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6篇 |
免费 | 441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5篇 |
废物处理 | 29篇 |
环保管理 | 137篇 |
综合类 | 774篇 |
基础理论 | 180篇 |
污染及防治 | 199篇 |
评价与监测 | 47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1.
膜技术在挥发性有机蒸汽(VOC)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巍巍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5,25(6):23-24,34
有机蒸汽(VOC)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健康,环境、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采用膜技术来处理VOC具有投资较小、分离效率高、能量消耗低、操作简单、不形成二次污染等优点,所以在处理VOC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处理有机蒸汽的原理,膜法处理有机蒸汽的过程及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2.
113.
二次硝酸盐是PM2.5中的重要二次无机离子组分,为了解PM2.5中二次硝酸盐的形成及防控途径,基于天津市城区点位2018~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的PM2.5在线监测数据,对气溶胶颗粒物的离子组分、pH值、NH3-NH4+和HNO3-NO3-浓度分布以及硝酸铵形成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PM2.5平均浓度为58μg·m-3,PM2.5中主要离子组分为NO3-、NH4+、SO42-、Cl-和K+,在PM2.5中的占比分别为18.4%、11.6%、10.3%、3.3%和2.6%,PM2.5及主要组分浓度均在采暖季高、非采暖季低.气溶胶颗粒物整体呈现弱酸性,平均pH值为5.21,季节分布为春冬季节高、夏秋季节低,日变化趋势表现为早间(00:00~08:00)低,其他时间略高.NH3和HNO3的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16.7μg·m-3和1.2μg·m-3,NH3浓度在每年的4~9月相对较高,10月~次年2月浓度相对较低;HNO3浓度水平月际变化不明显.除夏季外,其他季节NH3浓度均为早晚较高,其他时段较低;HNO3浓度整体呈现白天相对略高,晚上相对略低的特点.不同pH值下NH3与NH4+、HNO3与NO3-的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早晚NH4+与NO3-的浓度均较高,pH值与NH3和NH4+以及HNO3与NO3-的浓度分布均为非线性.敏感性图表明,2018~2019年天津市硝酸铵的形成主要处于HNO3敏感区域,部分处于NH3&HNO3敏感区域.从季节分布上看,春季、秋季和冬季硝酸铵的形成主要处于HNO3敏感区域,夏季硝酸铵的形成主要处于HNO3和NH3&HNO3敏感区域.为有效减少天津市PM2.5中二次硝酸盐的形成,春季、秋季和冬季主要开展HNO3前体物(NOx)的控制,夏季主要开展HNO3前体物(NOx)和NH3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14.
研究采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发光菌急性毒性、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和小球藻急性毒性),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单位、平均毒性(average toxicity,Av Tx)、毒性指数(toxic print,Tx Pr)、最敏感的测试(most sensitive test,MST)和潜在毒性效应指数(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对不同工艺阶段印染及制革废水进行毒性削减评估.结果表明PEEP能兼顾废水排放量与毒性效应,更为客观地表征了废水综合毒性,PEEP评价结果显示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的毒性削减率分别达到36.8%和23.2%.最后,以发光菌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毒性鉴别评估(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毒性鉴别.结果表明,印染废水中主要的致毒物质为非极性有机污染,其次为可滤性化合物,然后是重金属、氧化性物质以及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5.
采用umu遗传毒性测试方法考察了消毒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消毒剂氯氮比对某饮用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加氯或氯胺消毒前后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后水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0~70 ng/L),加氯或氯胺消毒后遗传毒性增加.反应时间为24 h,在相同投加量下氯消毒遗传毒性(40~95 ng/L)高于氯胺消毒遗传毒性(20~40 ng/L);当氯初始投加量从0 mg/L增加到10 mg/L时,炭后水的遗传毒性先迅速增加,在0.5~1 mg左右达到极大值,然后再降低,在3~5 mg左右达到极小值后缓慢上升,但是氯胺消毒后水样遗传毒性变化规律不如氯消毒的明显.当投加量为3 mg/L时,随着反应时间从0 h延长至72 h,无论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炭后水遗传毒性均是先迅速增加,在2 h时达到极大值后再下降,在18 h左右达到极小值然后缓慢上升,而且任意反应时间内,氯胺消毒的遗传毒性(20~62 ng/L)均小于氯消毒(83~120 ng/L).本试验还研究了消毒剂氯氮比对炭后水氯消毒后遗传毒性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从遗传毒性的角度看,对于饮用水消毒氯胺比氯更安全,而且2种消毒方式的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均不同于总HAAs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6.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Coriolus versicol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colorization of dyestuffs : (Ⅰ)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batch and repeated-batch process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production of laccase by Coriolus versicolor was studied.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on laccase production by Coriolus versicolor was examined to obtain optimal medium and cultivation conditions.Both batch and repeated-batch processes were performed for laccase production.In repeated-batch fermentation with self-immobilized mycelia, total of 14 cycles were performed with laccase activity in the range between 3.4 and 14.8U/ml. 相似文献
117.
Enhancing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swine wastewater by effluent recirculation in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 Livestock w astew ater contains highly concen- trated pollutants, including suspended solids (SS), organics, nutrients and bacteria. In C hina, w astew ater generated by concentrated farm s is com m only stored in anaerobic lagoons and partia… 相似文献
118.
采集了广东某印染污泥(YR)、造纸污泥(ZZ)及两种市政污水污泥(LJ、KFQ),利用热重法对不同来源污泥的单一及混合样在不同焚烧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实验研究,并通过TG-DTG曲线计算了各试样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获得了其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单一试样的燃烧主要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固定碳燃烧和残留物的燃烧和分解4个燃烧阶段,其中挥发分的析出制约着YR、KFQ、LJ污泥的整个燃烧过程,而ZZ污泥还受到固定碳燃烧阶段的显著影响.当向印染污泥中加入50%的KFQ市政污泥后,YR污泥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可燃性指数分别提高了将近2倍和1.6倍.富氧(CO2/O2)燃烧可以提高印染污泥的后期燃烧强度,降低印染污泥燃烧阶段活化能,促进印染污泥的综合燃烧性能.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燃烧阶段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活化能参数,发现第一挥发分峰前取反应级数n=0.5、峰后n=2,可描述各自阶段的燃烧反应机理,而第二挥发分峰没有显著规律. 相似文献
119.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生产高品质再生水过程中产生的反渗透浓水N H 4 + -N浓度高、盐度高等特点,采用亚硝化-反硝化二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二级MBBR)中试装置进行深度脱氮,比较填料填充率(filling ratio,FR)分别为51%、42%和32%情况下,二级MBBR对N H 4 + -N、N O 3 - -N和CODCr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亚硝化MBBR中填料FR分别为51%、42%和32%时,N H 4 + -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0%±4.0%、71.3%±8.9%和73.2%±6.1%,FR优选32%;反硝化MBBR填料FR分别为51%、42%和32%时,N O 3 - -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1%±4.2%、63.7%±9.4%和64.9%±10.4%。考虑到经济性,优选填料FR为32%。 相似文献
120.
Decolorization of molasses melanoidins and palm oil mill effluent phenolic compounds by fermentat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F5.6 is one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that has the highest ability of molasses melanoidin (MM) decolorization among the 2114 strains of LAB.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poilage, pickle fruit and vegetable, soil and sludge from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by using technical step of enrichment, primary screening and secondary screening. This LAB strain SF5.6 was identified by 16S rDNA analysis and carbohydrate fermentation (API 50 CH). The top five LAB strains having high MM decolorization ( 55%), namely TBSF5.8-1, TBSF2.1-1, TBSF2.1, FF4A and SF5.6 were sele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at 30°C under facultative conditions in GPY-MM medium (0.5% glucose, 0.1% peptone, 0.1% yeast extract, 0.1% sodium acetate, 0.05% MgSO4 and 0.005% MnCl2 in MM solution at pH 6) giving a high microbial growth and MM decolorization for all five strains. It was noticed that the decolorization of MM by LAB strains might be cell growth associated. L. plantarum SF5.6 grew rapidly within one day while the other strains took 2–3 days. This L. plantarum SF5.6 could rapidly decolorize MM to 60.91% without any lag phase, and it also had the ability to remove 34.00% phenolic compounds and 15.88% color from treated palm oil mill efflu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