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64篇 |
免费 | 1218篇 |
国内免费 | 53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10篇 |
废物处理 | 295篇 |
环保管理 | 2183篇 |
综合类 | 11270篇 |
基础理论 | 3158篇 |
环境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169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55篇 |
社会与环境 | 657篇 |
灾害及防治 | 1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447篇 |
2022年 | 626篇 |
2021年 | 696篇 |
2020年 | 671篇 |
2019年 | 624篇 |
2018年 | 571篇 |
2017年 | 690篇 |
2016年 | 776篇 |
2015年 | 834篇 |
2014年 | 885篇 |
2013年 | 1297篇 |
2012年 | 1094篇 |
2011年 | 1166篇 |
2010年 | 941篇 |
2009年 | 899篇 |
2008年 | 776篇 |
2007年 | 1030篇 |
2006年 | 1006篇 |
2005年 | 763篇 |
2004年 | 685篇 |
2003年 | 708篇 |
2002年 | 610篇 |
2001年 | 561篇 |
2000年 | 522篇 |
1999年 | 379篇 |
1998年 | 282篇 |
1997年 | 268篇 |
1996年 | 246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182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20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10篇 |
1971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电子垃圾拆解地表层土壤中的多卤代芳烃及其潜在污染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收集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的电子垃圾碎屑以及拆解现场和对照区的表层土壤(0~5 cm深度)样品.采用GC/MS 5975B对样品中PHAHs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采集的三大类电子垃圾碎屑中电缆绝缘层含有最高浓度的PBBs(35.25 ng·g-1),其中以PBB2、PBB3和PBB15为主的低溴代联苯占到总量的38%.电子元件填充物中的∑PBDEs和PBDE209检出浓度最高,分别为29.71 ng·g-1和4.19×103 ng·g-1;PBDE153和PBDE183是最具支配地位的同族体,分别占PBDEs总量的43%和24%.电缆绝缘层中的PCBs浓度在所收集的电子垃圾碎屑中最高(680.02 ng·g-1).拆解现场表层土壤中PHAHs的污染特征与电子垃圾碎屑中PHAHs的污染特征相一致,而且其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区土壤相应PHAHs的浓度水平.表明电子垃圾中PHAHs是当地土壤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53.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耕层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壤性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长期施肥(1990~2006年)对稻田表层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讨论了耕层厚度变化对碳储量估算及处理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长期施用化肥相比,有机物的循环利用能显著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碳储量,其碳储量为57.7~66.2 t/hm2,比试验前高出18.7~27.2 t/hm2,而长期施用化肥碳储量提高幅度平均为5.4 t/hm2.红壤性稻田土壤饱和固碳量为84.0 t/hm2,与目前碳储量相比还有17.8~43.7 t/hm2的固碳潜力.研究证实,土壤碳储量与土壤容重和表层土壤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以20 cm或23 cm作为统计厚度估算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将分别低估20.6%和11.3%,其中有机物施用处理碳储量低估幅度最大(分别为26.8%和18.9%);另外,用相同统计厚度进行碳储量估算减小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从稻田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来考虑,有机物配合化肥施用是红壤稻田较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54.
农业非点源污染田间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定量化研究是控制、评价和管理非点源污染的基础.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包括农田排水估算和排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预测2个环节.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农田排水应用DRAINMOD模型估算;将农田的施肥和灌溉过程"合成"作为田间污染物浓度的脉冲输入,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则视作对应于此脉冲输入的响应过程,而污染物在田间的复杂迁移转化过程以逆高斯概率密度函数隐含表达.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农田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以青铜峡灌区典型试验区为例,对稻田排水沟中硝态氮(NO_3~--N)和总磷(TP)的负荷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估算结果和实测污染物负荷过程非常接近,Nash-Suttcliffe模拟效率系数分别为0.963和0.945,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5.
56.
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5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及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苯噻草胺在5种土壤中的碳标化分配系数Koc在849.5~1?818.8 L·kg-1之间,说明土壤对苯噻草胺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Freundlich常数Kf以及Kf(1/n)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苯噻草胺的吸附大大降低,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苯噻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土壤而言,苯噻草胺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解吸实验表明,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推测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7.
土壤中硫的形态分析及其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土壤中硫的形态分析与测定方法,从无机硫,有机硫,总硫,以及硫的系统分析方法,硫的检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尚待于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为研究管理措施(氮肥施用和耕翻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5个生长季(2002~2003年小麦,2003年玉米、大豆,2003~2004年小麦,2004年玉米,2004~2005年小麦)的野外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基肥(2002-11-09)、返青肥(2003-02-14)和拔节肥(2003-03-26)施用后2周内氮肥施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耕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效应受到前茬作物类型的制约.在2003~2004年的冬小麦生长季(其前茬种植的作物为水稻),不耕和浅耕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2004年玉米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而在后茬的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浅耕比不耕又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p<0.05).在前茬作物为水稻的麦田(2004~2005年小麦生长季),深耕比不耕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量.不同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方程描述,针对不同管理措施下拟合得到的指数方程求得的Q10值在1... 相似文献
59.
贵阳市城区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研究了贵阳市城区各交通干线两侧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基线作为参比值,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交通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除Pb和Cr外,其余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中国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基线值. 整体上,贵阳市路侧土壤尚未受到Pb和Cr的污染,其w(Hg),w(Cd)和w(Zn)已达中度污染甚至强污染水平,同时各路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As,Cu和Ni污染,但并不严重. 据调查,路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燃煤、交通运输、地形及路况、气象因素以及城市建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为深入探究典型行业再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基于上海市嘉定区49个地块315个不同深度剖面土壤样品数据,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Cd、Pb、Cu、Zn、Ni、Hg和As这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利用源解析受体模型(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中除As外,其余重金属均不同程度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Cu、Zn、Ni和Hg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3.54、2.34、2.91、1.20、3.75和4.40倍;7种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垂直剖面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人类活动影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区内APCS-MLR和PMF两种受体模型均识别出土壤重金属4种主要来源,源1(Cu、Zn和Pb)为金属制品和汽车制造混合源,源2(Ni和Cd)为电镀企业来源,源3(Hg)主要为化工企业来源,源4(As)为自然源,两种受体模型结合运用,进一步提高源解析的精准度和可信度.③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Hg(1.54)>Ni(1.32)>Cd(1.21)>Cu(0.96)>Pb(0.64)>Zn(-0.33)>As(-1.0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32.50~4 910.97,均值为321.40,整体呈现较强潜在生态风险,再开发利用工业场地土壤中重金属Hg、Ni和Cd的污染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