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80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1158篇
基础理论   214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基于全产业链视角,采用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化模拟了在现有产业技术条件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计划》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潜在影响. 结果表明,《计划》项目实施:①将拉动我国GDP累计增加20 570×108元,非农就业岗位累计增加260×104个,起到刺激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作用;②将直接带动环保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技术改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产业链关联间接带动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不含塑料和橡胶,下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③将累计新增SO2、NO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21.3×104、96.0×104和60.7×104 t,年均新增排放量相当于预期减排能力的3.8%、2.2%、2.2%,主要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工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核燃料加工业等5个行业;④将累计新增煤炭、水资源消耗量分别为1.6×108和108.2×108 t,二者的年均新增消耗量相当于2010年消耗量的1.05%和0.36%,主要集中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及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 未来应加快环保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火电、钢铁等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污染治理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从产品供给角度减少大气治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2.
对大连市2015年秋冬季环境空气中VOCs进行采样分析,获得其组成、含量、昼夜和季节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类别VOCs的来源,并计算不同VOCs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大连市环境空气中秋季VOCs平均体积浓度(55.81×10-9)略高于冬季(42.66×10-9);秋季VOCs以羰基化合物和烷烃为主,而冬季VOCs以烷烃和烯炔烃为主。大连环境空气中光化学反应的主要VOCs类别为羰基化合物、烯炔烃和芳香烃,主要物种为丙烷、乙烷、正丁烷和乙烯。羰基化合物含量高与机动车尾气及医院大量试剂的使用有关,烷烃主要来源于汽油车与液化石油气(LPG)燃烧排放,芳香烃主要由机动车排放贡献。各类别VOCs的组分含量与其OFP并不一致,大连市环境空气中各类VOCs的OFP由高到低依次为羰基化合物>芳香烃>烯炔烃>烷烃。  相似文献   
963.
依据避暑旅居的内涵与特点,从环境质量、服务需求、旅游资源和市场潜力4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避暑旅居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维度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5个主要城市的避暑旅居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城市的避暑旅居潜力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质量、旅游资源丰富性、地区经济水平、交通区位条件、服务接待能力和游客感知水平等是避暑旅居潜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分类评价潜力模型的分析,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964.
黑碳(black carbon,BC)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辐射强迫等,对区域和全球辐射平衡、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以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资料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探究了上海市1980~2019年大气BC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局地排放和区域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ERRA-2大气BC浓度和地面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趋势一致性(R∈[0.68,0.72]),表明MERRA-2再分析资料可以用来有效揭示地面大气BC浓度的长期变化.②上海近40年大气BC浓度可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长的"低值"阶段[1980~1986年,(1.75±0.17)μg·m-3],相对稳定的"中值"阶段[1987~1999年,(2.18±0.07)μg·m-3]和波动变化的"高值"阶段[2000~2019年,(3.07±0.31)μg·m-3];就季节变化而言,上海BC浓度总体呈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的"U"型模式;受水运货运船舶柴油机等发动机黑碳排放的影响,7月出现BC浓度小高峰.③大气污染物诊断质量比及双变量相关分析[R(BC-NO2) > R(BC-CO) > R(BC-SO2)]表明,交通排放是上海大气BC的主要排放源,尤其是重型柴油车的影响.④后向轨迹和PSCF分析发现上海夏季气团以清洁海风为主导,占77.18%;其他季节来自北方的气团超过50%.上海大气BC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以长三角为中心向外扩张,且扩张方向与后向轨迹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965.
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乙醛、丙酮、异戊二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乙烯基甲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总浓度(体积分数)为(10.97±4.69)×10-9,OVOCs为(8.54±3.44)×10-9,芳香烃为(1.53±0.93)×10-9,生物源VOCs为(0.90±0.32)×10-9;光化学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均排名前三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醛和C8芳香烃;3个OVOCs物种(乙醛、丙酮和MEK)主要来源于本地生物源和人为二次源,且丙酮有较强的区域背景值,说明该地区的污染受到较为显著的区域传输的影响.本研究可加深对西南地区臭氧的区域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科学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6.
粤港澳大湾区吸收性气溶胶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粤港澳(Guangdong-Hong Kong-Macao,GHM)大湾区气溶胶污染现状,基于OMAERUV日产品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2008~2019年吸收性气溶胶指数(ultraviolet aerosol index,UVAI)的时空分布、未来趋势变化和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HM大湾区年时间序列上UVAI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年均下降为2.3%;月时间序列上从春季开始呈现倒"V"形,季节特征春季最高,冬、秋次之,夏季最低;空间上呈现中部区域一直属于高值区,12年年均UVAI高达0.35;UVAI分布在时间序列主要表现为可持续,有82.69%的区域在未来UVAI将呈现下降的趋势;GHM大湾区外部潜在源主要是东部工业产生的碳质源和海洋带来的生物源;UVAI潜在源区春季以碳质源和生物质源为主,夏季以生物质气溶胶源为主,秋季以碳质源占比最大,冬季沙尘性质气溶胶源有所增加;通过相关性分析,气溶胶和PM2.5之间是相互依附的关系,工业生产活动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可以降低大气中因工业生成所产生的气溶胶含量,第二产业活动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会加快气溶胶的生成.  相似文献   
967.
基于RDA-REM模型的我国再生水开发利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我国再生水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针对再生水开发利用潜力开展再生水开发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剖析再生水资源的特殊性与竞争性,揭示再生水开发利用的驱动机制与约束机制,建立再生水供需双侧协调交互式的潜力指标体系,并基于冗余分析(RDA)筛选潜力预测关键指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随机效应的潜力预测模型(REM),预测全国再生水开发利用潜力.同时,针对REM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刻画10%~90%分位数水平下的参数置信区间.结果发现,生态用水量、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污水处理总量这4项指标与再生水开发利用紧密相关,为潜力预测关键指标.REM潜力预测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最大拟合误差为-8.5%.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再生水开发利用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2025年全国开发利用潜力有望达到129亿m3,将有助于优化城市供水结构,提高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相似文献   
968.
铸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成分谱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袋-吸附管采样方法对京津冀地区9家铸造企业重点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采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56种VOCs组分,首次建立了铸造行业基于生产工序的VOCs源成分谱,并且结合臭氧生成潜势分析了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铸造行业VOCs特征组分主要为芳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平均占比分别为:50.9%、20.8%和12.6%.总体而言,甲苯、苯、间/对-二甲苯等芳烃,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卤代烃,丙酮、乙酸乙酯、环戊酮等含氧VOCs和部分高碳烷烃是铸造行业的特征物种.铸造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VOCs特征物种与所使用溶剂、表面处理剂的成分相关.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中排放浓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造型、硅溶胶和浇注工序.不同生产工序排放VOCs的OFP在0.29~96.09 mg·m-3之间.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OFP最高的环节,其次是造型、熔炼和浇注工序;芳烃和含氧VOCs是各生产工序OFP贡献较高的组分.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芳烃是铸造行业OFP贡献较高的物种,总贡献比例超过60%.建议重点对喷漆工序排放VOCs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对造型、熔炼和浇注等工序排放VOCs应采取有效收集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69.
张璐瑶  赵科理  傅伟军 《环境科学》2021,42(9):4432-4440
随着电子垃圾的与日俱增,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探究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镉的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采集了171对土壤和农作物样品进行系统解析.结果表明,根茎类、叶菜类、茄果类和水果类农作物土壤中镉含量分别为(1.292±0.647)、(1.010±0.201)、(0.921±0.125)和(0.861±0.135) mg·kg-1,均值分别是浙江省土壤镉含量背景值的10.0、7.8、7.1和6.3倍,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4.31、3.4、3.07和2.72倍,说明镉在土壤中累积明显.而农作物只有少部分超过食品安全限值,而且不同种类农作物对镉的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叶菜类 > 根茎类 > 茄果类 > 水果类.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镉污染严重且有高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健康评价模型发现,手-口摄入重金属是造成当地居民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而且重金属镉暴露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但是该地区单一重金属镉污染暂时不会威胁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Moran''s I指数以及克里格插值结果揭示了镉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局部空间聚集现象,且高值主要集中在电子垃圾拆解区周围,与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0.
黄禹  陈曦  王迎红  刘子锐  唐贵谦  李杏茹 《环境科学》2021,42(10):4602-4610
为了解华北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石家庄和兴隆地区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对空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羰基化合物的组成、体积分数、来源、·OH损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本研究共测定了13种含羰基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体积分数最高的3种物质为丙酮、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6.46±5.25)×10-9、(3.76±2.29)×10-9和(2.65±1.74)×10-9;兴隆地区:(1.85±1.27)×10-9、(1.29±1.02)×10-9和(0.72±0.48)×10-9];C1/C2和C2/C3值表明石家庄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受机动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影响较明显;兴隆地区采样点处于背景区域,受自然源影响较大;石家庄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分别为乙醛(1.77 s-1)、甲醛(1.57 s-1)和丁醛(0.42 s-1);兴隆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为分别为甲醛(0.53 s-1)、乙醛(0.47 s-1)和丁醛(0.12 s-1);对O3生成贡献最大的羰基化合物物种为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34.61×10-9(以O3计,下同)和16.73×10-9;兴隆地区:11.77×10-9和4.47×10-9],且甲醛的最大臭氧生成潜势估算(OFP)远高于乙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