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8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6篇 |
废物处理 | 57篇 |
环保管理 | 372篇 |
综合类 | 1027篇 |
基础理论 | 207篇 |
污染及防治 | 102篇 |
评价与监测 | 197篇 |
社会与环境 | 93篇 |
灾害及防治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50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08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ing Guo Zhipeng Bai Can Wu Tan Zhu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08,2(2):224-229
TiO2 supported on active carbon fiber (TiO2/ACF), an absorbable photocatalyst, is a new kind of material applied in air purif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T) and relative humidity (RH) on the gas-solid adsorption of toluene and the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PCO) efficiency of adsorbed toluene on TiO2/ACF were studied, and then, the purification capability of TiO2/ACF was estimated. PCO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PCO efficiency increased under high RH and T levels, the amount of
adsorption of toluene decreased. Moreov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intermediates indicated that more environmental
risk emerged when PCO of toluene was carried out at higher environmental T and RH levels because more toxic intermediates
would be accumulated on the TiO2/ACF.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al T and RH cond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CO technique. T =
25°C and RH530% is 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purifying toluene in our experimental system.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2007, 20(5): 10–13 [译自: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8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标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国内外浸出方法标准体系、研究方向、应用目标、方法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系统总结,介绍了《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和《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00—2007)的模拟场景、方法学探讨和实验研究结果. 目前,HJ/T299—2007已经成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的指定标准方法,而HJ/T300—2007也被用于特定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入场检验. 新制定的浸出方法标准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模拟场景假设明确,实验参数由理论计算和系统的实验获得,具有较充分的方法学依据. 尽管如此,对于该标准的客观、全面的评估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执行过程才能获得,新的浸出方法标准只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阶段性成果,还要随着环境管理的需要和细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加以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83.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方法消解土壤样品,并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标准加入法测定土壤中、锌、铅、镉、镍、总铬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节省试剂,准确可靠等特点:实际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完全能满足环境土壤样品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区域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将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应用于估算VOC天然源排放的研究,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的估算方法.根据方法需要,确定了我国部分树木排放异戊二烯和萜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各植被类型排放各种VOC的标准排放因子,以及各植被类型季节平均的叶生物量密度.应用该方法估算了华南地区满足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拟要求的高时空分辨率VOC天然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夏季典型日的VOC天然源排放总量约1.12×104t,VOC排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其中地理分布取决于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日变化规律则依赖于太阳辐射和温度的高低.并讨论了VOC天然源排放估算过程中误差的来源 相似文献
85.
86.
不同分析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比较,或者说如何判断两种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是检测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应用场景包括方法标准验证实验、新方法与经典方法间的比对,特别是在缺少标准样品、测试数据不满足t值检验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判据尤其重要。以采用单波长激发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Cd、As、Pb、Cu、Zn、Ni、Cr、Co、V、Mn、Mo、Sb等重金属含量所得数据为例,探讨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2020)附录B中规定的"数据对t值检验法"的不足及改进办法,即用数据对相对偏差和再现性限合格率作为判据,判断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一组验证样品分别用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测定,在数据对t值检验的基础上,取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与相关限值进行比较,或者取两者的差值与基准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的再现性限进行比较,利用合格率大小协助判断了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日常质控技术规范中关于精密度的规定,实用性强,是一条将数理统计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合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7.
88.
89.
皂素工业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医药化工行业,我国皂素主产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其排放的大量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给水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急需制定我国的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三段式两相厌氧为核心的二级生化组合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方面对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进行了研究,皂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残留CODCr总量(以质量浓度计)约为400~500 mg/L,其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质量浓度约为240~280 mg/L.综合考虑技术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将现有企业CODCr排放限值规定为400 mg/L;为引导企业对废液综合利用,推进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规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第二时段的限值为300 mg/L.提出了丹江库区相应的CODCr总量指标及皂素规模限额.执行该标准后,全国每年可削减CODCr 71 400 t,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至少可削减60 690 t,可以满足中线调水水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90.
胡亚楠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1,(5):25-28
本文主要介绍了ASTMF2669-2009《施用农药人员用防护服性能标准》的分级和检测要求、防护服材料性能要求、材料的抗渗透性指标等,并就施药人员的安全与防护以及完善防护服标准体系提出建议.以为我国广大相关领域人员了解标准和应用标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