   
302.
研究了不同沸石粉投加比例对污泥脱水、沉降、干化时间、污泥生态床中植物根部干重的影响,最终选定沸石粉投加比例为6%。在此投加比例下,对污泥生态床中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花鸢尾床与芦苇床,总磷含量下降分别为13.2%和12.2%;总氮含量下降分别为48.3%和49.2%;硝氮含量下降分别为67.2%和70.2%。  相似文献   
303.
生物量流失是EGSB反应器在高负荷状态下稳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实验室EGSB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高浓度葡萄糖废水,研究EGSB反应器在高负荷状态下的床层流态行为及其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该反应器结构形式下,当有机负荷达到23-26 kg COD/(m3·d),水力上升流速在约3.0 m/h,气体上升流速在约1.3 m/h状态下运行时,床层易发生剧烈流化现象,并导致颗粒污泥的解体和流失。降低反应器回流比、减小反应器内水力上升流速,控制床层在悬浮状态时可以有效降低高负荷状态下生物量的流失,并取得了有机负荷46 kg COD/(m3·d),COD去除率97%以上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04.
采用生物膜流化床工艺对中部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在冬季水温低于14℃时进行中试研究。取好氧池1和2中的部分填料经小试实验对其中的硝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出填料上相应生物膜硝化反应速率表达式。并通过物料衡算计算出两级生物膜流化床反应器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经过实际中试实验,测得实际值与计算值相关性较好,其相对误差在15%以下。应用模型在单个反应器为完全混合、整体为推流模式的多级生物膜流化床工艺,得出NH4+-N出水浓度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305.
湿污泥在流化床中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鼓泡流化床干燥器内,床料采用0~1 mm的石英砂,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城市污水污泥的流态化干燥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控制送风温度、流化风量、加料量、污泥粒径等参数,研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床温以及干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送风温度的升高,床温升高,干污泥含水率下降,最终趋向于一个稳定值8%。床温随流化风量的增加先是减小而后升高,干污泥的含水率随流化风量的增加先是降低而后增大。当加料量从11 kg/h增加到13kg/h时,干污泥的含水率基本没有变化,当加料量超过13 kg/h时,干污泥的含水率从8.1%开始呈递增趋势。随污泥粒径的增大,床温升高,干污泥含水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30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nduct a field study at a Florida field site on surface emissions and subsurface distribution of cis-and trans-1,3-dichloropropene (1,3-D) and chloropicrin (CP) in raised beds injected with Telone C35 with four replications. A total of 16 beds were applied with Telone C35 by chisel injection and covered with four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4 beds for each film. Each bed was installed with five 20-cm long soil pore air probes and a surface air collection pan at arbitrarily locations along the length of each bed for sampling soil pore air and surface air, respectively, for analysis of the three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cis- and trans-1,3-D and CP. We found that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compounds at 20-cm depth among the beds covered with four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generally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beds covered with the same plastic film,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only in the four metallic PE covered beds at 5 and 24 hours after injection. Volatilization rates of the three compounds among the beds covered with four different plastic film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P at 48 hours after injectio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It appeared that initial upward diffusion and volatilization flux were influenced by solar radiation. Initial sub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the three compounds and volatilization flux, especially cis-1,3-D, were greater in the beds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field than that in the beds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field. Whether or not difference in initial sub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mpounds between east side beds and west side beds may influence fumigant efficacy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307.
采用水生植物滤床系统深度处理养猪废水,开展了不同收割频率条件下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5cm/d时,植物收割频率的增加会降低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而对COD的去除效果则无明显影响。当不进行植物收割时,系统对养猪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26%、34.32%和29.52%。因此,合适的植物收割频率是强化APFB系统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08.
植物收割频率对水生植物滤床深度处理养猪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生植物滤床系统深度处理养猪废水,开展了不同收割频率条件下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5 cm/d时,植物收割频率的增加会降低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而对COD的去除效果则无明显影响。当不进行植物收割时,系统对养猪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26%、34.32%和29.52%。因此,合适的植物收割频率是强化APFB系统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09.
生物质碳源组合型生态浮床系统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水生植物,结合水下空间与水面景观,构建集成脱氮技术的新型立体组合式生态浮床系统用以地表水体中氮的脱除以净化水质。立体生态浮床运行2个月之后的结果显示,NH3-N、TN和CODM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77%、95.51%和77.75%,本浮床具有较高脱氮能力,水体净化效果明显;同时,整个生态浮床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原水分别为Ⅴ类和劣Ⅴ类的池2和池5中分别鉴定出6种和8种主要氨氧化菌谱带,位于系统中部的玉米芯和稻草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较高;稻草和底泥中氨氧化菌的谱带种类最多。与池2相比,池5中除了存在共有谱带外,还存在特有谱带h和j带,表明可能有特殊氨氧化菌群的存在。本组合型生态浮床具有同步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并能促进水生态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310.
冬季生态浮床对浮游藻类数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生态浮床在冬季的运行效果,选择世博园区白莲泾生态浮床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季生态浮床对浮游藻类数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样期间浮游藻类生物总量逐月增加,且对照区明显高于浮床区;浮床区与对照区浮游藻类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浮床区以硅藻门为主,而对照区以绿藻门为主。并且,小环藻与细微颤藻的优势度指数均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浮床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区。以上结果均证明,虽然在冬季较低温的情况下水生植物新陈代谢缓慢,但生态浮床仍会影响浮游藻类的数量及生物多样性,从而对水质净化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