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81.
The two‐stage ditch is a novel management practice originally implemented to increase bank stability through floodplain restoration in channelized agricultural stream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wo‐stage construction on sediment and nutrient loads, we monitored turbidity, and also measured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N) species, and phosphorus (P) after two‐stage ditch construction in reference and manipulated reaches of four streams. Turbidity decreased during floodplain inundation at all sites, but TSS and P,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SRP)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decreased only in the two‐stage ditches with longer duration of inundation. Both TSS and T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in individual streams, but neither were correlated with turbidity. Phosphorus was elevated in the stream to which manure was applied adjacent to the two‐stage reach, but not the reference reach, suggesting that landscape nutrient management plans could restrict nutrient transport to the stream, ultimately determining the efficacy of instream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addition, ammonium and nitrate decreased in two‐stage reaches with lower initial N concentrations. Overall, results suggest that turbidity, TSS, and TP were reduced during floodplain inundation, but the two‐stage alone may not be effective for managing high inorganic N loads.  相似文献   
182.
酚二磺酸法测定硝酸盐氮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酚二磺酸光度法测定硝酸盐氮是《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的推荐方法,由于它的测定范围较宽,显色稳定而被采用;但是此方法的反应条件要求严格,较难控制,造成加标回收率不稳定。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发现对试验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显色剂、硝化条件、干扰、取样量等。  相似文献   
183.
两相厌氧系统中产甲烷相有机酸转化规律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研究了两相厌氧系统产甲烷相中有机酸转化规律.以产酸相、产甲烷相COD负荷分别为41.5 kg/(m3·d)、6.05kg/(m3·d)的连续流试验装置培养种泥,运行稳定后,进行静态试验采用气相色谱仪(GC-122型)分析有机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反应器相同位置的微生物降解转化有机酸速率快慢依次为:乙酸>乙醇>丁酸>丙酸;利用乙醇产乙酸的微生物与产甲烷菌所需最佳pH值范围相近;乙醇型发酵是充分发挥两相厌氧系统功能的最佳发酵类型;在产甲烷反应器中,大部分挥发酸的最终降解都要经历乙酸降解途径才能完成,造成乙酸的降解转化相对缓慢,成为厌氧工艺中的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184.
丁邦琴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1):10-11,17
通过加入掩蔽剂酒石酸,使Zn(Ⅱ)与1-(2-吡啶偶氮)-2-奈酚形成的配合物吸光度降低,而对应的配合物吸光度基本不变,从而提高了大量Zn(Ⅱ)存在下Ni(Ⅱ)测定的准确度,用于测定镀锌溶液中的Ni(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5.
以实际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依次分别采用A2O工艺和A2O+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试验在进水负荷和运行参数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运行134d.结果表明,相对于A2O系统,A2O+BCO系统由于采用双污泥工艺,硝化菌和聚磷菌(PAOs)污泥龄分离,同时反硝化除磷"一碳两用",碳源利用率更高,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8%和28%.其次FISH试验表明,在稳定运行的A2O+BCO工艺中,PAOs比例为22%,远远超过A2O中7%的比例,从微生物角度证明了脱氮除磷效果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6.
产酸相最佳发酵类型工程控制对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二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证明,产酸发酵阶段对整个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产酸发酵三种类型之一的乙醇型发酵被证明是产酸相的最佳发酵类型。采用连续流二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对产酸相乙醇型发酵在实际工程中能够直接控制的运行参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产酸相乙醇型发酵的最佳参数:温度为34~38℃,pH为4.0~4.4,Eh为-300~-400mV,HRT为5~6h;污泥负荷应不大于4gCOD/gVSS·d,以2.5gCOD/gVSS·d最佳。  相似文献   
187.
目的寻找微通道冷板热阻与沸腾程度的关系。方法在结构函数的理论基础上,使用T3Ster对微通道冷板进行测量,从实验系统热路的微分结构函数中分离出微通道冷板的一维热阻。结果单相流动时冷板的一维热阻与热流密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联。结论两相流动时冷板的一维热阻总体上随着微通道内沸腾的加剧而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8.
介绍小四轮拖拉机 4J× 13轮辋的滚辋缩减工艺及模具设计 ,该工艺经两次滚辋成形 ,效果很好 ,既节约设备又大幅度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89.
味精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玉东 《环境工程》2002,20(3):18-20
介绍了味精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例。工程实践表明 ,味精废水在回收菌体蛋白预处理后 ,采用两相UBF SBR处理工艺是行之有效的。该处理技术先进 ,出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0.
基于质量守恒与流体达西定律推导水气二相流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进而结合饱和度~相对渗透率~毛细压力耦合关系构建二相流动数学模型,并建立多孔介质孔隙度变化与水气二相饱和度之间的数学关系,最终实现多孔介质扰动时空变化的定量表征.案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特定场地而言,抽提影响带的空间形态与抽提真空度密切相关,抽提真空度越大,影响半径及影响带内的气流速度越大,本案例中抽提真空度在11kPa和31kPa时的抽提影响半径分别达到8.5m和9m;在抽提过程中,孔隙度及渗透率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显著变化,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长及其变幅则与离抽提段的空间距离成反相关,抽提压力为0.7′105Pa、特征参数 =0.8的情景模拟显示:距离抽提段1m的P1点在约40min后孔隙度达到稳定、增幅为0.0387,而较远的P4点,距抽提段水平距离为3m,约在60min后达到稳定、增幅为0.0031,相应地,P1和P4点介质渗透率分别从1.18×10-11m2增加至2.22×10-11与1.25×10-11m2;在相同抽提压力下,孔隙度增幅与关键参数 值成正相关,抽提压力为0.9×105Pa、 =0.1和0.8时的孔隙度最大增幅分别约为0.009和0.055;相同参数 条件下,孔隙度增幅与抽提压力成正相关, =0.8、抽提压力为0.7×105Pa时的孔隙度最大增幅则达到0.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