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362篇
安全科学   343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789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152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221.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研究土壤和沉积物结合态残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俊国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4,13(2):250-254
许多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形成持久稳定的结合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对土壤和沉积物的解毒过程、污染物长期分配行为、生物可用性和生物毒性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结合态残留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毒理学参数的影响,从土壤或沉积物中提取出不同结合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就显得非常重要。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可以实现选择性萃取,从而得到有关污染物一基体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文章介绍了SFE应用类型、超临界流体种类以及影响SFE萃取率的因素,对SFE模拟有机污染物长期吸附/解吸行为和生物可用性研究进行了论述,并认为SFE势必发展成为土壤或沉积物中结合态残留形成机理研究、土壤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强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222.
通过实验模拟烟气,观察SO_2在一种特殊的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环境中的氧化变化过程,研究了烟气温度、SO_2初始浓度等参数对SO_2氧化率、单位能量氧化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23.
大型电站的通风及空冷空调设备是电站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电站的运行情况.通过对火电站、核电站所处环境的分析,证明了这些电站周边环境的恶劣状况.经过对电站现有设备腐蚀情况的研究,并结合实际的环境情况,得出了一套大型电站的通风及空冷空调设备防腐蚀的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224.
热污染对陡河水库鱼类及其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表明,热污染对水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温的频繁变化、水平和纵向上温差明显以及改变水生物的群落结构.寄生虫感染率增加,冷热冲击对胚胎发育的危害和浮游生物群落变化形成的饵料基础是影响鱼类数量和生长的重要因素,鱼类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特点则决定着对各种变化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225.
An activated carbon bed adsorption process is influenced by the adsorbents' characteristi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conditions. In the literatures,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of the adsorbents and VOCs we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in equilibrium. In this study, the VOC adsorption processes by activated carbon were considered to be a kinetic process, i.e. they are not in equilibrium. Then,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s and a small column experiment were simulated.  相似文献   
226.
正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宿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它们的吸着 -解吸动力学行为的认识。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 ,吸着 -解吸动力学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农药在土壤 /沉积物上的吸着 -解吸动力学和吸着 -解吸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率的影响等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 ,着重从实验方法、模型、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27.
The desorption kinetics of in situ chlorobenzenes (dichlorobenzenes, pentachlorobenzene and hexachlorobenzene) and 2,4,4-trichlorobiphenyl (PCB-28) were measured with a gas-purge technique for river Rhine suspended matter sampled in Lobith, The Netherlands. This suspended matter is the main sourc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 lake Ketelmeer. In lake Ketelmeer sediment earlier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slow and very slow fractions dominate the desorption profile.

For the river Rhine suspended matter, only for PCB-28 a fast desorbing fraction of around 1.6% could be detected. The observed rate constants were on the average 0.2 h−1 for fast desorption, 0.004 h−1 for slow desorption, and 0.00022 h−1 for very slow desorption. These values are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for the sediment from lake Ketelmeer and with available literature data on fast, slow, and very slow desorption kinetic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how the similarity of desorption profiles between river Rhine suspended matter, and the top layer sediment from lake Ketelmeer. This indicates that slow and very slow fractions are already present in material forming the top layer of lake Ketelmeer, and were not formed after deposition of this material in the lake. The absence of detectable fast fractions for most compounds could be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recent pollution of the suspended matter. But, the observations may also be explained by a rapid disappearance of compounds from the fast fraction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a high affinity of very slow sites for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relatively high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228.
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及其脱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新型高效吸附剂——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硝基苯酚,对其吸附和脱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动态吸附一脱附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装填4g活性炭纤维可处理含对硝基苯酚1000mg/L的废水1400mL,出水对硝基苯酚浓度〈2mg/L,达到国家综合污水一级排放标准,活性炭纤维有效吸附量可达349.87mg/g。在最佳脱附条件下,脱附率〉99%,并可从高浓度脱附液中回收对硝基苯酚。稳定性实验表明,吸附-脱附性能稳定,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29.
活性炭纤维净化印刷过程产生的VOCs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局部排气的方法,收集印刷过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应用活性炭纤维(ACF)吸附脱附有机废气回收净化装置,进行印刷厂VOCs废气的回收与治理,详细描述了印刷车间VOCs废气的收集与处理工艺过程及其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此工艺和设备可以有效地进行印刷过程大风量的VOCs废气的回收和治理.  相似文献   
230.
以石煤渣为主要原料研制的工业窑炉保温材料,具有较高的耐压强度和较低的导热率。分析研究了保温材料在烧成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通过试验确定了干燥和烧成过程的工艺参数,为石煤渣治理和综合利用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