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8篇 |
免费 | 315篇 |
国内免费 | 3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3篇 |
废物处理 | 69篇 |
环保管理 | 67篇 |
综合类 | 613篇 |
基础理论 | 200篇 |
污染及防治 | 263篇 |
评价与监测 | 29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1.
92.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MB) over Fe-doped CaTiO3 under UV-visible light was investigated.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equipped with an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sys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FT-IR), and UV-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D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ping with F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of CaTiO3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 The Fe-doped CaTiO3 exhibited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CaTiO3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B.However,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Fe-doped CaTiO3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Fe-doped CaTiO3 prepared at500°C exhibited the b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ith degradation of almost 100% MB(10 ppm)under UV-visible light for 180 min. 相似文献
93.
基于全隧道方案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疏通中国干线交通网战略布局中的咽喉工程,因工程规模浩大,其环境影响广泛而深远.简要回顾了工程建设方案的筛选进程及“深埋式全隧道”方案的环境优势;建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协作型”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以合作和协调克服各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初步探讨了工程前期调研的主要内容;识别分析了通道工程对近岸海域、出入口城市的主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案相比,深埋式全隧道方案对自然人文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的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消除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通道工程的立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分别采用铝和铁板作为两极,通过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使电极钝化和极化现象得以减缓或消失,并实现两极均可溶,利用铝、铁系无机絮凝剂共存时可提高处理效果的特点,对活性嫩黄X-6G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获得了该方法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飞行质谱等手段对废水处理过程的脱色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佳条件下,采用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活性嫩黄X-6G模拟染料废水30 min,可使模拟废水脱色率达到98%以上,COD去除率可达77%以上;处理过程中除大部分染料分子直接被电凝聚气浮或沉降导致脱色外,部分活性嫩黄X-6G染料分子在电解作用下首先断裂成不同结构的中间体,含有双键的中间体再发生加氢或氧化反应,使双键结构遭到破坏而脱色。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蓝藻水华暴发的条件,详细论述了特异性功能光合细菌在蓝藻水华覆盖面治理、蓝藻水华未暴发前治理、内污染源底泥治理、点面源污水治理方面取得的试验成果,并结合对特异性光合细菌的分解技术路线和使用性能的分析得出结论:EPSB生物制剂完全可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96.
研究以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为对象,采用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样品制备和保存方面探讨了是否添加溶菌酶液、细胞破碎时间、酶液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等因素对SOD活性测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溶菌酶液的加入提高了细胞破碎效果;细胞破碎的条件为99次(工作3 s,停3 s),时间为40 min时破碎效果最好;酶液保存时间在4 h内最佳;-20℃保存比4℃保存对酶活性影响小。最佳检测条件为:取样量为1 mL时,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 min时,SOD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97.
98.
实验研究了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脱色的几个影响因素:pH值、硫酸铝钾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气浮时间;对比了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脱色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H值对混凝气浮处理效果影响最大,硫酸铝钾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及气浮时间对混凝气浮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当pH值为5.00、硫酸铝钾用量为556mg/L、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0mg/L、气浮时间为5min时,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的色度和吸光度去除率分别为99.4%和85.44%;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进一步去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藏高原相邻的原始森林、天然草原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培养法和nested 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了这3个生态系统的土壤硝化势、硝态氮浓度以及土壤氨氧化细菌(AOB)菌群区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NO 3--N)浓度显著高于相邻的草原和森林土壤,硝化势分别是森林和草原土壤的9倍和11倍,NO 3--N是农田土壤无机氮(Nmin)的主要成分,占无机氮的70%~90%.铵态氮(NH 4+-N)则是森林和草原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原间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原始森林的土壤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转换为农田后,土壤AOB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但是农田土壤的AOB菌群结构仍与其前身草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相似性.原始森林的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直接导致了其硝化势最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最高意味着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AOB的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氮素内循环及其关键微生物AOB的多样性与活性均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