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9篇
  免费   943篇
  国内免费   4192篇
安全科学   457篇
废物处理   224篇
环保管理   2272篇
综合类   8252篇
基础理论   2804篇
污染及防治   1284篇
评价与监测   1555篇
社会与环境   516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1091篇
  2012年   955篇
  2011年   991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738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857篇
  2006年   819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16篇
  197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充分保障再生水回灌地下时的水质安全、提供高质量地下水资源,在土壤处理系统中嵌入纳滤技术强化对再生水的处理效果,并初步探讨土壤系统作为前处理对纳滤膜污染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未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前,土壤处理对再生水DOC和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和20%.臭氧氧化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51%,并将土壤对D...  相似文献   
62.
深刻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提高未来气候预测的准确性。~(14)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对~(14)C在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的评估、陆地生态系统释放CO_2的源解析、河流有机碳的源解析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最后展望了~(14)C应用于陆地碳循环研究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两种方法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水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选择了合适的检测波长和梯度淋洗条件。方法在0.10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6μg/L~0.15μ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1.6%~6.5%,加标回收率为95.0%~106%。  相似文献   
64.
利谷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谷隆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本文研究了它在4种不同理化特性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平衡吸附所需的时间,土壤pH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和在单离子饱和粘土矿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利谷隆在土壤的吸附强度大(Kt值在3.88-93.84);达到吸附平衡的短(5h);pH值降低,有利于吸附,pH在4-6范围内变化较明显;另外,利谷隆在土壤中形成氢键、配位键及离子键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5.
根据多年从事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经验,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对《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有关标准限值、测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修订建议,以期为今后标准的再修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6.
江河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江河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频发,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江河水源地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的风险评价是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7.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拟建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用于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环境质量参数,代入模型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对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即对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进行了扩充,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将改进了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二桥拟建项目小区域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对该市小区域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且评价结论客观,评价模型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68.
选取衡阳市区和衡山背景站臭氧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两地的臭氧污染特征。对空气质量的优良率情况、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典型时段的浓度变化特征、臭氧浓度的月际变化特征和臭氧与PM_(2.5)的关联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云及阴雨天气时,衡阳市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大于衡山背景站。夏季,衡阳市区和衡山背景站的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规律差异较大,臭氧浓度分布比较分散,前者为典型的单峰形,后者则波动平缓。冬季,日变化幅度不大,但衡阳市区的臭氧浓度明显低于衡山背景站。衡山背景站和衡阳市区的臭氧基本同步变化,但日均值高于衡阳市区。  相似文献   
69.
海水淡化水在既有管网输配的铁释放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一梅  刘扬  赵鹏  单金林  杨所印  刘伟 《环境科学》2012,33(4):1216-1220
由于具有强腐蚀性,海水淡化水在既有市政管网输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红水"现象,主要是由于管网中铁的释放.为了研究控制既有管网中铁释放的有效措施,对管龄为30~40 a的钢管和灰口铸铁管内壁的腐蚀瘤进行分析,主要组成物质为Fe3O4和FeOOH;选择腐蚀较严重的钢管进行静态浸泡试验,重点分析了自来水和淡化水的掺混比、pH值、碱度、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铁释放的影响,并以铁浓度为控制量,初步给出了海水淡化水在既有管网中安全输配所需满足的水质条件:自来水和淡化水的掺混比≥2∶1,pH值在7.6以上,碱度>200 mg.L-1.  相似文献   
70.
The feed additive ractopamine hydrochloride was fortified at four concentrations into batch vials containing soils that differed in both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organic matter(OM).Sampling of the liquid layer for 14 days demonstrated that ractopamine rapidly dissipated from the liquid layer. Less than 20% of the fortified dose remained in the liquid layer after 4 hr,and recoveries of dosed ractopamine ranged from 8 to 18% in the liquid layer at 336 hr. Sorption to soil was the major fate for ractopamine in soil:water systems, i.e., 42%–51% of the dose at14 days.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sorbed fraction was comprised of non-extractables; a smaller fraction of the sorbed dose was extracted into water and acetone, portions which would be potentially mobile in the environment.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for all soils suggested strong sorption of ractopamine to soil which is governed by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and cation exchange complexes within the soil OM. Ractopamine degradation was observed, but to mostly non-polar compounds which had a higher potential than ractopamine to sorb to soil. The formation of volatiles was also suggested. Therefore, despite rapid and extensive soil sorption,these studies indicated a portion of ractopamine, present in manures used to fertilize soils,may be mobile in the environment via water-borne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