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4441篇 |
免费 | 562篇 |
国内免费 | 2051篇 |
安全科学 | 570篇 |
废物处理 | 275篇 |
环保管理 | 783篇 |
综合类 | 3418篇 |
基础理论 | 773篇 |
污染及防治 | 785篇 |
评价与监测 | 263篇 |
社会与环境 | 104篇 |
灾害及防治 | 83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56篇 |
2022年 | 233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28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94篇 |
2016年 | 359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343篇 |
2013年 | 431篇 |
2012年 | 444篇 |
2011年 | 423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57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339篇 |
2006年 | 285篇 |
2005年 | 243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205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4篇 |
以昆明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反演3个时期的地表温度,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热环境效应的时空演变,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讨热环境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 年来,昆明市主城区热岛区集中分布在城镇建设密集区域,热环境方向主轴由东北—西南走向转为西北—东南走向;前期热环境重心向西北方向偏转了57.5°,偏移2.47 km,后期向西北方向偏转24.25°,偏移0.86 km;有极低温区向低温区、较低温区转变,较高温区与高温区向极高温区转变的态势,其中,官渡区的热环境效应增强趋势最显著;建筑用地和植被覆盖度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建筑用地与高程交互作用时会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力,水体与建筑用地或不透水面的交互作用减弱了水体对热环境效应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区域氮、磷、镉、砷输移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基于土壤表观平衡模型,以珠三角流域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田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农田小区尺度土壤表观氮、磷、镉、砷平衡模型,对4种元素在土壤中输移结构和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4种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施肥,而输出的主要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氮、磷主要输出形式是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57.5%和39.0%;镉、砷主要输出形式分别是地表径流和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66.7%和10.7%。研究区域4种元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土壤富集现象,农田小区尺度氮、磷平衡处于盈余状态,而镉、砷平衡处于亏损状态,4种元素的平衡强度分别为37.40、8.88、−1.35和−20.50 kg/(hm2·a),仅氮、磷未超过当地土壤环境安全阈值。分析试验农田中5类蔬菜各部位镉、砷富集情况发现,砷的富集系数均达到70.0%以上,而镉的富集只在辣椒叶中较为突出,富集系数达到57.5%。研究显示,应重视肥料输入的有效利用,加强农田灌溉水、农作物和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监测,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吸湿性是气溶胶重要的理化性质之一,气溶胶吸湿增长不仅会通过大气辐射效应影响气候,还对大气能见度有重要影响。介绍了气溶胶粒径吸湿增长与散射吸湿增长的概念,总结了测量气溶胶吸湿增长的方法,分析了粒径、化学组分、污染条件和混合状态对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溶胶的吸湿增长会使颗粒物含水量增多,改变气溶胶消光能力,从而对大气能见度以及气溶胶辐射强迫造成影响。未来,建议着重关注高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大于95%)下的气溶胶吸湿增长,加强气溶胶吸湿增长的垂直观测研究,并广泛开展吸湿和脱水2种环境下的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的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氮氧化物(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