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88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为了研究大尺寸通风管网中的瓦斯爆炸传播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具有不同障碍物数量的大尺寸通风管网模型,利用Fluent分析管网中各个监测点的超压变化曲线以及障碍物附近的速度矢量图,分析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期瓦斯爆炸后,障碍物的存在改变了通风管网内未燃瓦斯的积聚区域;高温和高压发生耦合作用,在氧气相对充足的进气管道中形成二次爆炸;障碍物与火焰波以及管网自身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形成复合作用,改变了通风管网内瓦斯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路径和叠加区域的位置;无障碍物时高压区域出现在进气管道中,有障碍物时高压区域出现在中部直管与斜管的交汇处附近,且数值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02.
采用二维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对浅层小尺度隐伏断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震源位于断层下降盘顶、断层上升盘顶及断层顶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正演模拟,对地震波场在断层模型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地震记录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多个单炮记录的变化对比不仅可以对断层进行快速有效的判断,而且为分析断层几何类型、估计断裂带范围与宽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将模拟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辅助实际野外工作中对断层的判断,为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置提供指导,对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现场工作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Dust dispersion from a layer is a complicated problem, which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solved yet, especially if an Eulerian–Eulerian approach has to be used to model the two-phase dusty flow. In previous investigation,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the dust dispersion process from a layer was developed, b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revealed some weaknesses. In the current paper, the model of the dust dispersion process was presented and three improvements of the model were studied: Saffman force, Magnus force and particles collis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gnus and Saffman forces into the code did not improve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it was shown that it had very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ust lifting process, in case the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the layer is used. Some explanations we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Besides, an empirical model of particles collisions was also added to the cod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was studi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particles collisions model improved the obtained results, but further modifications are to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04.
与土体部分脱离的埋置半圆形基础与SH波的动力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结合奇异积分方程技术,研究了部分脱离的埋置半圆形基础与土体的出平面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把脱离区看做界面裂纹,将问题归结为一组奇异积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土体和基础中的位移场。利用动应力强度因子描述了粘接区的切应力强度,其结果显示:有缝隙界面基础与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呈现明显的低频共振特性。奇异积分方程技术的引入,使得笔者所用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更具一般性。研究结果对埋置结构的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块对厚壁管变型横波与折射横波检测灵敏度进行了比较,证实了变型横波在厚壁管件中的检测灵敏度高于折射横波;设计开发计算软件,实现缺陷进行自动定位,大大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索石膏矿采空区顶板冒落灾害形成及演化过程中的微观动力学行为,以某危害型石膏矿为研究背景,选择"打气筒"模型进行了空场法采空区顶板冒落相似物理模拟试验,并利用高速摄像及纹影技术,直观地记录分析冲击气浪产生时流场在直线型、转弯型、独头式模型巷道处的传播规律及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直线型巷道内传播时,冲击气浪并非按直线传递,而是气浪前端阵面会发生回转,与气浪尾部和后续的气浪叠加、交混,一起向前传递.在转弯型巷道中,冲击气浪传播至巷道转弯处时,气浪会马上在此改变传播方向,开始沿着转弯方向,向巷道出口传播.当气浪完全通过此处后,由于巷道围岩和空气的阻力,冲击气浪前端部分气流又会回流至此,进行二次破坏.在独头式巷道中传播时,由于巷道一端封合密闭,气体无法涌出,气浪无法在独头巷道中顺利向前传递,而是与巷道中的气浪相互叠加、碰撞,持续地、无规则地流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基于实测的海洋资料,研究设计海洋内孤立波诊断模型。方法首先对实测的ADCP海洋资料和温度链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处理,然后利用海洋内波动力学理论和诊断分析技术,建立提取海洋内波特征的诊断模型。结果成功设计了能够提取海洋内波振幅、内波周期、变差流矢量时间序列、内波波致流和内波传播方向的诊断模型。结论该诊断模型通过实测的温度链、潜标、ADCP等连续观测的海洋资料,可诊断出海洋内波周期、内波振幅等特征要素,为实施海洋水文气象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超声波萃取、Florisil柱净化,SPB-5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测定土壤和底质中25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79 μg/kg ~1.2 μg/kg,加标回收率为73.1% ~ 126.5%,相对标准偏差为3.3% ~9.7%.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高,操作快速简便,满足土壤和底质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Numerous concepts of surface water lag time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e past. In this report, hydraulic solutions of a lag time derived by Overton [1970] are presented for several idealistic surfaces using the kinematic wave equations. These surfaces are: (1) a uniform plane; (2) hillslope as a cascade of planes; (3) V-shaped watershed; (4) V-shaped watershed with hill-slopes; (5) converging surface; (6) concave surface. The lag times are shown to be related to roughness, length and catchment slope, and the input rate. These relations may be used immediately in predicting lag time as the parameter in a unit response function. A lag rel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nonuniform catchment in terms of the lag of a uniform plane and a convergence factor. A numerical procedure is shown whereby the convergence factor can be evaluated for any nonuniform catchment from observed input and output data.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多方面收集的资料,对震级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以期对地震工作者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同行进一步了解震级定性定量的由来、发展和现状作引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