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89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为探究茶多酚消毒时的色度问题,采用茶多酚中具有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catechin gallate,EGCG)为消毒剂,在不同条件下(消毒剂投加量、接触时间、水样p H、光照条件),测试EGCG氧化聚合反应对水样色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非酶促氧化聚合反应主要受EGCG的投加量、水样p H的影响,其影响色度的方式是通过影响反应平衡进而控制聚合物的生成量;酶促氧化聚合反应的条件是存在多酚氧化酶(PPO),水中细菌可提供PPO,而光照条件是影响PPO活性的主要因素,水样p H的变化对于二聚醌(dimer quinone)进一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02.
新型溴代苯酚类消毒副产物的氯化降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欢  李正魁  李爱民  周庆  王莹  潘旸 《环境科学》2017,38(8):3273-3280
最近,13种新型极性卤代苯酚类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后的饮用水中被发现,它们按结构被分成4组,分别是二卤-4-羟基苯甲醛、二卤-4-羟基苯甲酸、二卤水杨酸和三卤苯酚.为研究它们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降解机制,选取了其中的4种全溴代种类,即3,5-二溴-4-羟基苯甲醛、3,5-二溴-4-羟基苯甲酸、3,5-二溴水杨酸以及2,4,6-三溴苯酚,利用UPLC/ESI-tq MS中的前体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和子离子扫描,鉴定了这几种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以及终产物,并根据这些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与消毒时间的关系推测了其降解路径.结果表明,除了3,5-二溴水杨酸相对较稳定外,其余3种消毒副产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不稳定,通过取代、水解以及氧化等过程最终降解为卤乙酸等脂肪族小分子消毒副产物.在降解过程中有许多中间产物被检测并鉴定出来,其中包含一组具有五元环结构的新型消毒副产物(三卤代-羟基环戊烯二酮).  相似文献   
303.
苗雨  翟洪艳  于珊珊  张婧  史常香 《环境科学》2017,38(9):3738-3746
本文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owder activated carbon,PAC)吸附对藻类有机质(algal organic matter,AOM)及其典型含氮和非含氮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AOM主要含有一些小分子量、亲水性、低芳香度的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证实,PAC吸附改变了AOM的组成,明显降低了类腐殖质物质含量,但对芳香蛋白类物质去除能力有限.PAC投加量为20 mg·L~(-1),吸附时间10~30 min时,对于3.30 mg·L~(-1)的胞内有机质(in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IOM)和胞外有机质(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EOM)溶液,溶解性有机碳去除率分别为20.7%~31.9%和12.6%~19.0%.PAC对IOM和EOM中卤代甲烷总生成量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6.6%和35.8%;卤代乙腈总生成量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49.6%和53.6%,其中二溴乙腈前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PAC对EOM氯化生成的DBPs的控制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304.
本文分析了预氯化技术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和改进常规预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预氯化因会增加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其作用不断受到质疑.预臭氧氧化、预高锰酸钾氧化和预氯胺氧化工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消毒副产物生成起到抑制作用,逐步被用于强化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305.
牛艳华  田森林  李英杰  杨志 《环境化学》2011,30(10):1731-1736
采用重量法研究了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40、Tween-60、Tween-80)对以甲苯为代表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增溶作用.通过计算甲苯在初始和平衡状态的质量变化,确定甲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量,比较了重量法与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并计算分析4种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下甲苯...  相似文献   
306.
废水紫外线消毒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07.
研究紫外辐射环境对蒙皮材料的性能退化影响,进而对民机的紫外辐射防护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并依据其使用环境编制加速环境谱。通过分析民机的任务特点和使用环境,基于民机巡航高度下紫外辐射强度的仿真结果和相关紫外环境试验标准,提出了适用于民机蒙皮材料的紫外老化加速环境谱,给出了各试验条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加速环境谱与外场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以民机机身部位蒙皮试样为例,初步开展了若干周期的紫外老化试验,蒙皮表面材料的形貌改变和性能退化验证了所提出的加速环境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8.
以揭示回灌过程中CHCl3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的二次形成作用为研究目标,通过批实验分析有、无胶体条件下不同水化学条件对CHCl3生成速率及生成量的影响,并结合切向流超滤技术和原子力电镜扫描(AFM)表征手段分析CHCl3-SiO2胶体协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CHCl3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在特定的反应时间内,高氯/TOC比率、高pH值、低离子强度均会促进CHCl3的二次形成.SiO2胶体的存在会影响反应前体物的吸附,使各时刻CHCl3生成作用均受到抑制,并对水中的CHCl3有强吸附作用.结果可为人工回灌过程中CHCl3的二次形成作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0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HKUST-1,选取水源水中检出率较高的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为目标物,开展了HKUST-1吸附微量氨基酸性能的研究.利用XRD和FTIR技术对吸附剂HKUST-1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的研究探讨HKUST-1吸附氨基酸的机理.结果表明,HKUST-1具有高结晶度,对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饱和吸附容量分别可达248.65,143.67,140.09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HKUST-1去除氨基酸的过程为吸热反应;高吸附容量主要归因于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10.
穆瑞  杨慧中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6):2431-2436
为了提高基于臭氧协同紫外(O3/UV)法的COD在线监测装置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分析了不同水样在消解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浓度的变化率与有机物消解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消解终止自动确定的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消解过程中各传感器的数据,基于使用滑动标准偏差法计算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率的标准差自动确定消解终止时间.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有机物进行消解实验,发现在二氧化碳实时浓度的标准差小于0.003时,有机物基本消解完全,可认为达到反应终点.该方法不仅可用于COD的在线监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也对基于臭氧协同紫外(O3/UV)法的废水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