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5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6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0篇 |
废物处理 | 127篇 |
环保管理 | 183篇 |
综合类 | 1185篇 |
基础理论 | 167篇 |
污染及防治 | 338篇 |
评价与监测 | 44篇 |
社会与环境 | 28篇 |
灾害及防治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90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通过故障分析,将某产品高温老炼试验过程中发生的性能异常现象定位于ADC芯片部分引脚焊点脱焊。为验证芯片引脚与印制板之间的固封方式对焊点受力的影响,分别对"底部灌封+四角固封"及"底部灌封+四边固封"固封方式进行试验验证及随机振动、热应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高温浸泡时"底部灌封+四边固封"方式下,焊点受力均匀,最大热应力低于3MPa;而"底部灌封+四角固封"固封方式下的焊点最大热应力约5.1MPa,导致了焊点的蠕变疲劳失效。为减少高温浸泡时焊点的热应力,设计了"底部不灌胶,四边固封但一角不封口"的固封方式,并顺利通过相应的验证试验,证明这是一种较为妥当的固封方式。 相似文献
92.
93.
94.
动物的起源主要依赖于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在海水中能否进行脱水缩合反应而生成生物高分子,后者则依赖于海水pH值升高和大气CO2浓度降低的历史演化进程。有机小分子只有在海水pH值演化到近中性,即寒或纪时彼此才能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合成生物高分子。只有大气CO2分压降到1000Pa以下,即泥盆纪以后,陆地上才能出现稳定的土壤层和植物,动物也才能从海洋扩展到陆地。随后大气CO2浓度继续降低导致了气温下降和植物生长率的衰减,促使动物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95.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96.
PCBs污染土壤的CaO诱导低温热处理脱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热处理脱氯技术对废弃电容器封存点附近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脱氯的效果,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CaO添加比例对PCBs去除率、脱氯率的影响以及反应前后土壤中污染物的组分变化.实验土样中PCBs浓度为107.7 mg/g,属于罕见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当反应温度为400℃、停留时间4h、CaO添加比例为10%,PCBs的去除率为87.7%,脱氯率为85.3%.土壤样品中五氯联苯和四氯联苯反应后含量降低或未检出,部分反应后样品检出一氯联苯和联苯,说明在CaO诱导PCBs低温热处理脱氯反应中存在逐步脱氯/加氢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7.
98.
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水厂机械脱水后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用电渗透-热干燥结合进行深度脱水的方法。通过对原泥以及电渗透脱水至不同含水率(67%、71%和76%)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和干燥速率的测定,分析电渗透脱水对污泥热干燥特性的改善规律。结果表明,经电渗透脱水至含水率为67%和71%的污泥在热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速率及干燥速率有明显提高,且干燥温度越高,电渗透后污泥的干燥速率与原泥的干燥速率差距越大。相同电压梯度及相同温度下电渗透至67%后进行热干燥耗能最少。实际应用中应结合能耗分析选择合适的电渗透程度及干燥温度,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99.
焙烧-酸浸法可有效回收电镀污泥中的有价金属,而污泥的热处理特性是决定能否采用焙烧预处理的重要因素。研究了氧化焙烧和还原焙烧对污泥成分和金属浸出性的影响,并对焙烧前后的污泥进行了金属形态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实现了污泥减量和金属富集;ES1经氧化焙烧后金属浸出率接近原泥,Cu的浸出率达99%;ES2的还原焙烧效果优于氧化焙烧,特别是Cu的浸出率超过97%,XRD分析发现,还原焙烧过程中金属Cu被还原为铁铜合金;2种焙烧均造成了ES3中目标金属Ni的浸出率的降低;金属浸出性的下降与残渣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