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不同方法制备的铟催化剂选择性还原N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负载量的In/Al2O3催化剂分别以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得,对比评价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样品在富氧条件下以丙烯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活性,考察了氧气浓度、H2O对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铟催化剂有较高的去除NO活性,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最高活性都可达90%左右;而浸渍法样品的活性较差,最高转化率不到60%.氧气浓度对NOx最高转化率及其相应反应温度均有重要影响.随着O2浓度的提高,最高活性对应的反应温度降低.反应气氛中H2O的加入使铟催化剂活性大幅降低.铟与其他多种金属活性组分相比,一个突出的不同表现是,3种方法各自的最佳负载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22.
针对现有块状雄黄火法制备工艺As2 O3气体污染严重的情况 ,提出了利用粉末冶金方法热压工艺制备块状雄黄的“浮选 化学除杂 热压制块”新工艺流程。并对热压制块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符合药用要求的较致密的块状雄黄 ,且该工艺不会造成As2 O3气体污染。  相似文献   
323.
介绍了采用独创制膜液三元体系添加剂,以及相应发展的干喷-湿纺制膜工艺条件,研制出具有高透水性能,无大孔缺陷,孔分布狭窄,截留性能优异的聚砜训空纤维超滤膜。膜结构为双排指状孔结构,膜内外表面具有相近的孔分布皮层,可用于内压或外压超滤操作。  相似文献   
324.
有机物多相光催化降解反应中催化剂固定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王怡中  胡春 《环境科学》1998,19(4):40-42
以TiCl4和异丙醇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将钛组分以键合方式引入载体多孔硅胶颗粒的表面,经高温处理提高活性,制备出的催化剂以甲基检溶液的脱色反应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与相同量的粉末TiO2作用相比,活性升高,经分析测定催化剂颗粒上有31.05%的钛成分且表面仍保持硅胶颗粒的骨架结构,具有大比表面和高分散性的优点,利用该方法即可以制备大颗粒载体型TiO2催化剂,也可能进一步解决用于实际太阳光废水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325.
纳米铁的制备及去除废水中的Cr(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离子(Ⅵ)是水体、土壤中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对人体及其他动物有毒害和致癌作用。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和电镀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为了寻求一种更好的铬离子(Ⅵ)处理方法,实验以三价铁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的新型水处理剂———纳米铁,其广泛的应用于难降解的氯代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的处理以及对受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等领域,通过其对六价铬离子的吸附与还原过程的研究。提出了最佳去除条件:即当投加量为0.02 g/L,pH为8,温度为30℃时,纳米铁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326.
以活性焦和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负载纳米铁,比较了两种负载纳米铁对TNT红水中难降解物质二硝基甲苯磺酸钠(包括2,4-DNT-3-SO3Na和2,4-DNT-5-SO3Na)的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作为负载材料活性焦的相对有效比表面积与孔体积要优于活性炭,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出负载纳米铁的优势。单位面积活性焦负载纳米铁去除2,4-DNT-5-SO3Na的能力明显高于活性炭负载纳米铁,单位面积活性焦负载纳米铁去除2,4-DNT-3-SO3Na的能力在较小投加量条件下高于活性炭负载纳米铁,但均随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对于活性炭负载纳米铁,其单位面积去除能力基本不受投加量的影响,而且对二硝基甲苯磺酸钠的去除率高于活性焦负载纳米铁。耦合混凝沉淀的总去除效果表明,单位面活性焦负载纳米铁对2,4-DNT-5-SO3Na的去除能力高于活性炭负载纳米铁,而对2,4-DNT-3-SO3Na的去除能力则低于活性炭负载纳米铁。  相似文献   
327.
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吸附饱和后难以分离和再生的缺点却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铁氧化物和活性炭进行复合,制备出同时具有磁分离性能和较强的吸附性能的磁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其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666.72 m2/g,平均孔径为3.16 nm,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在外加磁场下能快速地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且磁性能相对稳定,铁氧化物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不大。在温度为25℃、p H为5、吸附剂用量为3 g/L的情况下,吸附3 h后,该磁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率可达99.1%,预示着该磁性活性炭在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8.
微波-活性炭联合作用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刘希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153-1159
近年来,微波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借助于微波与活性炭的相互作用,即利用活性炭在微波辐照下可快速升温的特性,获得较高反应温度,同时活性炭还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催化作用,从而达到分解吸附在活性炭孔隙内部或与活性炭共存于同一体系中的污染物的目的。首先从活性炭在微波场中升温的角度探讨了微波辐照对活性炭的作用,并就微波活性炭联合作用在气态污染物处理、液态污染物处理、土壤污染修复以及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29.
负载型混晶相TiO2光催化剂的低温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皂石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前驱物,在较低温度下由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理论负载量、固定化温度、干燥、焙烧温度对TiO2/蒙皂石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分析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的TiO2以锐钛矿-金红石的混晶相存在。当TiO2理论负载量为15 mmol/g、溶胶反应温度为25℃、干燥温度为70℃时,TiO2/蒙皂石复合光催化剂对偶氮染料光催化反应1 h降解率达93.40%。该制备技术的特点是在省去高温焙烧的条件下,制备出光催化活性高的负载型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330.
铁盐改性砂制备及其吸附Zn~(2+)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石英砂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石英砂的吸附效率,考察其对废水中的Zn~(2+)去除效果.以石英砂为载体,分别用反复高温加热法和反复碱性沉积法制备了三氯化铁改性砂、硝酸铁改性砂,测定2种方法制备的铁盐改性砂的表面含铁量、铁盐的酸稳定性及比表面积,并比较2种铁盐改性砂对Zn~(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三氯化铁改性砂、硝酸铁改性砂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468、4.247 m~2/g,比石英砂比表面积分别提高6.910、12.612倍;在pH为中性条件下,石英砂对Zn~(2+)去除率为43%左右,三氯化铁改性砂对Zn~(2+)去除率达到70%左右,硝酸铁改性砂对Zn~(2+)去除率达到85%左右,表明铁盐改性砂对Zn~(2+)去除能力比石英砂有很大提高;铁盐改性砂对Zn~(2+)的吸附有一定容量,表面的活性中心越多,吸附能力越大;铁盐改性砂对Zn~(2+)的去除率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当pH>8.5时,Zn~(2+)去除率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