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对于控制工业企业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效益明显,通过分析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结合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要求,提出建立和完善包括工业企业泄漏元件编码原则、泄漏检测与修复操作技术规范、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与评估方法、LDAR技术泄漏量核算方法以及LDAR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接口规范在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环境管理规范体系的整体设想,以促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煤气柜泄漏的主要原因,以及在不停产情况下对其进行粘接修复的技术。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针对直升机异常振动故障排除,对振动源进行检测,并分析振源频谱,准确定位异常振动源,指导振动源调整,并对调整情况进行检测,提升直升机异常振动排故效率。方法 结合光纤传感器的振动检测特性应用分析,开发一套基于光纤传感探测的直升机修理异常振动源定位系统,实现直升机的振动源动态监控。结果 识别了直升机的主要振动源,分析统计了振动源频率,梳理了直升机试车、试飞典型振动故障,研究了光纤振动传感器感知被测量的实时调制方法和信号调制的光波解调方法,结合应用需求对市场上成熟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软件进行了重新设计。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地创建识别模型库,并对模型库进行实际样本训练,模型准确率可达到66.37%。  相似文献   
74.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萍 《环境技术》2005,23(5):13-15,35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作为由环境工程与现代的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现已广泛应用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本文在了解环境生物技术发展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苔藓植物在重金属污染中的监测作用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调查了贵州省喀斯特山区高峰村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的种类,并对该金矿区各生境中的苔藓植物优势种及基质进行Cu、Zn、Cd、Pb、Hg、As测定分析。利用检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富集系数完成本次研究。在采集到的169份苔藓标本中,发现苔藓植物12科26属50种,优势科为丛藓科和真藓科,生活型以矮丛集型为主。该金矿2个开采点的苔藓植物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8. 82%、55. 56%和27. 59%。2个开采点的苔藓植物与其基质的重金属含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其中硬叶净口藓Cd和Zn的相关系数为0. 973和0. 892,属于显著正相关;各生境中的优势苔藓植物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其中羽枝青藓和硬叶净口藓对Cd强烈富集,富集系数为16. 52和5. 58。当地硬叶净口藓对Cd和Zn污染有明确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分析铁尾矿路用对道路沿线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对铁尾矿化学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测定,以秦巴山区的山地黄棕壤作为道路建设的耕土环境,把铁尾矿按70%~90%的推荐比例掺入,铁尾矿中的重金属按照最不利的全浸入式扩散进行分析,对黄棕壤中重金属含量超过限制要求的重金属进行安全修复,使铁尾矿道路沿线黄棕壤的重金属含量满足限制要...  相似文献   
77.
Abstract

The mutagenic activity of chlordimeform and two of its breakdown products, 4‐chloro‐o‐toludine and 4‐chloro‐N‐formyl‐o‐toluidine were determined with five histidine dependent strains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1535, TA1537, TA1538, TA98, TA100) and five tryptophan dependent strains of E. coli WP2. (WP2, WP2uvrA, WP67, CM611, CM571) with and without rat liver microsomal enzymes. 4‐chloro‐o‐toluidine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he reversions of the S. typhimurium strain TA1535 more than two fold over spontaneou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400 μg/plate.

The results of the DNA repair tests in the Salmonella TA1538/TA1978 and E. coli multirepair deficient systems showed that both breakdown products were active in inducing damage not repaired in at least one repair deficient strain while chlordimeform itself was inactive.  相似文献   
78.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tropospheric ozone (O3) on DNA damage in five trembling aspen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clones growing in a free-air enrichment experiment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O2) were examined. Growing season mean hourly O3 concentrations were 36.3 and 47.3 ppb for ambient and elevated O3 plots, respectively. The 4th highest daily maximum 8-h ambient and elevated O3 concentrations were 79 and 89 ppb, respectively. Elevated CO2 averaged 524 ppm (+150 ppm) over the growing season. Exposure to O3 and CO2 in combination with O3 increased DNA damage levels above background as measured by the comet assay. Ozone-tolerant clones 271 and 8L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DNA damage under elevated O3 compared with ambient air; whereas less tolerant clone 216 and sensitive clones 42E and 259 had comparably lower levels of DNA damag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levated O3 and ambient air. Clone 8L was demonstrated to have the highest level of excision DNA repair. In addition, clone 271 had the highest level of oxidative damage as measured by lipid peroxid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variation in cellular responses to DNA damage between aspen clones may contribute to O3 tolerance or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漏磁探伤设备在孤东采油厂管、杆修复检测中的应用现状,针对探伤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高了探伤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0.
空气注射修复苯污染地下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艳玲  姜林  张丹  钟茂生  贾晓洋 《环境科学》2012,33(11):3927-3934
空气注射是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挥发性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因为缺乏现场数据,目前系统设计主要依据经验.为了获取合理设计参数,以北京某焦化厂地下水苯污染区域为例,结合现场试验,采用Petrasim中的TMVOC模块对空气注射进行了设计参数优化与修复模拟研究.现场试验得出最佳注气速率为23.2 m3.h-1,影响半径为5 m.模型对现场试验过程中地下水压力变化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对注气位置进行优化,最佳为底部注气;以底部注气方式对注气速率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注气速率为20 m3.h-1,与现场试验结果相近;在最佳注气位置与注气速率下,影响半径为3m,现场测试结果比该值偏大,这主要是因为现场测试参数主要指示地下水上部与非饱和带中气流变化,而气流范围在接近地下水面处开始迅速增大,比地下水中实际气流范围要大.依据场地地质参数,利用优化参数,对修复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修复过程中逐渐将污染物浓度已经达标区域的注射井关停的修复方式比修复过程中所有注射井一直开启的修复效果要好.采用注射井逐个关停的修复方式注气90 d后,该场地污染物浓度从371 000μg·L-1下降到1μ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