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8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9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2篇 |
废物处理 | 60篇 |
环保管理 | 551篇 |
综合类 | 1583篇 |
基础理论 | 313篇 |
污染及防治 | 354篇 |
评价与监测 | 150篇 |
社会与环境 | 62篇 |
灾害及防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42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242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6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197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选取淮南城区6种不同下垫面,研究了自然降雨和径流雨水随降雨历时和径流历时的水质变化,并探讨了降雨强度对初期径流水质的影响和径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初期自然降雨和初期径流污染较为严重,随着降雨历时和径流历时的延长,自然降雨和径流雨水污染程度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且径流雨水中SS与其他污染物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具有一定差异,屋面径流雨水明显好于路面径流雨水;降雨强度对初期径流水质具有较大影响,降雨强度越大,初期径流雨水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972.
气温遥感估算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气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之一,在植被长势、农业灾害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尺度农业、气候模型都需要空间分布的气温作为输入参数。除了用有限的台站数据空间插值获取气温栅格化数据外,遥感技术更为连贯精细的气温空间观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服务区域尺度气温相关的科研及业务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气温遥感估算的主要方法,包括简单统计法、高级统计法、温度-植被指数分析法(TVX法)、地表能量平衡法及大气温度廓线外推法。再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重点总结比较了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及不同时空尺度气温的遥感估算特点。最后讨论了气温遥感估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73.
改性硅藻土对三种有机染料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天然硅藻土分别负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四甲基溴化铵(TMAB)和壳聚糖,制得一系列改性硅藻土,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吸附水中的阴离子染料(活性红120)、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酸性染料(玫瑰红B)的适宜条件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天然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四甲基溴化铵改性硅藻土对玫瑰红B和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活性红120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1.15、49.56、56.64mg.L-1,效果良好,可被直接利用.延长吸附时间、增大吸附剂用量、控制溶液的pH值(<6)都能提高改性硅藻土吸附剂的吸附效果;3种染料在各自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浓度Ce之间的关系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表明改性硅藻土吸附染料以分配作用、弱的溶质吸收为主.改性剂的引入可以改变硅藻土的表面电性,从而对不同类型染料的吸附能力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74.
几十年来,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持续增长同多数地区一样,东北森林地区酸性物质沉降量一直较高。资料显示,在中俄边境及中国与北朝鲜边境的大片森林地区岩床普遍不易风化且钙矿物含量低,这与挪威南方七、八十年代遭受大范围的地表水酸化时的情形类似。为探明东北森林地区地表水是否存在酸化潜势,本研究对东北森林地区4个地表水中主要离子浓度与英国、中欧地区、挪威南部、西部、中国南方等地资料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东北森林地区地表水中具有较高的酸中和能力,即具有较大抵御未来地表水酸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5.
Keratinous wastes could be degraded by some microorganisms in nature. Native human foot skin (NHFS) was used as sole nitrogen source to screen microorganisms with keratin-degrading capability. From approximately 200 strains, a strain of Streptomyces sp. strain No. 16 was found to possess the strongest keratinolytic activity, and the total activity in the culture was 110 KU/ml with specific activity of 2870 KU/mg protein (KU: keratinase unit). Substrate specificity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crude keratinase could degrade keratin azure, human hair, cock feathers and collagen. The optimal pH of the crude keratinase ranged from 7.5 to 10 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40℃ to 55℃. Metal chelating agent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obviously stimulated the keratinolytic activity but suppressed the proteolytic activity.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specific induction of keratinases by NHFS from an actinomycete. Moreover,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rude keratinase may lead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wast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poultry and leather industry, medicine, and cosmet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76.
对采用次灵敏线测定地表水中高含量的钾、钠、钙、镁的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共存元素的干扰情况以及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方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准确度高,与标准法(灵敏线)相比,相对误差<3%,满足分析需要。同时标准曲线系列常温下放置至少可稳定1a,避免了每次测定水样都要制作标准曲线的麻烦,既节省了试剂,又减轻了工作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7.
978.
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MnO2强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效能与机制.在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KMnO4初始浓度是目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10倍),考察了KMnO4对酚类化合物(2-氯酚和4-氯酚)的氧化降解规律.发现在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催化现象,即原位产生的胶体MnO2可以促进KMnO4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实验进一步考察了MnO2浓度、粒径大小和溶液pH对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胶体MnO2和颗粒MnO2都可以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而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随着MnO2浓度(30~180μmol·L-1)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胶体MnO2相比,颗粒MnO2的催化能力较弱;随着溶液pH的增加,MnO2催化能力逐渐减弱.实验中还发现外加MnO2能够催化KMnO4氧化降解2-硝基酚(单独MnO2和KMnO4均不能将其氧化),但对于二甲基亚砜(其不具有与金属离子络合配位的能力)则没有催化作用.由此推测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表面吸附络合催化,即吸附在MnO2表面形成的络合物比存在于溶液中的有机物本身更易被KMnO4氧化. 相似文献
979.
980.
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模具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表面质量改性技术原理及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采用新的改性工艺 ,有利于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